教育孩子,不妨试试做“减法”

今天看到一则论语故事中这样写到:

鲁哀公问孔子的弟子有若:"年成不好,国家用度不够,应该怎么办?"有若答道:"为什么不实行十分抽一的税率呢?"哀公道:"十分抽二,我还不够,怎么能十分抽一呢?"有若答道:"如果百姓的用度够,您怎么会不够?如果百姓的用度不够,您又怎么会够?"

哀公是典型的直线思维:既然年成不好,国家用度不够,那就要提高税率,如果十分之二还不够的话,那就干脆增加到十分之三、十分之四,甚至更多。有若却不这么想,他是逆向思维,觉得反而应该少收税,理由是如果百姓的用度够了,君主的用度就没有不够的。当百姓的生产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之后,即使只是十税一,总量也会增加。


这个故事给了我们对孩子的教育很大的启示,对孩子的教育,不要简单粗暴地一味"做加法",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之。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在精力不济时三小时才能干完的活,精力充沛时一小时足矣。为什么我们不想办法把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养精蓄锐,学得更有效率呢?


但是日常这种情况很难实现。这是为什么呢?

在学校里,要"做减法",那让渡出来的时间,马上就会被其他学科的老师占领,于是,为了不让自己所教的学科吃亏,也不得不跟着"做加法"。这种情况相信大部分家长上学的时候也存在。

在家庭中,常常也是个别家长虽然想明白了,要"做减法",但一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三更灯火五更鸡"地苦读,报培训班,马上又不淡定了。觉得还是做加法比较“踏实”。


2021年国家中央办公厅提出“双减”,在很短时间,各地都出台了相应的措施,面对这种情况,家长又要担心了,减少作业,减少校外培训,那么学生的成绩怎么办?各种各样的担忧随之而来,让家长和老师难以取舍。


和一个做校外培训的朋友聊天,聊起了培训的事情,他说他们那边晚上是上课2个多小时,大部分学生基本上从学校放学后就直接过来上课了,也就是说放学后,基本没有什么活动休息时间。结果是这里大部分学生成绩并不好,或者说都不是拔尖生,那些学习特别好的学生,放学后都做什么去了呢?这也从侧面说明一味地做加法,并不能有效提高孩子的成绩。


有些事情确实是说起来容易,执行起来各方面的阻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不知道起源哪里,起源何时?每个家长都争先恐后的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舞蹈,书法,钢琴,游泳,以及各科目的校外培训,儿子幼儿园班级几个小朋友,一周课外辅导三节课,周一到周四学校内放学后还有三节课。加起来6节课外培训,听起来都感觉不可思议,简直比我们成人都要忙,这还是减负后的结果。


现实的情况显示,一味的做“加法”,并不能有效增加孩子的成绩,要努力争取做到学习做“减法”,成绩做“加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减法   用度   培训班   加法   校外   教育孩子   家长   成绩   百姓   孩子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