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鹿的性缩力飙升,真的只是因为美貌不够吗?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形容2023年内娱电视剧,叔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性缩力」

尤其是近期上映的现言/古偶,不论剧情、人设、甚至连服化道都有槽点。

这种情况下,越营销处处吻/好会亲这类词条,反倒越让人脚趾抓地。‍‍

同样,越想展现“性张力”,往往越容易让情况变得相反,导致“性缩力”增加。

白鹿和王鹤棣的霸总恋爱情节,本应展现出略带克制与欲望的性张力,但因为他们的表情有些不自然,导致观众出戏,从而使得两人之间的性缩力增加。

这不,继前两年贵圈票选的四大古偶丑男、四大普女之后,今年的亮点就是TOP级性缩力男星。

从票选的变化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深层次的东西。

现在,人们对美的定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外表漂亮,而是更注重是否有性张力,或者不要有性缩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它与人们的审美观念有什么关联?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这些话题。

01

作为审美主体,我们感受到的性张力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生理性的喜欢。

这意味着我们对某人的喜欢是基于他们的身体特征、生理状态以及荷尔蒙等生理因素。

简单来说,这种感觉就像是“老公是一种感觉”。

这时性张力与对方的外貌/气质/神态/肢体语言等外在因素相关,而与对方的思想/品德/才华等内在素质并无强关联。

当然这种质感也需要才华来体现

同样地,生理性排斥是与外貌没有必然联系的直觉型排斥。

这种状态更倾向于主观感觉或喜好,并不与客观的帅美成正相关。

就像大家普遍认为小李子很帅,但即使在他颜值巅峰的时候,也有一些女性并不喜欢他这种弟弟型。

简言之,好看并不一定意味着有性张力,而不太好看也不一定就代表缺乏性缩力。

网络流行语中的性缩力是指让人感到不适和反感的感觉,它不仅仅与生理有关,还涉及到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性缩力」的突出特质是强相对性。

一个没有性张力的人,会在一群很有性张力的人里被反衬的有点缩,即便他本身并不缩。

而一个人不同状态风格下的自己,也存在相对的张/缩转换。

估计觉得皮特老了后性张力更强的不止一个

02

①外表

整体看,不修边幅+面孔平平+其他层面也不太具备美感特质=客观上产生一定的性缩力感。

就算面孔穿搭都平平,只要整体气质清爽,也有小部分人打破“不好看的很有性缩力”这一刻板印象。

‍‍‍‍‍‍‍‍‍‍‍‍‍‍‍‍‍‍‍‍‍‍‍‍‍‍‍譬如《漫长的季节》中饰演小哑巴的蒋齐明。‍‍

当然,更有即便走日式山系“流浪汉风”,看脸依旧跟性缩力没有半毛钱关系的丹尼斯·吴。

这种就到了时尚魅力的完成度靠脸,这一层面了。‍‍‍‍‍‍‍

另外,油腻感也是引发性缩力的重要因素。

近期泰剧《职业替身》官宣选角的定妆照,这性缩力可谓是各有千秋,甚至带点互相救队友于水火之中的自我牺牲感。

因馒化而带来的膨胀油腻,是高挑英俊如李敏镐也抗不过的性缩力魔咒。

②人设/演技

超越演员本身条件的人设反而会引发性缩力,尤其是在要求高颜值和魅力展现的领域。

例如,让一个现代普通面孔的演员在古装剧中扮演“第一美男”,或者让一个网红脸TOP在当代剧中扮演“第一美人”,这些角色设定往往会让观众感到失望,从而产生性缩力的感觉。

如果帅美度是人设角色的客观外在条件,那么演技和魅力则是更加重要的支撑因素。

好的演技可以在感官上挽救角色的魅力,但也有限度。

例如在剧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赵又廷饰演的夜华虽然表现不算出戏,但也缺乏性张力。

而演技差的就要直面毁容式性缩力的打击。

否则客观帅如杨洋,也要被其影版夜华“海底捞拉面师傅”般的演技吓退三里地。

这段天仙的厌烦真不像演的

更别提后面《人间烟火》中愈演愈烈的翻车演技、包括很多霸道且自我沉醉的总裁人设,都是行走的性缩力教科书。

③风格

客观外表和演绎出的人设可以融合成现实中的风格。

如果呈现出的风格充满审美性张力,那就是成功的。

性缩力确实受到面孔特质和妆造穿搭的影响,但也不完全与风格成正相关。

例如,金敏喜以清汤寡水的形象展现出性张力,即使造型简单也能引发无数遐想。

而精致美艳的关晓彤就像校门口检查红领巾的大队长。倒也不是特别有性缩力,但于她本身美艳度而言是相当成反比的。

有“南韩关晓彤”之称的Dreamcatcher女团成员李始娟

就个人风格转换而言,田中美奈实故作清纯的性缩力让人脚趾抓地。

抛开人设做自己后反倒有大方自然的性张力,口碑路人缘也逆天翻盘。‍‍‍‍

03

从审美的角度看,性缩力更像一种对状态的形容而不是完全的批判,因此也不全然是负面/贬义的。

①与美人面孔的关系‍‍‍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不强求性张力也可以理解为能够包容一定程度的褒义的性缩力。

比起外表美丽却缺乏自信,更接近于自信展现外表优势但不自负。

就像那些看似平凡的俊男靓女,他们不刻意炫耀外表的浅薄魅力,而是让观众更加关注演员的演技水平和角色本身的内涵。

并让大众主动为她们正名。

从平平无奇古天乐、到容颜老去蒋勤勤,‍‍‍不要小看观众对魅力的感知力。

以现在随处可见的绝色“美人”为反例,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欲望魅力与性缩力之间的关系。

如果我们把欲望魅力比作一汪水,那么性缩力就像是我们越想紧紧抓住它就越会流失的那部分。

张与缩之间,就像是联系我们与审美体验之间的一种进退羁绊。

进一步会感受到难以抑制的吸引力,退一步则是一种冷静相望的矜持。

譬如蒂尔达·斯文顿这种级别的大佬,若不刻意塑造,她本身的质感更接近不偏不倚、非张非缩的沉静魅力。

好的审美体验,又何尝不是张弛有度、收放自如的从容感。

《随想曲》1986

这一层面,拿捏的微妙、克制到毫厘的性缩力也能成为一种禁欲魅力。

而中式传统美学,最会孕育这种矜贵到疏离,又让人欲罢不能、引人深入的演员。‍‍‍‍‍‍‍‍‍‍‍‍‍‍‍

②与地域审美的关系‍‍‍‍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性缩力表现也有所不同。

如果说中式性缩力体现在高贵疏离,那么日式性缩力则体现在多元小众。

就像许多人看了觉得有些下头、充满性缩力的涩谷风,尽管顶着唱衰的声音,但至今仍然流行。

涩谷风杂志

实际上看多了也就不奇怪了,毕竟BP组合去了也得入乡随俗,吃她们这套的迷妹也不少。

《NYLON》2017 | Japan

大众可以选择的审美风格多种多样,明星们也大多不受东亚传统流行观念的束缚。

以小松菜奈为例,她不仅引领了厌世风潮,还在不断尝试突破个人风格。

即使可能因此被认为具有性缩力,也丝毫不会影响她的活力和创造力。

与日式的多元风格不同,韩系性缩力主要源于单一。

由于单一民族的引领,韩国的审美风格相对单一,难以包容主流风格的第二种可能性。

无论哪种颜值底色,都会用韩式N件套来应对。

从外人的角度看,就是把拥有无限可能的性张力削没了,变成了千篇一律的美妆蛋。

这时,客观的流畅度真能拯救因毫无灵魂而产生的性缩力吗?‍‍‍‍‍‍‍‍‍‍‍‍

③性缩力式风格

本身,太过克制简约的审美风格就会产生明显的退缩感。

譬如MUJI引领的甘露寺静白风,大多数普通人穿上观赏性不高+性缩力满满。

在过去,这种质朴的尼姑风格很可能会被人们鄙夷和摒弃。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年轻人精神世界的变化,性缩力反而能够在风格中占据一席之地。

这种风格成为了一种不被大众审美规范约束的自由和安定。

捕捉到年轻人喜好倾向的各大品牌就闻风而动,赶着下场推寺庙风穿搭。核心就是客观意义上的质素美+无欲无求感,也很有日常实穿性。‍‍‍‍‍‍‍‍‍‍‍‍‍‍‍‍‍‍‍‍‍‍‍

《Mina》4月刊

这种发展趋势下,我们可以说基于性缩力穿搭充斥的自由美,反倒让其具备一种肆意的张力。‍‍‍‍‍‍‍‍‍‍‍‍‍

《Mina》10月刊

性缩力如今已成为我们与社会环境及人际关系间敏感度的信号。

那些违背我们价值观、让我们感到不适与退缩的,都会引发我们的警惕并进行筛选。

每一种审美现象的产生都蕴含着时代发展的精髓。

性缩力本身也从最初的生理直觉,发展为多维度的、帮助我们守护自身风格与秩序的关键。

当我们摒弃成见,重新审视性缩力时,或许也能发现其中的可爱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白鹿   大众   演技   美貌   层面   面孔   生理   客观   外表   观众   风格   魅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