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证明,“崇洋媚外入美籍”的高晓松,已经活成了一个笑话

前言

高晓松,一个曾经家喻户晓的名字。

他是90年代中国文化界的一颗耀眼新星,用他的才华照亮了一方音乐天地。

然而,时间潮水般流逝,如今的高晓松已然退出公众视野,不再是从前的风光模样。

这位在《晓说》中口若悬河的文化人,最终沦为人人唾弃的过街老鼠,实在令人扼腕。


我们不禁要问,他曾经风光无限的人生,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才急转直下?那个谈吐出众的清华才子,最后消失在了什么样的旋涡中?

家学渊源 基因高贵

1967年,高晓松出生在北京一个学术世家。

他的祖父是著名教育家,父亲是大学教授,家中满满都是知识分子的气息。


这份家学渊源造就了高晓松惊人的学习能力。

他从小就显示出聪慧过人的一面,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到优异的成绩单。

1988年,高晓松以出众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电子工程系。

对一个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孩子来说,这无疑是顺理成章。

但这位天之骄子并不甘于成为一名普通学生。

他渴望自由,热爱音乐和文学。


大学的校园生活限制了他的创作激情,这与家人期待他成为知识分子的愿望格格不入。

于是,还没在清华待多久,高晓松就选择了退学。

他决心踏上从事音乐创作的道路,实现心中对自由的追求。

这是一个艰难的决定,但高晓松有决心不辜负自己聪颖的基因。


天籁之音 《同桌的你》

1994年,高晓松在音乐道路上迎来人生的第一个高峰。

这一年,他为CCTV春晚创作的歌曲《同桌的你》首次亮相春晚舞台,立即唱红全国,销量高达200多万。

26岁的高晓松借此成名,成功转型为流行音乐创作人。


《同桌的你》一曲直接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多年后,高晓松回忆这首歌对自己的巨大影响时写道:“它直接打开了我通往音乐界的大门。”

在《同桌的你》横空出世后,高晓松连续为多位歌手制作了畅销单曲,成为当时最炙手可热的音乐才子。

这段时间,20岁出头的他过上了光芒四射的日子,业界和公众的关注让他飘飘欲仙。


谈古论今 《晓说》狂飙

步入21世纪后,高晓松又在电视圈取得了巨大成功。

他自编、自导、自主持的文化谈话类节目《晓说》于2000年开播后立即火爆全国,成为轰动一时的明星节目。

不同于其他追星讨论八卦的娱乐节目,《晓说》聚焦文学、历史等高雅话题。

高晓松在节目中运用他丰富的知识,将中外历史和文化连串起来,说出许多精彩绝伦的话,让观众大开眼界。


“谈古论今,高晓松”几乎成为当时的流行语。

观众为高晓松博学多识的形象倾倒。

在他们心中,高晓松就是一个真正的“文化人”。

《晓说》的超高人气也令高晓松成为新晋电视红星。

胡说八道 历史题外话

然而就在《晓说》如日中天之际,高晓松的些言论开始引发质疑。


一些真正的历史学者发现,高晓松在节目中谈历史时经常出现明显错误。

比如,高晓松否定了“西安事变”的正义性,认为张学良对蒋介石发动兵谏是错误的。

他还断言中国的四大发明都不是中国发明的等观点,完全站不住脚。

其实,之所以高晓松敢随意评论历史,是因为他自负自己来自书香门第,认为自己的知识面足以“说书讲历史”。

但很快,他的这些荒诞观点就遭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批评。


尽管如此,高晓松并未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节目中继续我行我素。

这最终导致《晓说》节目被下架,成为日后他从巅峰跌落的序曲。

三心二意 感情混乱

除了在历史评论上暴露问题,高晓松在感情方面的表现也出乎观众意料。

他先后与多名女子相恋,但每段感情都无疾而终。

20世纪90年代,高晓松曾追求一名叫筠子的女孩,两人甜蜜一时。


就在筠子期待结婚之时,高晓松却与另一名女子沈欢突然闪电结婚,令筠子心碎。

与沈欢的婚姻并不让高晓松幸福,没多久两人也宣告离婚。

之后,他又与女歌手阿朵走到一起,但在准备求婚时又遭到拒绝。

高晓松对此耿耿于怀,甚至写歌痛骂阿朵。

高晓松在感情上的反复无常和虚伪,让很多关注他的粉丝大跌眼镜。


他的私生活混乱不堪,与公众中正能量的形象差距太大,也成为日后他声誉下滑的一个原因。

墨镜酒瓶 夜夜笙歌

2009年的一天,北京东直门一辆帕萨特在酒后失控,引发多车相撞事故。

经调查,车主就是当红音乐人高晓松。

这一事件成为当时的热点,也成为高晓松形象跌落的转折点。


原来,高晓松已经完全沉迷于酒色声乐中不能自拔。

他经常锁在房间大吃特吃,整宿泡在夜店歌厅无法自拔。

黄金般的年华被他荒废在了烟酒与纸醉金迷中。

一夜车祸直接将高晓松的这种负面生活方式曝光。

人们议论纷纷,认为以他的影响力,不应表现得如此放荡不羁。


这场事故成为推动高晓松跌落的重要导火索。

跪舔美国 贬低中国

除了在个人品行上问题外,高晓松在《晓说》走红后的许多言论也开始明显表现出对外国的跪舔。

比如,高晓松多次在节目中大力赞扬美国的民主制度,将美国描绘成一个文明的灯塔。

但他似乎完全忽视了19世纪中美国参与的震撼中外的“火烧圆明园”等野蛮事件。


再如,高晓松还大肆吹捧日本的社会制度,并表示去过日本之后自己都变得优雅文明了。

这种言论无疑含有贬低中国人的意思在内。

种种言论充分暴露出,高晓松的世界观深受西方影响,不分好坏一味崇洋媚外。

这些荒诞的观点也为他日后的跌落埋下了隐患。


坠落封杀 终结传奇

错误的历史观与个人品行的双重打击,最终导致高晓松从巅峰一路跌落。

如今,他已经完全退出舞台,他主持的节目早已销声匿迹。

高晓松本可以顺风顺水,成为后人景仰的文化艺术旗手。

但他在历史评论上的傲慢、私生活的放荡不羁,加上对外来文化一味追捧,让他最终自食恶果、人人喊打。


“成功会给人带来怪异的优越感。”这句话放在高晓松身上再合适不过。

我们不应仅将他视为过街老鼠,而要从他的经历中汲取教训。

当站在人生巅峰时,更需要保持谦逊,方能避免被成功冲昏头脑。

也唯有如此,方可与时俱进,继续发光发热。

结语

高晓松的一生充满了剧变的起伏,最终他未能果断回头,才导致了人生的沉沦。


但曾经的他确实以自己的音乐照亮过一方天空,这也是无可撼动的事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家学渊源   题外   崇洋媚外   美籍   美国   中国   同桌   事实   言论   节目   笑话   人生   历史   音乐   高晓松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