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礼物”为什么火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谢丹颖

一切,都要从2008年说起。

汶川地震后,中国互联网第一次大规模参与灾难响应,数以亿计的中国民众通过PC及移动平台,为抗震救灾、灾后重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一年,社会捐款1080亿元,是2007年的三倍多。这一年,也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公益元年”。

15年来,中国互联网公益阔步前行——从首个搜狐公益频道的建立,到腾讯、阿里、字节、美团等几乎所有互联网头部企业建立公益项目;从简单的捐款捐物,发展到可以捐步数、捐时间、捐技能;从全面介绍被捐项目或个人,到详细披露项目进展、善款走向、受助人反馈……互联网公益的中国样本正逐渐成型。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皮萨里德斯评价道:“中国利用互联网技术成为小额捐赠的先行者,为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创造了一个成功的公益样本,能被复制到全球其他地方。”

又是一年九月,“中华慈善日”、“95公益周”、“99公益日”等掀起高潮。新时代新征程中,中国东西部、南北方社会经济发展并不平衡,互联网公益如何在地区差异下实现高质量发展?浙江这样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互联网公益又有什么新问题、新特点?日前,我们跟随浙江省慈善总会一起参与腾讯浙江慈善专场系列活动,希望能够找到其中答案。

新关注:除了温饱,还要温暖

那是一个接近40度的高温天,日头闪亮,空气灼热。站在室外背阴处不动,汗水也滴滴答答地流下来。

但热浪阻止不了艾珊(化名),作为省内某县慈善组织志愿者团队的一员,每隔一段时间,她所在的团队都会为一群特殊老人配送一些营养品。

这天,她刚好去看望团队项目第一批帮扶对象之一,74岁的陈大伯。

起初,记者有点懵,在城乡居民收入比仅1.9、均衡水平领跑全国的浙江,该县还有老人吃不好?但跟着艾珊,头顶烈日,拎着营养品,气喘吁吁爬上四楼后,我好像有点明白了。

“大热天的,真是麻烦你们了。”来开门的陈大伯,白背心、大裤衩,穿着随意,看到我们这一大堆人,有点意外还有些局促,时不时扶一下自己的老花镜,重复了很多遍“麻烦你们了”。

“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关注老年人的营养状况是我们项目的初衷。”艾珊说,他们在走访中发现,像陈大伯这样喜欢“从嘴里省钱”的独居老人不少,而且都是怎么省钱怎么来、怎么省事怎么来,“所以我们直接买好吃的,送到老人手里”。

陈大伯与志愿者聊天

“这也是互联网公益平台,难以关注到的点。”腾讯公益高级传播官黎明说。

互联网公益走过15年,“二八效应”至今显著:平台上绝大多数的注意力和捐赠,集中在山区渴求知识的留守儿童、病房中亟需救助的患儿,或是抗震救灾中的“挨冻者”“抱薪者”身上。

眼下,随着数字化程度加深、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以及各类媒体宣传,公益项目、慈善理念在日常社会生活日渐渗透,越来越多项目开始关注公益细节,越来越多人开始了解并使用互联网公益平台,并投身到互联网公益中去。

今年“99公益日”推出的系列纪录片——“打了一辈子光棍儿的亲哥仨,组成了一个关系微妙的家庭”“孤寡老人在农村义务做丧事,希望送逝者体面的最后一程”......便用镜头记录了“小红花梦想——爷爷奶奶陪伴计划”项目背后的故事,引发超过3500万网友围观热议。这一项目,也不是简单解决“吃不饱”,而是前往全国1682个村子,为10000名乡村独居老人带去30046次陪伴服务。

新痛点:线上捐赠,比线下还麻烦

“效果很好。”带着项目第一次上线互联网公益平台,艾珊看着手机屏幕里不断滚动的捐赠信息颇为感慨,“这就是新技术的力量”。上线当天,筹款额便超过1万元。

互联网公益平台上浙江慈善专场页面

为什么不早点上线互联网平台呢?

“我也想啊!”艾珊有点无奈,上线一个公益项目并不简单,一步卡住、步步卡住,“大多数平台也不会明确告诉你,这份材料为什么通不过”。据悉,这一项目从注册、申请到上线,耗时整整两个月。

在杭州余杭,“上线麻烦”也被当地慈善人士反复提及。

“这可能与浙江独特的省情有关。”省慈善联合总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浙江有1083个乡镇(街道)慈善分会、7328个村(社区)慈善组织、11748支义工队伍,覆盖全省城乡。但在浙江的慈善捐款中,企业家捐赠占了大头,据不完全统计,募集的资金60%来自企业,而浙江的企业家,又习惯了传统捐赠方式——与当地慈善组织,直接线下公对公转账。

但互联网公益平台,一直以来均是针对C端也就是个人用户开发的,企业家无法直接以企业身份登录。“老总们大多想用企业的身份,而不是以个人身份做慈善。”余杭区慈善总会副秘书长孙阳指出。

“企业家上线捐赠难,是浙江遇到的独特痛点,之前的区域专场从未遇见。”黎明坦言。

对此,孙阳的想法是,“首先,需要开通企业为主体的捐赠身份。如果企业还能将钱汇入配捐池,更多元地参与互联网公益捐款,就更好了。”

此次专场,对公众捐赠部分,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共给予1000万元的配捐资金。同时,浙江省慈善联合总会亦出资1500万元,用于对在活动中筹款表现突出的各慈善会给予定向配捐,通过定向但金额随机的配捐,撬动更多人参与其中。

“多去地方,提供培训服务、教负责人上线;联合政府,打通企业登录互联网公益平台的通道。”在黎明看来,这就是“技术向善”,互联网技术公司要发挥技术价值,把普通人之间的点滴善意拉得更近。

腾讯集团高级执行副总裁、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郭凯天也指出,“当下的互联网公益,不再追求唯募款额论,而是结合自己的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将线上的人人公益模式,进一步发展为服务乡村振兴事业、符合县城和乡村特色的公益共创行动。”

新生态:联手创造更多社会价值

上线一个月后,上述省内县慈善组织上线项目的筹款额,停在了18560.63元。与上线当天相比,只涨了几百元。“持续效应还有待加强。”黎明指出,窗口得开着。

互联网公益平台,往往只是一个免费展示的窗口,不仅没有营收,人工及平台的升级维护等,还会产生大量成本支出。以腾讯公益为例,截至2022年,不仅零营收,腾讯还累计为“99公益日”捐赠了近26亿元。也就是“互联网大厂”大多底子厚,否则这种“免费窗口”也难以持续。

短时间密集的公益行动,能否变成N个365天的细水长流?互联网公益平台,又该如何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对此,黎明举了一个例子,一个至今依旧大热的项目“外婆的礼物”。最初,大家只是单纯地给陕西安康旬阳山区的空巢老人捐款。很快,负责人发现单线程的筹款难以为继。而当项目转变为“以买代捐”后,一切都变好起来——

互联网公益平台上的捐款,由旬阳市守望大山志愿者协会拿去统一购买鸡苗、玉米等,用以协助当地山区留守老人养鸡创业。对山区“外婆们”来说,散养几只土鸡很简单,每天喂三次,劳动量较少,也不耽误其他家务活。养了鸡,就有蛋。捐赠者每捐“1份创业金”(30元),可获得爱心回礼“外婆散养土鸡蛋10枚/盒”;每捐赠“5份创业金”(150元),可获得“外婆散养现杀土鸡2斤/只”。捐赠回馈之外,多出来的鸡和蛋还会被卖出去,收入的约10%用来支撑公益机构的运行,剩下的部分作为留守老人的增收。据悉,外婆的鸡蛋已入驻16个电商平台,销往全国200多个城市。

这一项目,从2017年上线以来,共有74万爱心网友参与募捐,助力山区外婆1740户。截至2023年6月26日,共募集6464762.11元。

互联网公益平台上的“外婆的礼物”项目截图

“好的公益产品,不仅让受助人变好,也让捐赠人获得价值感。”黎明总结道,良性循环的关键,是“共创”,是“多赢”。

“外婆的礼物”项目,受助者、公益组织、捐赠人,三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公益实践链条,赋予了捐赠人“主人翁”角色,激活了公众公益参与内生动力,从根本上解决了公益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并通过互联网公益平台能力的开放,连接一切值得连接的主体,包括公益机构、个人、政府、企业、媒体等,着眼的不是“单干”,而是带动多方、共建一个更健康的公益生态。

“在公益这件事上,各方应更多地联手起来,大家一起创造更多社会价值,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方向。”浙江慈善专场的沟通中,浙江省互联网公益慈善基地主任裘涵期待,能推动更多的合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9

标签:外婆   腾讯   浙江   专场   慈善   公益   上线   礼物   老人   项目   平台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