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年后,北斗产业发展之路该通向何方?

2012年年底,我国建成北斗二号系统,正式向亚太地区提供服务。此后,业内人士把2013年称为“北斗产业元年”。北斗系统被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救灾减灾等领域,服务我国重要基础设施。

历经十年后,我国北斗产业现状如何?未来还要怎么发展?在11月9日召开的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上,一份关于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的报告解答了这些问题。

第一届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大会现场。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摄

十年间,北斗应用规模不断扩大

《中国北斗产业发展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组织研究编制,系首次面向行业及全社会公开发布。

北斗产业发展指数聚焦新时期北斗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发展方向,以北斗区域应用、北斗行业应用、北斗国际应用和北斗大众应用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设计相关评价指标,用指数形式展示了我国北斗产业发展的各方面情况。

据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会长于贤成介绍,北斗产业发展综合指数由市场化指数、产业化指数、国际化指数、大众应用发展指数等汇总而成。此外,区域发展指数和行业发展指数是两个独立指数,前者综合反映了各区域北斗产业发展情况,后者综合反映了各行业领域北斗应用发展情况。

《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北斗产业发展综合指数达到1312点。相比2013年,也就是北斗产业元年的250点,增长幅度超过424%。

“这说明十年来,北斗产业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和快速发展态势,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发展以及大众应用等方面均获得了巨大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于贤成说,十年间,北斗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北斗应用深度持续增强,我国北斗产业正在稳步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十年间,我国北斗产业发展历经了三个阶段。2012年至2017年是起步阶段。其间,我国初步形成北斗完整产业链,北斗在国家安全和重点领域标配化使用,在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化使用,逐渐催生“北斗+”融合应用新模式;2018年至2020年是成熟阶段。其间,北斗三号完成基本系统星座部署,服务范围覆盖全球。并构建起集芯片、模块、板卡、终端和运营服务于一体的北斗完整产业链;2021年至今是全球化服务阶段。其间,国产芯片出货量超亿级规模,国外同类芯片支持北斗系统,形成良性发展态势。

全国已有9个省区市北斗终端应用数量超百万

《报告》显示,我国北斗终端应用规模达到数千万量级,北斗已成为智能手机的标配,每天有数千万用户数、亿次量级的使用北斗定位导航。

除智能手机外,全国已有9个省区市北斗终端应用数量超过百万,最多的江苏省总应用规模已超过185万;有4个行业领域北斗终端应用数量超过百万,其中应用规模最大的交通运输行业已接近820万台套。北斗产品已在全球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得到应用,出口产品种类更加丰富,应用领域不断拓展。

于贤成说,除此之外,针对各区域、各行业研究监测的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各项评价指标数据也呈现逐年不断增长的良好态势。

《报告》指出,对比2022年上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北斗产业在市场总规模、投融资案例数量和金额、专利保有量、市场招采项目数量及金额等指标数据方面呈现出较好增长态势。其中,北斗应用市场总规模从590亿元增加到821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9%。

从国际化相关指标来看,对比2022年上半年和2023年上半年,北斗产业在企业海外业务总营收、海外项目开工数量、国际投融资数量等指标数据方面也呈现出一定增长态势。部分骨干企业海外业务总营收明显增加,已超过2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2%。

交通行业是北斗最大的专业应用市场

在报告的区域发展指数中,研究显示,北斗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以北京市为中心的京津冀地区,以珠三角为中心的广东省,以长三角为中心的华东地区,以成渝地区为中心的西部地区,以及以郑州、武汉和长沙为核心的华中鄂豫湘地区,五大北斗热点区域发展水平相对领先。

其中,京津冀地区与珠三角地区最为突出,鄂豫湘地区和其他省份未来发展提升空间广阔。具体到各省份,发展指数排名前五的分别是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

根据2023年上半年对14个北斗应用重点行业发展情况的综合研究,目前行业领域基本形成了4个梯队。其中,交通行业是北斗最大的专业应用市场,也是国际合作的重点领域,其市场化、产业化和国际化水平最高,相关指数遥遥领先,为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为自然资源、通信行业。应急、公安、农业等为第三梯队。水利、金融、气象行业为第四梯队。

《报告》指出,北斗产业是国家大力推动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别是在当前发展数字经济的大背景下,作为自主掌握国家时空基准、服务范围遍及全球、能够全天候、全天时提供时空数据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其系统建设和应用产业发展不可限量。

于贤成称,未来5年,北斗产业化水平将稳步提升,产业规模将持续扩大,产业生态将更加完善,产业范畴将日益拓展,产品谱系也将变得更加丰富。在产业链条更加“粗壮”的同时,各行各业“+北斗”发展也会成为绝对主流,从而推升产业化指数持续走高。

拓宽海外投资渠道,支持国内北斗企业和产品落地海外

于贤成介绍,随着我国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数字经济发展,北斗时空信息服务正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朝着无人驾驶汽车,以及无人机、无人船、机器人等新兴行业领域发展。另一个是朝着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发展。

在取得进步和发展的同时,我国北斗产业也面临着一些困境。

于贤成说,例如,“北斗优先”的方针还未完全落实下来,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北斗产业发展的环境保障还不够健全,当前北斗规模化应用还缺乏统筹,各区域各行业之间交互协同难以实现,分割界限难以打破,存在着以邻为壑相互封锁的现象,急需统一协调。

此外,北斗应用对其他产业的赋能带动作用还不够。事实证明,北斗与各行业相结合将会极大地赋能这些行业,提高这些行业的智能化水平。

未来北斗产业应如何发展?于贤成认为,要推进北斗应用领域融合创新,挖掘更多的应用需求,创造出更多的应用新场景。要加强时空数据的使用和交换,充分发挥时空数据应用对各个行业的赋能作用,实现北斗产业发展的创新驱动。

在推进北斗国际化发展方面,要积极建议国家有关部门为企业创造条件,推动“搭车”海外重大过程项目,实现北斗“走出去”。

“首先要在东盟、阿拉伯国家、非洲和拉丁美洲,充分利用北斗系统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定位精度优势,建立和形成一整套支持北斗系统的商业化落地流程。”于贤成说,还要进一步拓宽海外投资渠道,支持国内北斗企业和产品落地海外。

新京报记者 张建林

编辑 樊一婧 校对 李立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0

标签:北斗   梯队   终端   中国   指数   领域   海外   我国   产业   行业   何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