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放了390名死囚回家过年,约定年后问斩,最终回来多少人?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

文|不可史意

编辑|不可史意

昏君成故事,明君成历史,当唐太宗面对反对,执意放任死囚回家团聚,众人不解,欧阳修批评不已。

然而一年后,奇迹发生,所有死囚竟都回来了!这究竟是为何?让我们走近这段千年佳话,探寻背后的故事。

李世民释放死囚

李渊建国之初,李世民与兄长李建成不睦,李建成为压制李世民,调走其部下精锐,李世民见大好局面变数,遂设计在玄武门将李建成诛杀。

公元626年,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夺得帝位,同年正月登基,虽然李世民在位初期采取一系列仁政以树立良好君主形象。

但由于玄武门之变是弑父弑兄的行为,再加上当时民间对皇权仍存敬畏和忌讳,使得百姓对新帝仍抱有疑虑和不安。

为打消民间疑虑,李世民于627年冬天做出一个令世人震惊的决定——让死囚回家过年。

当时狱中囚犯达390人,李世民本人对这390名囚犯极为关注,他认为自己虽是通过弑父弑兄登上帝位,但仍应秉持仁厚之心治国理政。

于是他决定亲自去狱中查看死囚情况,当李世民一行人进入狱中时,死囚们已经感受到皇帝的威严,纷纷下跪迎接。

李世民向狱卒了解这些死囚的罪名后,发现大多是地方官员滥用职权所致,许多平民百姓因种种原因被冤枉入狱,根本不该判死刑。

李世民听完其中一个死囚的辩解后,十分同情他的遭遇,这个死囚因新婚妻子被地方公子强占,找公子理论时一时冲动将家奴打死,最后被判死刑。

李世民明白他情有可原,便问他还有什么牵挂,死囚泣不成声地说自己最担心还在孕期的妻子和未出生的孩子。

此时李世民心中百感交集,他意识到自己登基初期确实过于严苛,导致法官们不敢从轻发落,才出现如此多的死囚。

于是他决定给予这些囚犯一个悔改的机会,在除夕前将他们全部放回家中,并派禁卒监视,要求节后再回狱问斩。

此举引发朝野震动和争议,朝中官员担心这么多死囚逃亡难以追踪,会造成社会动荡。

民间也有死囚家属担心这只是权宜之计,最后还是无法躲过一死,然而果断仁厚的李世民坚持己见,给了死囚一个回头的机会。

他派出390名禁卒,每个死囚监视一人,如果有人脱逃即行击毙,以防死囚趁机逃亡。

390名将死之人从牢狱中放了出来,并被告知节后回京问斩,他们回家与家人度过最后的时光,世人都在怀疑这390名死囚最后能回来几个?

春风化雨含德量——死囚归狱

在当时,朝野议论纷纷,这批死囚能有几个能遵守诺言归来呢?李世民不以为然,只是默默期盼这些死囚能证明自己的仁义之举不是错误。

然而,百姓和朝臣的疑虑也很正常,这些死囚本就是江湖中人,做尽缺德事,哪会把皇上当回事?

朝中的大臣面面相觑,揣测李世民的用意,也许皇上故意放虎归山,借以日后治罪,只怕这一年间,这批死囚只会制造更多灾难,到时皇上再严惩不贷,也易如反掌。

李世民虽然猜到群臣的想法,却没有过多解释,只是静静等待着死囚的归来。

一年很快过去,秋风送爽,李世民的宽限已到,李世民派人打探这批死囚是否遵守诺言返京谢罪,许多天之后,密探回报囚犯们已经起程在归途中。

李世民大喜,终于确信就算他们身上背着罪行,但也有一腔热血与仁义在心,过了些日子,所有死囚全部抵达长安,虽然当中也有想开溜的,但在同伴劝说下都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漫漫归途中,这些死囚历尽艰辛却从未退缩,甚至有些身患绝症的老者,也拄着拐杖步履蹒跚而归。

其中一位老人语重心长地说,若我们食言失信,只会令皇上蒙羞,谁知道皇上会怎样处置我们,不如老老实实回去,省得自找麻烦!

于是,所有死囚就这样踏上了归途,虽然路上艰辛,但他们个个浴血奋战,一心只想遵循皇命,回长安接受审判。

看到死囚履行诺言归来,李世民感慨万千,他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之情。

当年参与政变的这批死囚曾经背叛自己,给朝野带来动荡不安,如今他们却能坚守诺言,踏上回朝的路途,这无疑昭示着人性之善。

李世民明白,生而为人,无人不犯错。只要能及时悔悟回头,一切皆可重新开始。这些死囚的归来,正是对其仁政昭示的最好证明。

李世民深知,这次放归死囚的举措带来的影响远超想象,它不仅证实了自己仁政的正确,更重要的是昭示着生而为人的善良本性,只要能心怀化解仇恨,人性的光辉一定会超越罪恶的阴霾。

这批死囚的归来,犹如一股春风,化解王朝更迭的悲凉,带来人们对未来的希望,而李世民也因此做出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决定,那就是赦免这些囚犯。

李世民大赦死囚,声名远播

627年,李世民即位之初便试图树立仁君形象,他采取了一个大胆的举措——释放了将近400名原本判处极刑的死囚,允许他们回家乡与家人团聚一年,之后再回京城接受原判。

消息传出,朝野为之震惊,有人认为这是一个政治表演,目的是显示皇上的仁慈。

亦有人认为,不管出发点如何,此举避免了极刑,给予死囚重新做人的机会,必将对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一年后,除一个行动不便的老者稍有迟到,其他死囚均准时回京接受原判,他们见到李世民本人,个个落泪、叩首感谢皇上的开恩,李世民大喜,当场宣布赦免他们的死罪。

这件事成为“四百囚徒归狱案”,被编入史书,成为李世民仁德政治的典范,它展现了李世民重视教化改过的思想,给予死囚第二次机会,避免极刑,对社会影响深远。

当时的人们对此事褒贬不一,亦有人担心,这样的先例是否会使人轻视法律,然而,此事的积极意义不可否认。

对死囚而言,这次重见天日是难得机遇,他们在家乡与亲人团聚,过上平静生活,心境也发生变化,许多人对李世民感激涕零,决心回京后重新做人。

李世民也从中看到,即便是罪人,也有悔改善良的可能,他相信教化和宽容比严刑更有效,这也成为他后来极力推行仁政的思想基础。

在此次释放死囚中,李世民冒险试探人性善恶,结果证明,人性中确有一线善良,这也使李世民坚信,仁政可以造福社会,光大国家。

这一仁政举措开创了儒家思想指导下的贞观之治,李世民因此声名远播,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君主之一,他给人留下一线生机,让希望在绝境中绽放。

结语

这成为一段感人至深的历史故事,它向世人昭示,生命价值无量,宽容与仁爱可化解恩怨,同时它也展现了李世民非凡的胸襟与气度。

历史往往充满戏剧性转折,我们难以对过去作出定论,或许真相就隐藏在见仁见智的角度差异中,我们能做的,就是用宽广的胸怀,平和的心态,去理解每个生命。

这件事虽历经千年,但仍给人以警醒与启迪,它告诫我们,面对他人时要存宽厚之心,面对绝境时要保有希望,只有这样,仁政才可造福苍生,国家才可长治久安。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剩下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死囚   仁政   极刑   朝野   狱中   囚犯   疑虑   皇上   诺言   人性   年后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