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殷被朱元璋托孤,却坐拥40万大军不救朱允炆,朱棣称帝后遭暗害

图文|青梅侃史

编辑|青梅侃史


前言

明朝初年,一位年轻俊朗的青年突然崛起,成为朱元璋最宠幸的女婿。

他就是梅殷,一个让人难以看透的复杂人物。

他原本可以平步青云,但最终却以悲剧收场。

他到底是忠是奸?他的人生轨迹又蕴含了怎样的历史意义?

让我们来解开这段历史中一段神秘而又惊心动魄的往事。

朱元璋喜爱女婿梅殷,托他辅助皇太孙

朱元璋共有26子16女,其中长子朱标、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四子朱棣、五子朱棱以及长女宁国公主和四女安庆公主都是马皇后所生。朱元璋对长女宁国公主尤为宠爱。

洪武十一年,14岁的宁国公主被许配给了梅思祖的侄子梅殷。梅思祖曾追随元朝将领察罕帖木儿,后降临张士诚。1362年张士诚兵败,梅思祖献城投降明军,立下了开国功劳。

6年后,他被封为汝南侯。梅殷的父亲本来也效忠张士诚,但在张士诚败北后被杀。所以梅思祖视梅殷如己出,精心栽培他。

梅殷生性温和谦逊,又好学不倦,博览群书,对经史策论颇有心得。梅思祖带他北上青州训练新军之际,恰逢朱元璋巡视在即。

梅思祖特意让梅殷随行面圣,希望借此机会让皇上看看侄子的才华。

没想到朱元璋一见梅殷就夸他品行端正,相貌俊朗,特地将女儿宁国公主许配给了他。

婚后,梅殷时常被召入宫中侍奉皇上。朱元璋发现这个女婿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富于谋略,决定委派他前往山东整顿学政。当时山东学风颓废,梅殷上任后马上着手清理门户,严明师道,学政面貌为之一新。

李文忠见状多次在朱元璋面前称赞梅殷治学有方,朱元璋更加欣赏梅殷的才华,连续颁诏褒奖他。梅殷也因此声名鹊起,成为当朝新贵。

朱元璋还专门培养梅殷的军事才能,派他到凤阳训练新军,全权统领凤阳留守司。梅殷对练兵甚为上心,军容整肃,令行禁止,使凤阳军成为明军的精锐。

朱元璋十分满意,多次赏赐梅殷金银、钱帛、田地与住宅,让梅殷成为众驸马中生活最优渥的一位。

1382年,太子朱标意外去世,朱元璋在众多儿子中立其孙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晚年多病,担心驾崩后藩王内斗,影响储君继承大统。于是他托孤于梅殷,希望他辅佐幼主,并授权梅殷必要时可以讨伐造反的藩王。

1398年病逝之际,朱元璋召梅殷到床前,嘱咐道:“汝老成忠信,可托幼主。”遗诏也授权梅殷:“敢有违大者,汝讨之。”可见朱元璋十分信任梅殷,将希望寄托在他身上。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梅殷接手的重任,竟是应对日后靖难之祸的挑战。

姑父镇淮安,妹夫不放行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反叛,发动了靖难之役。此时,建文帝朱允炆派遣梅殷镇守淮安,梅殷兢兢业业做好防御。

梅殷深知大敌当前,淮安的防务关乎大局。他昼夜训练士兵,夯实城墙,储备粮草。平日里严格纪律,一丝不苟。战时态度坚决,以身作则。梅殷不惜血本,淮安守军士气高昂。

这时朱棣正风头正劲,连战连捷。他料想梅殷必不肯倒戈,便想求其开道。梅殷对朱棣来信不置可否,只管固守。他派心腹屏息侦查燕军动向,不动声色。

建文四年四月,朱棣在灵璧击败平安,何福。随后,朱棣欲从淮安经水路直达南京。梅殷正是朱棣的亲妹夫,朱棣希望梅殷能开方便之门。

但梅殷以“进香违背先帝遗命”为由拒绝,还割去了朱棣使者的耳鼻,令朱棣大怒。

朱棣见淮安不可破,只得绕道经泗州渡江,从扬州直下,把淮安抛在身后。梅殷暂时守住了淮安,完成了建文帝的嘱托。

然而就在此时,建文帝下诏命全国军队启程解京,他明明可以袭击朱棣的粮草运输队,给朱棣后方制造混乱。

然而梅殷非但没有选择出兵,反而像旁观者一样袖手待毙,任由南京沦陷。

这使人对梅殷的态度难以理解。他前后表现差异太大,动机难以看懂。是因为畏惧朱棣,不愿贸然行动?还是存有异心,有意观望?总之,梅殷明明力挽狂澜有望,却置之不理,令人遗憾。

像是有意计算,想在两方之间求得最大利益。当然,没有确凿证据,我们也只能臆测梅殷的动机。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靖难之役中,梅殷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他明明可以改变战局,却任其发展,令人遗憾。

旧臣投新主,驸马惹争议

永乐年间,朱棣因篡夺帝位,平定靖难之役,杀死建文帝后登基为帝。在他夺权过程中,不仅屠杀忠良,更是离间皇室,导致建文时期的许多重臣在他手下难逃一死。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建文帝的妹夫梅殷

朱棣为拉拢梅殷,用尽手段,竟逼迫宁国公主亲手啮血书信,诱骗梅殷称建文帝已死。梅殷接信大哭,终于带兵前往南京投降。他本想效忠建文,或至死不渝,但想到妻儿安危,最终选择保全家小。

朱棣表面客气,内心却极为不满。因为梅殷既不效忠建文,又迟迟不肯投降自己。朱棣心生杀机,梅殷察觉后,便在府第对朱棣大肆咒骂。这给了朱棣除掉他的理由。不久,梅殷被朱棣设计谋杀。

宁国公主为挽救丈夫,亲自上书朱棣求情,言辞恳切动人。朱棣不为所动,反而残忍鞭笞宁国公主五十,血淋淋抱回梅殷的棺材。铁铉,也在朱棣夺权后被凌迟处死。

朱棣这一系列残酷手段,最终导致靖难之役的惨剧在民间传为千古离奇佳话,成为永乐版王阳明的“屠狗论”。

建文帝与铁铉等忠臣的悲剧命运,宁国公主与梅殷的惨死,成为朝代更替的一大遗憾。

朱棣通过离间手段,逼迫亲人自相残杀,终于夺得了帝位,但他的所作所为却为后人所不齿,被认为是明朝建立以来的一大污点。

倘若朱棣登基后能宽恕忠臣,或许还可化解民心,奠定基业。但他偏要报复忠良,导致自己在史书中声名狼藉。可见夺权之道,还需慎重与宽厚之道共济,方能长治久安。

皇亲心愧疚,帝王久不容

朱棣当时为了找出梅殷的把柄,暗中派出数名锦衣卫,在凌晨时分翻墙入室,要对梅殷的一举一动做全天候监控。

这已不是头一次了,朱棣对梅殷一直怀有戒心,时常以此法来掌握梅殷的动向。这一次,梅殷终于抓住了两名锦衣卫,并严刑逼问,锦衣卫终于招认是奉朱棣之命。

梅殷大怒,心知朱棣对自己早已起疑,决心与自己翻脸。从此梅殷在朝堂之上再也掩饰不住对朱棣的憎恶,多次挑衅讽刺朱棣使用卑劣手段,让朱棣在百官面前难堪

朱棣心知梅殷已成心腹大患,决定先发制人。他命御史陈瑛以梅殷谋反为名弹劾梅殷,并捏造梅殷勾结女秀才刘氏的流言。

以此为借口,朱棣立即命锦衣卫软禁梅殷全家,并发配边远的辽东。宁国公主苦苦哀求,朱棣才勉强留她在京城。

三年后,在宁国公主的再三哀求下,朱棣这才允许梅殷回京。宁国公主雀跃欢欣,终于可以团聚全家。然而她不知朱棣已在梅殷归来的这一天设下致命局。

众臣陪同梅殷过笪桥时,前军都督谭深等人突然暴起将梅殷推下桥,梅殷不善水性,很快溺毙。事后谭深等人向朱棣汇报,诬陷梅殷为自杀身亡。

宁国公主得知噩耗后,悲痛欲绝。她深知丈夫绝不会自杀,断然认定这是朱棣设下的阴谋。公主披头散发直闯宫禁,要与朱棣对质

朱棣为脱关系,当即斩杀谭深等人以平公主之怒。宁国公主仍痛骂朱棣冷血无情,朱棣难辞其咎,只得任由公主怒斥。最后朱棣提出封赏梅殷子弟以平息事端,宁国公主心力交瘁,不得已只能接受这个安排。

此后,朱棣多次致函宁国公主,表示驸马虽有过失,但自己可以不计较,请勿过度伤感。宁国公主对此绝不回信,只在家中日夜悼念丈夫,直至去世。

梅殷之死成为朱棣心中永远的结。他费尽心机哄劝妹妹,终究无法弥合她心中的创伤,也无法平复自己的内疚。

这场悲剧成为两人心中永远的痛,亦成为永乐盛世中的一团阴影。每每想及此,朱棣都不禁叹息,自己与妹妹的关系,永远地破裂了。

结语

梅殷的人生充满了矛盾和悲剧色彩。他既不能忠于朱元璋,也不能忠于朱棣,只能忠于自己那颗动摇的心。

一个有理想却无勇气的读书人,在乱世风云中左右为难,最终只能以失败告终。但说到底,他的失败又有多少是时代的悲哀,有多少是个人的过错呢?历史对他的定夺还有待时间来证明。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30

标签:忠良   凤阳   宁国   淮安   锦衣卫   妹夫   驸马   南京   女婿   公主   万大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