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炮轰华为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

文/王新喜

汽车圈又有火药味了,小鹏华为隔空互怼,引发业内大讨论。

事件缘起于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表示某友商的AEB技术99%是造假,拿消费者当小白鼠,属不道德行为。何小鹏表示:第一,大部分人可能从来没有碰过 AEB;第二,友商讲了AEB,我认为99%是假的,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他补充说: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而余承东在朋友圈转发他开炮称,有的车企,整天忙着做智能驾驶,AEB主动安全测试结果非常差,一问才知道他们连连AEB的基本功能都没有做。要么让手下忽悠了,要么让是汽车行业发展缺乏最基本的认知。

何小鹏又隔空回复称:我最近评价了一个行业乱象,结果行业没急,非行业的倒急了。从目前来看,小鹏炮轰华为,这背后是什么原因?

小鹏为什么急了?华为或许也需要思考小鹏的声音

所谓AEB就是自动紧急刹车系统,通过雷达检测分析与前方车辆或障碍物的距离,分析完了以后,会向驾驶员发出警报,最大限度地进行自动紧急刹车或使车辆减速,从而降低与前方车辆或行人发生碰撞的概率,避免事故发生。

此前华为高管余承东宣传的AEB主动安全可以在9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下刹停,就因为这一项技术使得M7火爆出圈,何小鹏认为问界的AEB并不好用,在60公里每小时以内还可以,如果速度特别高,如果出现误刹车,对消费者会伤害很大,是拿用户做小白鼠,并认为他的XNGP技术相当于静态AEB,一旦周围有障碍物,车辆会主动避开,他做的更好,他更懂AEB。

此前华为高管余承东宣传的AEB主动安全可以在9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下刹停,就因为这一项技术使得M7火爆出圈。

此前长城怼上比亚迪高压油箱的时候,是做了功课的,去买车测试了。从何小鹏这番话来看,它的逻辑有一定的道理,有不少车企在高速时选择不启用AEB,因为误识别高速状态下乱刹车非常危险。但问题是,他没有亲自上阵试驾问界M7,仅仅是“我们的人去问了”。

何小鹏之所以急了,是因为智能驾驶是小鹏最大的卖点,中汽研IVISTA的官网,小鹏P7和阿维塔11的AEB测试拿的都是满分,但如今华为无疑把这一标签从小鹏身上抢走了。

尤其是最近问界新M7的大定订单太火了,截止10月底,已经大定破8万,这对所有竞品车型都产生了挤压效应,何小鹏感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从如今的口碑与舆论势头来看,短视频平台上很多博主自己的试驾与评测,不少博主表示AEB好用,包括各个车主碰到的鬼探头,逆行横穿的各种视频,让人感觉问界的AEB应该确实有点东西。随着问界销量的强势崛起与这种消费者认知强化,小鹏感觉到越来越危险。

小鹏和华为都在用智驾体系能力打仗,但技术方案存在不同。小鹏跟随特斯拉走纯视觉路线,而华为走多传感器融合路线,这两个方案都有着各自的优势和挑战。

小鹏的轻地图和轻雷达方案,注重的是数据的感知和规控。通过构建超级大脑,小鹏能够更准确地感知周围环境,并实现对车辆的规控。这一技术方案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但也存在算力消耗大、成本高等问题。所以,小鹏希望通过下放XNGP能力,实现小算力下的大模型,从而解决这些问题。

而华为的低传感器智驾方案则注重的是技术的普及和成本的降低。低传感器的方案可以减少传感器的数量和成本,提高技术方案的可行性。然而,这种方案可能会牺牲一定的精度和可靠性。尽管如此,华为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有望在智驾领域取得领先。

事实上,AEB这一能力涉及到人身安全,虽然小鹏缺乏实际的数据说明,但是我们也需要倾听小鹏的声音。AEB确实不是所有情况下都应该刹停了事,主动避让在部分场景下也是更好的选择。某些民间小视频宣传的高速AEB也有巨大风险,因为高速上前车刹停很可能造成后车追尾,虽然目前的法规是后车全责,但随着自动驾驶大规模上,幽灵刹车的次数也大量增加。

因此,智驾技术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我们需要兼听多种声音,多种方案,尽量将安全性做到最好,才是行业正途。

对于小鹏来说,过去一直以来,自动驾驶这个概念很难打进消费者心智,而华为正在完成市场教育和消费者认知构建,夺得智能驾驶领域话语权,而一旦这个认知构建完成,那么在这个赛道可能就是头部赢家。

小鹏的问题是,在蔚小理中,它在产品上没有优势,智驾是它的安身立命之本,并且为之投入了很多。当华为把智能化城墙打成自己的招牌的时候,小鹏的核心护城河可能因此而坍塌,这是小鹏慌乱的重要原因。

直面华为竞争,小鹏很可能面临生死存亡危机

小鹏与华为的仗,现在只是开了个局,谁的方案更好,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消费者体验与反馈给出最终答案,同时也需要理性探讨,通过实测的车辆表现,与数据来最终给出自己的结论。

事实上,关于ABE,奔驰宝马、沃尔沃等车辆都已经具备了,沃尔沃总裁还亲自体验过AEB的点头急刹。何小鹏是否有亲自体验过?如果小鹏过去一直打智驾卖点,消费者不觉得智驾功能实用,不能够让驾驶更安全,那是否是因为你的产品与方向可能出了问题?

毕竟,现在的消费者不傻,消费者认可华为,必然是有原因的。别人优秀的要学习而不是否定,好不好是消费者说了算。理想过去怼别人“臭搞技术的”,但如今表示要高度重视华为,不与华为起直接冲突,本质是看到了问界新M7的销量高速增长,理想的态度意味着他尊重消费者的选择与智商,尊重对手的实力。小鹏直接怼上华为,说那些消费者从来没有碰过 AEB,这是恐惧与慌乱的表现,意味着何小鹏已经顾不得那么多了。

当华为在这个行业搅动风云的时候,从理想到小鹏,都有了危机感,但毫无疑问,小鹏的恐慌比理想有过之而无不及。是因为理想的标签本来不是技术,而是对用户的理解,对产品需求的理解。而小鹏唯一的依仗是智驾。华为的优势在于,从长期来看,华为对软硬件开发的能力是领先新势力几个档次的,年底L3级别的自动驾驶标准就要出台了,现在积累自动驾驶的研发,在几年后很有可能形成断层领先。

小鹏主打智驾谈了这么多年一直小众,华为一出手引发更多的关注与认可,本质上是源于拥有智能驾驶能力的车机可以增强AEB能力。华为智驾层面还有一个优势在于,它可以挟多家主机厂形成共同战线,对小鹏的核心腹力或将造成致命冲击,未来几年,小鹏也可能迎来生死存亡的危险时刻。

但从国内来看,华为是避不开的,只有直面华为竞争,才能最终活下来,锤炼出更强的竞争力,放到现在智能驾驶来看,现在其实是做蛋糕的阶段,自动驾驶赛道未来必然是巨大的增量市场,蛋糕的扩大,会让大家一起受益。携手共同开发这个赛道,或许对于车企尤其是对于小鹏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华为   大定   刹车   主动   车辆   消费者   理想   能力   方案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