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没有1个厕所,上万人该如何方便?看完才知道古人真聪明!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言长卿

编辑 |言长卿

●—≺ 前言 ≻—●

走进故宫,仿佛穿越了时间的长河,置身于华夏文明的辉煌岁月中。

每一座建筑都饱含着历史的厚重感,每一块砖石都记录着帝王的辛劳与智慧。

漫步在广场上,迎面而来的是金碧辉煌的午门,巍峨壮观的建筑令人瞩目。

然而,偌大的故宫,居然连一个厕所都没有,当时上万人是如何方便的?看完才知道老祖宗真聪明!

●—≺ 紫禁城:承载600年风云变幻的富丽宫苑 ≻—●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这座富丽堂皇的皇家宫苑见证了600余年的历史变迁。

1406年明朝永乐四年,明成祖下令在京师修建新都宫殿,历时14年才完成了这座占地面积约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的巨大宫殿。

紫禁城最初规模宏大壮观,拥有大小宫殿九千多间,太和殿高近35米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可容纳万人朝会。

紫禁城内回廊四通八达共有大小门171座,飞桥流水相映成趣与苍郁翠竹掩映中的画栋雕梁呼应,景色优美无比。

宫殿内部装饰更是富丽堂皇,檐牙斗拱绘满金龙和朱雀,屋顶铺满黄琉璃瓦,各殿堂内绘满壁画,陈设瓷器居多展现出极致的古代宫廷艺术。

紫禁城建筑群可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殿等三大殿为中心用于举办大型典礼。内廷以乾清宫等三宫为中心,是皇帝和皇后居住之处,东西六宫是皇帝“佳丽三千”居住之地,西暖阁为萨满祭祀之地,东暖阁则是皇帝婚礼的洞房。

明清两朝600余年,紫禁城见证盛衰荣辱,每日朝会万臣朝贺,殿阁人声鼎沸。

夜深人静时,帝王与后宫佳丽享受音乐宴乐,甲午战争后龙椅不再有君主,紫禁城历经劫难建筑破败文物流失,直到1925年才开放为博物院。

新中国成立后,紫禁城修缮改建恢复旧貌,如今故宫博物院已经整理文物186万件,还原寿康宫原状以满足观众需求,紫禁城在保护古建筑的同时也建设了地下商业街、停车场等现代化设施,一些殿堂改建为展览馆,展示中国古代科技。

故宫不仅见证历史,还在传承创新中与时俱进,这座宫苑既是历史见证也在创新中焕发新活力。

它承载了600年的风云变幻,其独特魅力与历史价值深深吸引着世人,我们从中感受感受它的历史价值,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迈入故宫大门,面对一座座金碧辉煌的殿堂,游客们不禁会想:这么大的皇宫,皇帝和后宫众多的妃嫔该如何解决上厕所的需求?

●—≺ 古代帝王的行在间:没有厕所的故宫 ≻—●

皇宫之内处处透露着帝王的威严与神秘,参差的宫殿在巍峨的城墙环抱下挺拔茂密,琉璃瓦片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但在这72万平方米的广袤皇宫中,却没有一处厕所设施。

这一看似匪夷所思的设计却恰恰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厕所看似微不足道却潜藏着巨大的风险,它的存在可能让故宫失去庄严,甚至危及皇帝的生命。

在古代,厕所被视为脏污之地,不适合出现在令人肃然的皇宫之中,固然修建厕所能方便使用者,但它也有可能破坏故宫原有的规划格局和肃穆气氛。

当时的皇帝更在意皇权的象征意义而非生活上的便利,所以故宫建造者把修建厕所排除在蓝图之外,以此维护其庄严形象。

而在古代的价值观念中,皇宫被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是连接天地的神圣中枢,不容被世俗的污秽所玷污。

因此故宫建造者认为在皇宫范围内设厕所,会有损其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这种崇高的地位意识,是古人选择不在故宫设置厕所的重要思想根源。

在帝王看来皇宫乃万民唯一的归依,应该体现出超然世外的洁净与庄严,一旦在故宫出现排泄污物的场所,就意味着它沦为寻常百姓所能触及的领域,这与皇室的威严格格不入,所以不设厕所成为维系皇宫尊严的必要选择。

更重要的是厕所易成为刺客的藏身之处,故宫错综复杂黑暗的角落随处可见,若在这些隐蔽处设置厕所,势必给刺客可乘之机。

历史上确有过皇帝在厕所被袭的先例,警示后人要时刻警惕,若是皇上遇刺后果不堪设想。

为避免悲剧重演,故宫的设计者宁肯让使用者不便,也要尽全力确保皇帝的安全。

毕竟皇帝的生命高于一切,虽然这带来了许多不便,但它也成为故宫独特魅力的一部分,让人感叹古人的睿智与缜密。

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皇帝常被视为上天赐福的王者,其生命无上珍贵,一旦遭遇不测将被视为上天对其统治的否定,动摇皇权的合法性基础,所以皇宫设计者不惜以不便换取皇帝生命的绝对安全,以维护王朝基业长治久安。

所以说故宫之所以没有厕所,正是出于这两点考量,一是维护其庄严形象,二是防止刺客乘隙行凶。

它展现了古人在追求宏伟与实用间的平衡,也给当代人一记:在追求便利时不能忽视风险,有时保守反而是上策。

不过,紫禁城内虽然没有厕所,但是每个也是需要上厕所的,这时古人就发明了一个极其方便的东西供大家使用。

●—≺ 不可缺少的恭桶 ≻—●

皇宫生活中,恭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它如影随形,满足皇族及贵族们如厕的需求。

恭桶以木质为主,通体细雕花纹镶嵌珍稀材质非常的精美,根据使用者的身份高低,恭桶的规格也有差异。

皇帝专用的恭桶自是最奢华,嵌上翡翠玉石展示威严,妃嫔的恭桶依次递减,但也非凡人可用。

太监会在宫殿内设置隐蔽的净房,将恭桶置于坐便器之下,皇帝或贵族前来时,太监迎上前为其摆放好一应物事,恭桶内铺设沙土可吸收气味,净房也备有香料避免异味飘散。

慈禧太后的恭桶更是讲究非常,她一旦宣称要如厕,便有五名宫女太监前来伺候,其中一人负责搬运恭桶一人铺设垫子,还有专人在旁备纸、水等,一应工作完成,慈禧方才进入净房启用恭桶,过程中宫女太监都得细心照料生怕有失妥当。

太监及宫女的恭桶则是共用制,每日由专人清洗消毒,使用后的物事会运往宫外北三所附近处置,处理干净后再送回皇宫继续使用。

夜间,皇帝和贵族还有夜壶可供小便之用,夜壶以玉、银、瓷等珍贵材料制成,通体雕绘精致图案,无不展示出极高的手工艺术水准,这些夜壶成为后世收藏家追捧的对象,在拍卖会上竞价不断刷新纪录。

故宫博物院现今收藏有多件夜壶文物,其中一件清乾隆时期的白色犀皮夜壶尤为引人瞩目。夜壶呈椭圆形,通体洁白犀皮纹理清晰可见,表面绘有一只展翅高飞的凤凰,栩栩如生笔法精细流畅,这件夜壶展示了当时制瓷、雕刻、绘画的高超技艺,为研究皇宫器物文化提供了珍贵实物。

自明清时期开始,夜壶也流传到普通百姓家中,成为儿童训练如厕的重要器具,一些富贵人家会选用景德镇批量烧制的瓷夜壶,图案以吉祥为主,如蝴蝶、花卉等,这类夜壶造型可爱,为训练儿童如厕增添乐趣。

夜壶的使用一直延续至今,它跨时代地服务于不同阶层人群,一件容器背后承载了中华文明悠久的历史积淀。

可以看出,恭桶与夜壶在皇宫生活中不可或缺,它们体现着等级森严的皇家制度,又展现出古人聪明的生活智慧。

这些容器的设计考究用心良苦,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瑰宝,今人游览故宫时可细细体会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它们堪称古代宫廷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 结语 ≻—●

虽然故宫内没有厕所,但是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又因为需要这类物品,聪明的古人就发明出了对应的东西,这正是古人智慧的体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故宫   恭桶   紫禁城   古人   厕所   夜壶   宫殿   皇宫   皇帝   聪明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