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就能降低死亡风险,不同年龄的“最佳步数”是多少?建议来了!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走路是世界最佳运动之一,既简单易行,强身效果又好。近期,有研究发现,每天走够了一定的步数,能够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走路健身有“最低步数”

8月发布了一项新研究:每天至少走3967步能降低全因死亡风险;每天走2337步能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此外,该研究还发现,即使人们每天走2万步,对健康的益处还会继续增加。

这项研究涉及世界各地的226889人,通过17项分析表明:走的步数越多,对健康的益处就越大。并且这对男女性都适用,无论年龄大小,也无论生活在什么地区。

每天多走1000步,死于任何原因的风险会降低15%;每天多走500步,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会降低7%。

走路养生,先从“会走”开始

走路虽然简单,但也容易出错,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更科学地“会走”:

01

姿势正确

腰背挺直,颈肩放松,轻轻收腹,下颌微微内收,双眼平视前方,使耳朵、肩膀和臀部保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

双臂以肩关节为轴,进行前后自然摆动,最好做到“前不过肩,后不过腰”。

轻轻抬腿迈出脚,然后按照“脚跟→脚掌→脚趾”的顺序“滚动”着地,踩实以后再抬另一只脚。

脚尖一直朝正前方伸出,避免内八或外八,不要步子过重、步伐过大。

02

装备舒适

穿一双软底跑鞋,可缓冲脚底压力,保护脚踝关节。袜子最好是纯棉的,着装选择宽松舒适的运动服装。

03

最好选择下午

大量研究证明,早晨和上午是心血管病发病的高危时段。另外,晚上光线差,老年人的平衡、协调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出现跌倒等意外损伤。

因此,中老年人及体能相对较弱的人群,建议在下午4~5点走路锻炼;健康成年人选择合适自己的时间即可。

04

提升速度,达到中等强度

想要通过走路锻炼身体,步行需达到一定速度和强度。每天累计进行30~60分钟的中等强度步行运动,一般人可选择每分钟90~120步的中速走;身体状态好的,可选择每分钟120~140步的快步走。每周至少坚持5天,每次运动至少达到10分钟。

有心脏病等慢性病的老年人,最好咨询医生,确定运动的适宜心率范围。

05

别在马路边走

公路边车流量大,空气质量差,易对呼吸系统造成伤害。柏油路面过于坚硬,容易对膝盖和脚踝造成较大的冲击。

建议选择塑胶地面,对关节有一定的缓冲作用;公园和自家小区空气质量较好,可以避免呼吸系统受损。

走得快的人身体好!

曾对47.5万人的步行速度和体重指数进行了长达7年的监测和研究,被观察对象定期向研究者提交这两项数据,研究者通过分析数据模型来估算其寿命预期。7年内共有12800人去世。

结果显示,不管体重指数如何,走路快的人,寿命也更长。

在这项研究中,走路快的女性预计平均寿命86.7岁~87.8岁,走路快的男性85.2岁~86.8岁。走路慢的女性预计平均寿命72.4岁,男性则为64.8岁。

由此计算出走路快的人大约能多活15年~20年!

什么样的步速才叫“快”?

虽然走路速度快好处多多,但大家一定要量力而行,不能因为盲目追求走路速度而导致运动损伤,如摔倒、崴脚、拉伤等。

那么什么样的步速才叫“快”呢?

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步速>0.8米/秒,即为“快”。

如果老年人的步速低于0.6米/秒,就算是“走得慢”;如果老年人的步速超过了1米/秒,就算得上是“走得快”。

对于心功能较差的冠心病患者而言,除了要关注步速,还要关注运动心率。

心率是反映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的简易指标,对于健康成年人,最大运动心率为“200-年龄”;对教育健康老年人,最大运动心率为“180-年龄”。

对于心功能较差的冠心病患者,运动心率还要再小一些,一般不要超过最大心率的80%,运动后脉搏不宜超过110次/分。

当运动中心率超过上述标准,应立刻停下休息,待心率平稳后再运动,避免引起胸部不适等严重后果。

如何计算步速呢?我们可以在地板上画一条4米线,以正常速度从起点走到终点,记录下所用时间,再除以4,就可得出走路速度。

最好每年自测一次走路的速度,然后记录下来,与上一年的数据进行比较。

走路“5不要”

1

不要上来直接走

老年人肌肉相对较松弛,关节韧带相对僵硬,四肢功能协调性差,在正式运动前必须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时间5-10分钟,将身体各个关节充分活动开,以防因骤然锻炼而出现意外。

2

走路时间不要太早

老人不宜过早锻炼。过早锻炼可能会诱发疾病,尤其是温差大的秋冬季,建议太阳出来一个小时后再出门健身。推荐老年人在上午八九点后或下午四五点太阳落山前,外出活动半小时至一小时。

3

不要饭后立即走

餐后应休息30分钟至60分钟再去运动,有冠心病者尤应注意。据实验貂蝉显示,一些在空腹状态下,运动试验阴性的老年人,饱餐后立即重复进行运动试验,结果有26%的受试者出现心肌缺血。因为饱餐后,特别是高蛋白、高脂性饮食后,血液会更多集中到胃肠部,加强消化功能,这时若从事剧烈运动会导致心肌供血不足,出现心肌缺血、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

4

走路不要单着

老年人运动要选择一个安全的运动环境,尤其患有心脏病的老年人忌单独活动,一定要有家人或者朋友陪伴。

5

走路不要驼背

有些老人习惯背手溜达走路,上身重心前移,会形成含胸驼背的体态,不能充分活动身体。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中心脑病科主任邓景元2008年在健康时报刊登的文章中解释,昂首挺胸走路时,全身七经八脉都跟着一起活动,而含胸、弯腰的走路姿势会让经脉得不到很好的舒张,身体得不到应有的供氧。脊柱弯曲还会反射到大脑,使人处于紧张状态,造成大脑过劳,影响夜间睡眠。

来源: 约见名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6

标签:风险   心率   心肌   冠心病   老年人   关节   强度   不同年龄   身体   速度   建议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