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解放军两次出兵缅北,为何没有彻底清除当地的军阀武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当缅甸王易如反掌,就看我愿不愿意了。

1950年手握数千兵力,身居“云南救国军”总指挥位置的李弥嚣张地说道。

李弥

是什么给了他狂妄的勇气,仅靠着不足万人的规模就把缅甸当成了囊中之物?

对于1950年人口数量就已经近2000万的缅甸来说,为何却对这支规模不大的武装束手无策?

为了帮助缅甸政府剿匪,解放军两次进入缅甸北部,为何没能够彻底清除匪患?

历史中少有人知的“20公里”和“100公里”两条红线又有什么意义?

“猛龙”过元江

近些年来,缅北地区已经成为了罪恶滋生的温床。

在这里枪支泛滥,暴力横行,当地的军阀,地方武装,加上部分政府官员暗地里勾结,致使当地的治安环境一再恶化。

罪恶从来不是单独存在的,与之相应的罪恶产业如诈骗,地下钱庄、赌坊、妓院等也大量存在。

由于地处金三角地区,毒品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当地军阀的敛财工具,可以说黄、赌、毒、枪是支撑整个缅北的四大支柱。

缅北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同当年臭名昭著的“救国军”脱不开干系,提到这支部队就要说到李国辉和李弥了。

李国辉,原属国民党滇系第八军237师709团任团长。在1950年1月被解放军二野为主的部队击溃后,率残部逃往元江上游。

在4月20日走出丛林后,李国辉在缅甸的小孟捧遇见同样被打散的26军一部600人,这支部队的团长名叫谭忠。两支队伍合二为一流窜到勐捧的时候只剩下1400人。

国军撤退缅甸路线图

由于地处缅甸,老挝和泰国三国交界,各国对它的管理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所以这个地方也成为了土匪盘踞的老巢。

当地的土匪和李、谭残军一拍即合,决定接受他们的指挥。于是一支由国民党正规军和土匪,云南边境反动武装组成的成分复杂的部队逐渐成型。

这支部队最大的优势在于,既保留了相当的战斗力,又对当地的环境十分熟悉。不过李国辉对于这三千多人的规模并不满足,他的目标显然是组织一支更庞大的部队。

于是李国辉一方面在当地招兵买马,鼓励士兵结婚生子。而养兵的军费除了开垦荒地,种植作物以外,李国辉的部队也把手伸向了毒品走私这条路。

李国辉

他们先是为运送毒品的商队保镖,从中收取“保护费”,后来就直接在必经之路上设卡征收“过路费”,甚至直接参与到毒品买卖中去。

不过在这个过程里,李国辉为了能在当地立足,对百姓们还是采取了怀柔政策,正是这种表面看起来温和的态度,为他的部队打下了一定的群众基础。

眼看着李国辉的队伍日益壮大,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型的“国中国”,缅甸政府自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一次针对李国辉部队的讨伐计划逐渐成型。

3000对20000,这就是这次战役国民党残军和缅甸军队的人数比,那么缅甸一方是否能够取得胜利呢?

是龙还是虫?

毫无疑问,缅甸军方有些轻敌了。以近十倍的人数优势进行剿匪的缅方,在1950年6月发动的剿匪行动,反而被国民党的残兵杀得大败而归。

这次战斗给踌躇满志的缅甸政府泼了一盆冷水,也给李国辉的队伍建立了极大的自信。

消息传到台湾岛,老蒋急忙叫来原第八军军长李弥,询问这支部队的来历,没想到战败的时候李弥光顾着跑了,根本没留意部下们的下落。

不过既然如今李国辉的队伍已经成了气候,自然需要多加利用。于是李弥受命当天就从台北出发,在1951年的春节辗转进入了金三角地带。

这次他来到缅北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接管李国辉的部队,并把它塑造成一支具有一定战斗力,且能有朝一日作为“反攻大陆”的西南军事基地。

经过多年的经营,如今李国辉部一不缺人,二不缺钱,唯一急需的就是武器装备了。而李弥正是看好了这一点,通过携带的武器轻易夺过了指挥权。

当然作为原指挥的李、谭等人,也在李弥的手下分到了各级官职。手握兵权割据一方的李弥,此时也放出了豪言,声称如果自己愿意,当上缅甸王易如反掌。

不过李弥的最终目的自然不是占山为王,部队刚刚整编不久,他就计划对云南边境的“反攻”,国民党残军于1951年3月18日向云南地区进军。

在他看来面对十倍于己的部队都能轻易取胜,只要谨慎小心些,在云南边境讨些便宜也不难办到。李弥把手下的部队分为了南北两部向云南进发,以期一面牵制我军,一面快速攻占城镇。

李弥

事实证明,中缅部队的战斗力和战术指挥无法同日而语。李弥率领的“救国军”被我军诱入包围圈后,来了一个关门打狗,仅6月到7月的一个月内就歼敌超过1400人。

这次的失利让李弥摆正了自己的位置,也加深了他扎根缅北发展壮大的决心。为了保证资源的供给,国民党政府在美国的帮助下,在东南亚泰国等地建立了代办处。

源源不断的粮食和武器,通过走私通道输送到缅北的李弥部队手中。而他们则在当地广泛种植毒品,用来购买军需物资和武器弹药。

此后的两年间,李弥部队的人数激增到20000人,其影响力和辐射范围已经涵盖了缅甸北方大部分地区,已经对缅甸政府的统治造成了巨大威胁。

李弥

正因如此,缅甸政府军又一次准备剿匪。吸取了上一次失败的经验,这次缅甸政府不但派出了数以万计的缅甸军,而且还在印度找来了数千人的雇佣军。

在武器方面双方的对比更加悬殊,和以轻型武器为主的国民党残军相比,缅甸军方不但拥有坦克大炮,而且还有数架飞机配合地面部队进行轰炸。

那么缅军二次剿匪的结果又会如何呢?

20公里和100公里红线

缅甸政府军在1953年1月的“旱季风暴”又一次失败了,可见部队战斗力的标准,从来都是以士兵战斗力和军事素养来衡量的,拥有再好的武器也是徒劳无功。

更可怕的是,这次的失利彻底打断了缅甸军方的脊梁。他们已经没有勇气再组织剿匪,而且由于国民党残军对于雇佣兵俘虏后不留活口的政策,也没人再敢受佣参战了。

缅甸政府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国际舆论上,6月份的战斗刚刚失败,他们就把国民政府告上了联合国。

远在孤岛的老蒋也嗅到了李弥“自立为王”的危险,决定先下手为强直接召回国民党残部。

截止1954年,国民政府共从缅北金三角地区撤走战斗部队超5000人,并家属一千多人。自此蒋政府宣称国军残部已经完全撤离,可是实际上仍有不少顽固分子没有离开。

待风声平息以后,1955年老蒋又偷偷派李弥在第八军的副手柳元麟潜入缅甸,在短时间内又拉起了一支3000人的部队。国民党残军死灰复燃,又一次成为了缅甸国内的一个毒瘤。

缅甸政府深知,如今再呼吁国际制裁已经没有了依据,而靠着自己的力量又无法解决,于是一纸请求协同勘界的照会递到了我国政府手中。

所谓勘界,即两国在目前协定的边境附近进行地域划分,对于目前尚不明确的界线进行重新界定。当然这次的“勘界”只是一个借口,其本质还是一次共同剿匪。

缅甸政府这次的意图很明显,那就是请来了专打国民党军队的解放军,意图一劳永逸地解决边境匪患。

不过按照国际惯例,一国军队无论以任何理由进入他国,都需要受到重重限制,即需要有红线的存在。一旦越线,很可能被误解为入侵和威胁他国政权的行为。

所以在1960年我国解放军在进入缅甸之前,党中央就给部队画下了距离边境线20公里以内的红线。

第一次的联合剿匪成绩斐然,大量盘踞在两国交界的匪军据点被一一拔除。

这次的军事行动也造成了敌军据点的内移,随着国民党残军在距离国境更远的地方建造据点,缅政府又一次申请协助,并且主动把红线扩展到了100公里。

1961年1月,我云南解放军一部受邀再次入缅。因为这一次的清剿范围更大,面对的当地环境更加复杂,虽然击溃了敌军的主力却没能将之全歼。

眼看着逃到泰国等地的溃军,我军战士为了遵守两国协议只能遗憾地返回云南。此战虽然一举解决了国民党残部对我云南边境的威胁,但也无法避免地留下了缅北乱局的祸端。

此时的缅北地区已经形成了以匪帮,割据势力为主的,以毒养枪,以枪保毒的独特经济体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金三角”也成为了世界著名的毒品生产基地和主要供给地。

结语

时间进入二十一世纪,新型毒品的出现让缅北地区风光不再,为了维持巨大的武器购买和日常开支需求,当地势力和军方勾结开始发展诈骗行业,其主要针对的正是我国境内公民。

不过我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早已远超上世纪,铲除这些丑恶势力也已经无需军队出面。曾经猖狂一时的缅甸诈骗园区乃至其背后的武装势力,必然会走向覆灭的结局。


本文由“论史鉴今”原创,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侵权必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1

标签:缅甸   残部   军阀   云南   红线   边境   国民党   毒品   战斗力   解放军   部队   当年   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