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舟而来 扬帆远行 看宁波如何向海而生 依港而兴

杭州亚运会的赛程已过三分之二,多个比赛项目陆续收官。其中,在宁波象山亚帆中心举行的帆船项目上,中国健儿取得了6金2银的好成绩。以船为媒,全世界的目光也再次聚焦宁波这座美丽的滨海之城。自古以来,宁波人向海而生,依港而兴。接下来我们就一起跟随亚运之帆,走进港通天下的宁波。

总台记者 杜金明:这里是杭州第19届亚运会帆船项目的赛场,宁波象山亚帆中心。在我旁边这片海域,各国运动员正在驭帆弄潮,劈波斩浪。今天,我也带了一艘帆船,试图在这里找到它的原型。在这片海域,从古至今宁波人向海而生,他们跟海洋之间的对话,从来没缺少过船。

总台记者 杜金明:带着这艘船,我又来到了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博物馆,这里存放了河姆渡文化当中一个重要的遗存,一支木桨。有桨必有船,7000年前的河姆渡人就懂得造船了吗?他们用船来做什么呢?穿越时空,我来找寻这艘船的远古印记。

河姆渡遗址位于宁波余姚市河姆渡镇,距宁波市中心约30公里。遗址上下叠压着四个文化层,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骨器、石器、木器等珍贵文物。河姆渡遗址博物馆里的这支木桨柄部与桨叶由整段木料加工而成,做工细致。这支桨,证明宁波先民早在7000多年前就已懂得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开始了水上航行。

浙江余姚河姆渡博物馆副馆长 姚小强:它的长度有151厘米,这支桨是在河姆渡文化里面,出土的最大的一支木桨。当时河姆渡文化(时期)的船,已经是非常大了。我推测它尖头的木桨,就是这个船划出去,到湖泊里面去采集菱角、芡实的时候,船桨就插在湖泊的淤泥当中,相当于起到了一个锚的作用,采摘起来就更加容易一些。

河姆渡人已经熟练地把独木舟用在交通出行和生产生活当中,甚至可以跨越江河湖海,让不同村落之间的交流成为可能。

浙江余姚河姆渡博物馆副馆长 姚小强:那个时候到处是荆棘丛生,在我们江南水乡这一块,交通的主要方式就是水路了,水路就需要用船。估计当时也已经有专门的码头之类的,这个可能性是相当大。

总台记者 杜金明:这里是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宁波基地,我来这里找两艘沉船,一艘是南宋沉船,一艘是象山“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特别是“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的出水,证明了宁波作为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地位,也印证了当年贸易港口的繁华。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林国聪:这是一条南宋时期的古沉船。2003年我们在(宁波)市区和义路解放桥旁发现的。(船体)构件显示,它就是一艘近海跟内河的一个接驳运输船。因为宁波唐宋以来,它就是一个东亚的枢纽港,联通世界的国际港,需要(建立)外海的大轮船,跟内港小船相互配套,协调作业的一个航运体系。

2012年至2014年,考古人员在宁波市象山县小白礁畔水下24米,完成了“小白礁Ⅰ号”清代沉船船载文物和船体考古发掘工作。共计出水船体构件236件,文物标本1064件。大量出水的景德镇青花瓷碗、瓷盘、宁波本地产的石板材,以及日本、越南的钱币,都成为宁波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有力见证。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林国聪:这条船应该是从宁波港始发的,它的航行方向,应该还是一路朝东、朝南。根据清代时候的航路航线,宁波朝东是琉球列岛,所以那时候,琉球跟中国的商贸往来非常密切。当然朝南穿过台湾海峡,往广袤的南海去,也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航路航向。

从古时的“商舶往来,物货丰衍”,到现在的桥吊林立,巨轮穿梭,宁波舟山港已经跟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建立贸易往来。

宁波市文化遗产管理研究院副院长 林国聪:这里因为船与世界结缘,未来必将因为船,跟世界之间的关联越来越紧密。

(央视新闻客户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宁波   琉球   象山   木桨   余姚   宁波市   船体   沉船   清代   遗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