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滇携手山海情 一片真心在玉湖

来源:【云南日报】

走在白沙镇玉湖村,只见草木青葱、流水潺潺、古村悠悠、炊烟袅袅,一切仿佛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一条条石板铺就的小路上,游客熙熙攘攘,一座座纳西特色民居掩映在树荫中,小吃店、咖啡屋内,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悠然品尝着美食与美景。

很难想象,几十年前,这里曾经是出了名的贫困村。玉湖村纳西名为“巫鲁肯”,位于丽江市北部的玉龙雪山南麓,被誉为“玉龙山下第一村”。全村399 户 1603 人,是纳西族先民最早的聚居地之一,是传统建筑风貌保存最完好的古村落,矿产、森林、水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富集,拥有悠久的茶马古道历史。

依托优质的自然资源,玉湖村是丽江市最早开发乡村旅游的村子,也经历过无序竞争、生态破坏、市场混乱的阶段。近年来,在沪滇两地党委、政府的引导和帮扶下,玉湖村按照“沪滇协作四步走”的路线,内强自身、外引助力,深耕“农旅融合”,探索实践出一条“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农民变股民”的乡村振兴新路子,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宜居村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称号。

把马牵出村 改善村庄环境建设美丽家园

在玉湖村旅游开发过程中,沪滇协作的介入,是玉湖村乡村旅游走向规范化、市场化和品牌化的最关键助力。

在上海援滇干部牵线搭桥下,玉湖村与好好生活(丽江)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合作组建旅游开发公司。通过村企合作对玉湖村进行整体开发与改造,充分吸收上海设计公司先进理念,编制《玉湖村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力争将玉湖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的新标杆。

为有效解决困扰玉湖村多年的马匹管理、旅游乱象、村容保护等难题,2021年,沪滇资金投入650万元,在玉湖村村口向南两公里处实施了白沙镇玉湖村文旅示范点(玉湖马场)建设项目,项目借鉴了国内外优秀马场案例,充分挖掘体现了纳西族建筑的特征和优势,高标准建设了900㎡的马场管理中心、4810㎡的生态马场养殖区(含生态马厩、马匹运动场、小沙圈、候马区等)、占地面积1200㎡的马场配套设施。采用“党支部+村集体+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村集体将固定资产以租赁的方式交由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公司每年按照投入沪滇资金的5%支付给玉湖村,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时公司还带动了玉湖村170个村民就近就业,每人月均收入3000元。

马匹出村,乡村环境美了、游客体验好了。2022年9月,云南省第十二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民族马术项目在玉湖村成功举办,绿意葱茏、设施完善、规范标准的马场成功通过了省民运会的高规格检验。

把人请进村 建设游客服务中心提升留客力

为进一步吸引游客,提升游客体验感,2022年,沪滇协作继续投入1000万元、好好生活公司投入资金580万元,在建筑年限长、质量较差、存在安全隐患的玉湖农民专业合作社原址上实施了乡村振兴示范村(游客中心)建设项目。游客中心位于在玉湖入村口村口,含建筑面积900㎡的游客接待中心、600㎡的玉湖村综合文化馆、300㎡的玉湖村村民活动中心。通过为游客提供咖啡休闲餐饮、民俗文化展示、村史陈列展览、非遗传承体验等服务,着力提升对游客的吸附能力,为留住游客在玉湖休闲消费寻找新途径。继续采用“村集体+企业+村民”的农文旅发展新模式进行统一管理运营,不仅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带动了20名村民务工;项目运营后还增加近150个工作岗位,按照月均工资预计3000元,每年预计增加当地工资收入超500万元,让“干活不出村、挣钱不出门”的梦想正在变为现实。

让景美起来,建设原生态石墙保护村庄风貌

近年来,玉湖村在小众游、亲子游和沉浸式民俗游上深耕细作,打出了一定知名度。2022年,玉湖村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2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从2003年的234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160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从2003年的937元增加到2022年的10000多元。

为了保护和凸显玉湖村特有的村庄历史风貌,增强村庄旅游环境品质核心实力,2023年,沪滇资金再次投入50万元,实施白沙镇玉湖村人居环境提升及村貌整治项目。通过建设村庄主干道路两侧长750米、宽0.5米、高1.5米的原生态石墙,有效保护了农田、房屋和广场,村庄古朴自然的和美特征得到凸显,得到村民和游客的广泛好评。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吸纳了一批当地村民务工,群众收入得到增加。一堵堵石墙蜿蜒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和村庄路旁,一股饱含自然风的浓浓乡情得到展现。

把事做起来 架牢沪滇协作桥梁不断提升竞争力

在环境好起来、游客多起来、村庄美起来之后,玉湖村沪滇协作帮扶机构从未停止过思考和探索:还有哪些事儿可以做?哪些举措能够为玉湖村提升乡村旅游环境竞争力?

首先落实的是:拓展沪滇协作民间渠道。在沪滇协作大背景下,长期学习工作在上海同济大学的设计师聂剑平老师,与玉湖村的八户村民一拍即合,采用“上海设计+纳西民俗”合作模式,共同打造了丽江墅家·玉庐雪嵩院,该民宿已经成为了上海和广东等地高端客户的网红打卡点。此后,两地通过政策支持、官方推介和引流服务等举措,又先后打造出了墅家玉庐、石洛克等10余家国内知名的民宿酒店,让民宿经济成为玉湖村又一个经济增长极端。沪滇双方还通过指导丽江优秀旅行社在上海设立文化旅游咨询服务中心等举措,着力推动两地文化旅游信息互动交流,实现共赢发展。通过在片区引入上海复星集团投资打造地中海国际度假区,引导上海资源支持本土企业子一集团建设现代农文旅综合体,争取上海百联集团“一针一线”刺绣公益合作项目指导促进白沙刺绣产业发展,邀请上海理工大学举办“我为丽江农特产品做设计”活动和在白沙镇设立乡村振兴研学基地等举措,在相邻的“玉湖—新善”两村之间,形成资源互补、流量互荐的乡村农文旅协作发展模式。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丽江市   纳西族   纳西   丽江   上海   村庄   村民   乡村   真心   游客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