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必给吴艳妮贴上“营销咖”标签 - 新京报快评

2023年10月1日,吴艳妮(右二)在杭州亚运会田径项目女子100米栏决赛比赛中。图/新华社

杭州亚运会赛程已过半,精彩比赛仍在进行中,#吴艳妮抢跑#、#吴艳妮道歉#相关词条冲上各平台热搜榜所引发的争议,也仍在持续。

10月1日,运动员吴艳妮在杭州亚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中失误抢跑,经裁判复议后取消成绩。10月2日凌晨,吴艳妮在其个人社交媒体发文道歉,称自己辜负了所有人的期待,表示接受失败、正视失败、重新再来。

此事瞬间便上了热搜,也引发了热议。有人支持、宽容吴艳妮,表示“都是小事儿,可以从头再来”;但也有人质疑其是“营销咖”,类似“吴艳妮经常抢跑、故意博出位,而真正的冠军无人问津”的议论也甚嚣尘上。

其实,运动健儿亦是普通人,参赛表现难免受到身体、对手,甚至当时当地的气候、场地等一系列因素影响。在高度紧绷的精神状态下,出现失误再正常不过。面对运动员赛场失误,观众应以平常心对待,这已经是常识。

吴艳妮此次引发争议,也因为曾取得女子百米栏比赛冠军,备受瞩目。加之其鲜明的个性,又有着“美女运动员”等标签,“流量体质”使其站在了风口浪尖。

一直以来,“明星”运动员中不乏有人迅速“出圈”,这无可厚非。但在人人手握“造星”权力的社交媒体时代,运动员的个人特质与个性被无限放大,观众的此种“喜爱”反而容易变成枷锁。

2023年8月4日晚,在成都世界大运会决赛上获得田径项目女子100米栏银牌后,吴艳妮含泪向自己的妈妈挥手。新京报记者 王飞 摄

诚然,拥有“流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运动员的知名度,也能为其今后的退役生涯提供更多选择,但这也意味着,运动员作为“明星”,其行为时刻处于聚光灯之下接受舆论审视,不能存在任何瑕疵。这方面,已有不少前车之鉴。

这实际上也已经与体育竞技的精神背道而驰。殊不知,在崇尚竞技、敢拼敢赢的同时,如何坦然面对失败,在对手的激励下重新来过、不断成长,也是需要所有运动员学习的课题。

因此,运动员的拼搏与荣耀都应该是在运动场上,而观众也要将关注的目光集中在赛场上,不必轻易给一名职业运动员贴上“营销咖”这类边界模糊的标签。

在吴艳妮抢跑事件中,也有“粉丝”寻找各种理由,为其开脱,这就更无必要了。在智能检测技术广泛应用的今天,运动员犯规与否更有科学依据,应该相信裁判结果是公正的,且公正的比赛规则是体育竞技充满魅力的保障。

面对吴艳妮“抢跑”事件,不妨将焦点从运动员的过往经历上移开,重新聚焦于体育精神,将是非成败看得轻一点,将公平竞技、拼搏奋进的精神看得重一点,给她们沉淀、打磨技术的时间,为其胜不骄、败不馁的精神喝彩。

至于舆论对运动场上的“流量”担忧,一如坦然面对“抢跑风波”的吴艳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我没事儿,放心吧!”是的,没事儿的,放心吧!无论这一代年轻运动员,还是这一代年轻人,都值得我们更多信任与期待。

撰稿 / 张洋(南开大学学生)

编辑 / 刘天红

校对 / 刘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5

标签:场上   田径   亚运会   贴上   运动员   决赛   流量   观众   女子   精神   标签   媒体   吴艳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