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一个县级市,因河而兴,市以镇名,为“中国鸭梨第一乡”

这就是泊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由沧州市代管。面积1007平方公里,人口58万人。位于京津冀经济圈内,是环渤海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是著名的中国铸造名城、中国汽车冲压模具制造基地、中国鸭梨第一乡。

(一)因河而兴、因驿站闻名

京杭大运河贯通泊头市境,滋润了这片广袤肥沃土地,也养育了这片土地的人民。千百年来,这里的人们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满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勤奋劳作,耕读传家,繁衍生息。

早在3500年以前的商代,这一带就有人群的聚落。

公元前1500年,泊头胜利街一带为一古村落。

春秋时,地境属晋国,东部属齐。战国时属赵国。

秦属钜鹿郡。

汉代,境地分属建成、成平、乐成县三县。

从隋到唐,境内废置、归属无常。唐武德元年(618年),泊头境东部归属沧州。

宋代属河间郡。

元定都大都(今北京),朝廷需要大运河把富庶南方的财富快速畅通的从南方运到京城,于公元1280年开始,在隋朝大运河的基础上,裁弯取直,修筑成以大都为中心,南下直达杭州的纵向大运河,成为南北的交通的大动脉。它的开通对泊头地区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明朝建立以后,泊头地区得以快速发展,这与驿站制度有关。

明代建立了严密的驿站制度。驿站是我国古代王朝中央政府与地方各省之间进行公文、通信传递的重要设施,承担着往来官员、客商、船工等人员歇宿,以及运送朝廷物资、接待藩属使者上京觐见朝贡、往来传令送信等诸多职能。

明朝在全国各地重要的交通干线上都设有驿站。驿站又分为水驿和陆驿。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交河知县武聪,奉旨在今泊头市运河东岸设立了新桥水驿,驿站的等级为“极冲”(最高等级)。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迁到运河西泊头镇,改称“泊头驿”。

新桥水驿设置后,设驿丞,有驿夫百余人。驿站带动了经济和商业活动的活跃,码头长里许,栈店无数。河水滔滔,帆影桨声,大运河上每日停泊转运货船达百,成为辐射周围近百里的商贾重镇。

同时,朝廷还陆续在泊头设置河间通判署、管河别驾、县河厅署,巡检司等机构,管理天津至德州的运河漕运。交河县有一些政府机构也设在泊镇。泊头成为运河重地,船运之盛前所未有。

泊头驿的设置,开启了泊头发展繁盛的新起点,泊头迅速发展成为“两岸商贾云集,为数百里所未有”的重镇,成为远近闻名的码头城市。

到了清代后期,泊头被称为“运河巨镇”。

(二)因镇得名

泊头市区的前身是原来的交河县泊头镇。泊头镇,交河县辖,自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起,一直到1946年。

虽然只是镇级单位,但它成立时起就有着不同凡响的影响。

明朝时,因建有新桥驿。因此,河间府管河厅署、三府衙门、巡检司署、县河厅署、驿丞署等官府衙门均在泊头镇。就运河航运事,河边立起了《漕院明文》。泊头镇在政治、商业上的重要地位,已经不亚于交河县城。

清朝时,驿站、县河厅署、巡检司仍在泊头镇。清后期,警察局、邮政局、电报局、火车站、新型学校等均有设置。

1946年5月10日,泊头镇解放。冀中区在此设立了泊头市。

1949年并入交河县。改为泊头镇(县级)。

1953年11月从交河县析出,复设泊头市。直属河北省,由沧县专区代管。1958年12月再次并入交河县为镇,为交河县政府驻地。

1982年12月恢复泊头市。到了1983年5月撤销交河县,并入泊头市。

泊头镇由镇成市,而它的领导交河则由县降为镇,泊头终于成为这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三)泊镇古城寻踪

《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泊头镇,县东五十里卫河(运河)西岸,商贾辏集,筑城于此,管河别驾驻焉,有泊头镇巡司”。

历史上,泊头虽然只是交河县的下辖镇,但由于它的特殊性,在明代时就建有城池,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泊头政治、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和经济、文化的发达程度。

民间传说,泊头在元朝时就修了城墙。但从目前所见史料尚无记载,难以确认。

有文字记载最早的建城是在明嘉靖辛亥(公元1551年)。交河知县、“蜀人”袁公因为泊镇有“分署在焉。又有驿传,以给舟楫之往来”,“思所以置卫也”。于是修筑了泊头城墙。城墙依地形绕城三面,东面以河岸“缘民居而稍饰之加女墙于其上”为城。

城池范围大体为,从现在市区南端运河边的“石王八”处向西,经清真寺南边的斜街一带,偏向西北,到现中医院以南往西,再沿火柴厂(银河御府)西侧向北,延伸到泊头一中北门偏西一点,再拐向东,至今解放桥偏南与运河交会。整个城墙形状呈不规则形态。

有城门六座,东西南北各一门,南、北两面各有一座便门。

古城外有护城河。

明隆庆帝戊辰年(1568年),地方副职张公武把女墙(城墙上面呈凸凹形的短墙)改成了砖墙。

到万历戊子年(1588年),礼部尚书、泊头镇人余继登因公事路过泊镇,见“城诸门俱圮不治,而西门为甚”。于是自己出了一部分钱,百姓们也有捐赠,重修西门。并在城门上修筑了城楼。

古城明清多次修筑。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消失,存在了400年。

(四)明清时期的沿河巨镇

泊头市境东为运河,西有驿路,运河两岸,轮舶辐辏,商贾云集,为津南第一大商埠。

明朝嘉靖、万历时期,泊头“通两京津要,夹河居者万余家,军民杂处,商贾辐辏”,成为沿河巨镇。

一直到清末民初,泊头仍然是远近闻名的商业大埠、码头重镇。

民国年间的调查资料称:“南运河经过县属泊镇,一切货物南北运输悉由该处经过。泊镇之繁盛,实由该运河所赐,所以自古不衰。”

航运得到快速发展。《泊头回族志》载:1946年,泊头当地回族养船户为31家,“其中100吨以上2家,80吨以上10家,50吨以上17家,30吨以上2家,15吨以下6家”。《河北航运史》介绍,“到1948年7月,泊头已拥有木船231艘,13205吨的载重能力,超过了滏阳河、滹沱河、子牙河航线的总能力。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开始繁盛,商贸活动得到较大发展。到1939年,泊头镇商家统计在册的有394家(不包括河东),分为26个行业。

除原有的航运、商贸外,工业、服务业开始发展,建立了火柴厂、肥皂厂、酒坊、医院、电灯公司等。

始建于1912年的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前身),逐渐成长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改写了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

(五)清真寺、忠孝祠

沧州市泊头市区南部的南运河西畔,矗立有一座历时600个春秋,集回汉风格于一体的古建筑群—泊头清真寺。

清真寺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建清真寺时木料砖石缺乏,皆由永乐帝准以征用江浙湖广巨木、瓦石由运河运达。明嘉靖(1522-1567年)、万历年间(1573-1620年)重修,特别是在崇祯年间进行了扩建,清嘉庆、咸丰、光绪及民国均有不同程度的修缮。

据传,崇祯皇帝为修缮金銮殿,从南方伐来大批大料经运河北上,船经泊头冯家口时,李自成已率农民起义军攻下北京城。当时,泊头在朝的回族官员御史石三畏、礼部沿书余继登,用这批木料修缮了清真寺。

清真寺坐西面东,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房屋近200间,曾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清真寺院。

清真寺收藏有康熙帝、纪晓岚、张之万、张之洞、黎元洪、徐悲鸿等帝王、大臣、文人、艺术家宝贵的书画真迹百余件,是为镇寺之宝,在清真寺中罕见。

泊头清真寺无论是占地面积、建筑规模,还是历史年代、艺术价值,在整个华北地区来说,都堪称是清真第一寺。

解放前,在胜利桥河西靠河岸的西北角,今鼓楼社区办公地处,有一座名忠孝祠,也有称之为双忠祠。

供奉的是泊头镇肖家圈村人,明崇祯年间刑部侍郎孟兆祥、其子吏部主事孟章明和仆人。孟家人一门忠烈,铁骨铮铮,明末北京即将陷落时,孟家父子、夫妇乃至仆人见明朝大势已去,国将不国,5人同日殉难,其可歌可泣的传世壮举,至今仍令人敬佩。

后人立孟家祠堂祭祀。

孟家祠堂大约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不存。

(六)古迹及传说故事

1.石王八

泊头市区运河西岸南端,现在可以看到五个石王八(赑屃)。据传,上世纪30年代末,回族人戴世臣从距运河西岸几十米的火神庙弄来此地,用于阻挡从东南方向汹涌而来的运河激流,保护河堤。至今已经80年。

原来的运河河堤比现在低,旧时,河水到了第一个石王八,就该防汛了。

把赑屃称为王八,来自民间。赑屃是神兽,善负重。把赑屃称为王八实在是太不尊重了。因为王八是民间辱骂人的用语,是贬义词。

2.石牌坊

位于茶店街,清真东寺往南,与大圆门毗邻。

牌坊为石质,宽约5米,高约4米。四楹三门,中间门宽,两侧门宽不足1米。楹柱均有抱石,抱石为石鼓型。牌坊通体有雕刻。

石牌坊是为一牛氏老太太而立的。牛氏18岁守寡,带着丈夫前妻所生幼儿(继子)艰难度日,并将其抚养成人。继子成年后考取了功名。牛氏一生没有再嫁。为了旌表牛氏的功绩,申明朝廷,为牛氏立了牌坊。现已拆除。

3.“尜尜庙”

清真寺向东北部不远,原有一座三间房的小庙,叫“尜尜庙”,俗称三间房,里面供奉着三尊铜制女神,一个手持打尜的木板,一个手持木尜,还有一个双手呈捧物状。

据说,这三尊女神是《封神榜》中祸乱商朝的三个女妖。为何供奉她们?不得而知。

1946年泊镇解放后,上级动员大家捐献铜、铁以供军用。女神被拆走。

约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庙宇倒塌。

4.药王庙

供奉着扁鹊、张仲景、华佗、孙思邈、李时珍等十名中国古代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庙的规模很大,每年农历四月二十八有庙会,周边百八十里的人都到这儿赶庙。

药王庙及其庙会历史很长,记载明末大臣孟兆祥的文章中就有孟父在药王庙赶会时救人的事迹。

5. 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

在胜利街北头,有一处山西民居建筑风格的青砖老宅院。最初,它是清末晋商所建的青砖绿瓦的四合院当铺,后来,直隶省立第九师范学校成立时把它作为最初的校址,1948年2月中共中央华北局城工部搬到这里,成为解放战争时期领导敌占城市进行地下斗争的首脑机关。

城工部长是刘仁,其他负责人还有杨英、荣高棠等人。

华北局城工部领导敌占区地下党的工作,特别是为平津解放作出了突出贡献,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1948年12月,华北城工部从泊头出发,赴北平、天津参加胜利后的接管工作,圆满完成了历史使命。

华北局城工部泊头旧址现已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

今天的泊头市,工业发达,基础雄厚,是著名的“中国铸造之乡”、“中国汽车模具之乡”和“河北省舰船用泵研发生产基地”,形成了以铸造、汽车模具、环保设备、工业泵阀为主体的特色主导产业。

生铁冶炼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泊头是驰名中外的“鸭梨之乡”、“全国鸭梨无公害生产示范县”和“河北省农产品加工示范基地”。全市农业产业特色鲜明。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 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县级市   泊头市   回族   明朝   华北   鸭梨   工部   河北省   清真寺   商贾   泊头   运河   中国   驿站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