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快的冰”变身“最好的冰” 冰丝带完美演绎《冰梦丝语》

京报体育 | 记者 赵晓松

北京冬奥会花滑冠军安娜·谢尔巴科娃头戴王冠,在冰面上随着音乐《冰雪》翩翩起舞,一束束追光打在她的身上,现场观众为她的精彩表演不时发出欢呼声——这是10月3日晚在国家速滑馆“冰丝带”内的一幕。

安娜·谢尔巴科娃在冰上起舞。图片来源:国家速滑馆

当晚,花滑演出《冰梦丝语》进行了本期的最后一场演出,数千名观众享受了一场如梦如幻的冰上演出。

“看了北京冬奥会的比赛,我和女儿就喜欢上了花滑,她是‘莎莎(俄罗斯花滑运动员亚历山德拉·特鲁索娃)’的粉丝,我喜欢‘千金(安娜·谢尔巴科娃)’。这次现场看她们,真的太赞了!现场的光影效果也绝对称得上是高水准!”与女儿一起来观看表演的陈女士这样对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感慨。

速滑名将朱易在《冰梦丝语》演出。图片来源:国家速滑馆

除了光影效果外,对于熟悉“冰丝带”的人来说,更加惊喜的是场地功能的改变。北京冬奥会期间,“冰丝带”举办速滑比赛,冬奥会后,这里又成为市民走上冰面、体验速滑运动的舞台。如今,场馆又举行了花滑演出。

“这就是我们场馆的特色——多功能全冰面,能满足所有冰上运动的需求。”国家速滑馆场馆设施部高级业务经理赵险峰告诉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速滑与花滑对冰面要求不同,前者要求冰面薄一些,有利于运动员起速,后者则需要厚一些、软一些、温度稍高一些的冰面,以便运动员进行跳跃等动作中更好地“吃上劲儿”,保障动作完成质量。

赵险峰在检查制冷设备。受访者供图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险峰负责的制冰机房团队早早做好准备,运动员进场彩排前,他们就根据花滑运动特点调整冰面参数,彩排后,他们根据运动员的反馈再进行微调。赵险峰透露,来参加演出的俄方花滑名将都为“冰丝带”的冰面质量点赞,“之前我们确实担心,咱们冰面的速度稍快,他们是否能适应,结果俄方滑过之后都说好,说是滑过‘最好的冰’。”

一场比赛、一次演出,有人踏上冰面,就会改变冰面状态。冬奥会时“最快的冰”,本次演出“最好的冰”,都离不开实时的维护,赵险峰说:“表演过程中,跳跃、旋转等动作会对冰面有一些磨损,20分钟的中场休息,就需要我们争分夺秒地维护,保证下半场演出的冰面质量。”他告诉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短时间内恢复冰面质量,团队靠的是场馆的高精尖技术,以及冬奥会时积攒下来的经验,他感慨说:“冬奥会时打破那么多纪录,就是和我们冰面温度恢复快有关,以往冬奥会很难实现,因为我们是首座使用二氧化碳直冷技术的冬奥场馆。我们不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吃到‘最大、最肥’的一只,绝对是世界领先技术。”

赵险峰在控制室监控实时冰面数据。受访者供图

负责制冰工作之余,赵险峰也在此次演出期间参与了场外调度等工作,从9月29日假期第一天,一直忙到10月4日。他告诉本端记者,10月3日演出结束后,场馆立即开始清场,为第二天市民进场滑冰做准备。他还表示,从这次演出看出,花滑在国内拥有不少粉丝。

北京国家速滑馆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赵志雄表示,《冰梦丝语》作为国家速滑馆在北京冬奥会后自主举办的首场大型演出活动,是对冬奥场馆赛后可持续利用的一次新尝试。国家速滑馆坚持以中华文化为载体,以冬奥传承为主线,以冰上运动为纽带,统筹国内、外奥运文化和艺术资源,灵活运用场地资源优势和冬奥服务保障经验,运用多种表现形式和视觉艺术,策划高规格、高品质、沉浸式的观演体验,向观众呈现一场聚集奥运会、世锦赛奖牌级的花样滑冰明星运动员的冰上演出盛宴,打造花样滑冰运动顶级殿堂。未来还将不断总结经验,努力为广大观众送上更多高质量的文化和体育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丝带   安娜   险峰   北京日报   冬奥会   场馆   北京   运动员   演出   最快   完美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