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下去“倾家荡产”!大众抵制的新疆切糕,明码标价仍无人购买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带给您与众不同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七号记

编辑丨七号记

“一刀健林心碎,两刀马云流泪,三刀化腾崩溃!”

2012年12月3日,湖南省岳阳市切糕事件发生后,切糕的名声就彻底坏透,使人们将切糕当成了强买强卖的代名词。

时隔数十载,即便切糕价格已逐渐恢复正常,但依旧没有人愿意买它。

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以至于新疆知名美食切糕都无人问津?

新疆切糕传奇:消费者理性消费不易避免天价

2012年,湖南发生一起因购买切糕引发的纠纷案件,当时,一位村民只是想买一小块切糕尝鲜,结果被商贩直接切下了一大块,价格高达数千元。

村民坚持己见,与商贩发生了肢体冲突,最终导致商贩的摊位被砸毁,这一事件在网上广泛传播后,“天价切糕”成为了当时的热门话题!

作为当时的见证人,村民表示当时他本只想尝一小口新奇的切糕,却被商贩强行切下巨大一块,还开出了天价。

他试图表示拒绝,但商贩态度强硬,坚持已经切下的必须购买,两人争执之中,情绪失控,导致事态升级成为肢体冲突。

经过一番打斗,商贩的车子和人身都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最终村民需赔付近16万元给商贩。

当警方介入后,购买者不得不支付比原先期望高出数倍的价格,以及由此产生的巨额赔偿费用。

这件事情不仅让新疆切糕的名声受到了打击,而且对消费者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类似的天价切糕事件时有发生,许多消费者在一时疏忽下就被迫支付了高昂的费用。

其实引发这类纠纷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部分商贩的不诚信经营,他们依靠语言不通和消费者的不谙世事,通过强制加量切糕、强制消费者全部买下等手段谋取利润。

这种商业作风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使这种独特的民族美食饱受争议,据了解,这类强买强卖的手段屡见不鲜。

许多游客初次尝试时就这样上当受骗,不得不支付超出预期数倍的费用,有的甚至遭到商贩的威胁与围堵,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新疆切糕本身的口碑。

事实上,在国家监管部门的规范下,很多产地已经实行了明码标价,价格也较为合理,再也不会出现“割韭菜”的情况。

目前新疆本地或其他销售切糕的商铺已经趋于规范,有明确的价格和重量标示,消费者可以放心购买。

切糕纠纷考察

切糕是一种由面粉、核桃仁等为主要原料,加入玫瑰花、红枣等点缀,经过一段长时间的搅拌后,制作者将这一整坨切糕压制48小时,将其压成一种独特的胚饼形状。

最后,切糕被切成一个个方块,就像切年糕一样,到了这个阶段,一排排新鲜出炉的切糕就已大功告成。

由于制作过程相当繁琐,切糕的价格也相应地居高不下,通常需要5-10元一两,大约是年糕的10倍左右。

不仅如此,这种美味在明清时期还被列为御用贡品,因此,无论如何,切糕的价格都不可能降低。

制作工艺不复杂,将切糕蒸熟后用重物压制,挤出水分,一块完整的切糕高度可达20厘米,重量在3-4斤左右,新疆本地,一块切糕的价格约在1-2元。

但那些“切糕党”却利用外地人的好奇大做文章,他们装作听不懂普通话,路人询问价格时,比出个数字,其实指的是一两的价格。

等到路人付钱时,才说是一斤的价格,一次就能宰客十几二十倍的利润。

更可恶的是,如果路人觉得太贵想离开,这些切糕党就会聚集起来,强行要求路人购买。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切糕党大多来自新疆其他地区,为了谋生才外出推车售卖切糕,但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品行极其低劣,完全以欺诈的方法谋取暴利为目的。

这不仅严重损害了切糕的商业价值,也让外地人对新疆人的印象大打折扣。

其实切糕本可以成为一个非常具有潜力的特色小吃,毕竟,切糕色彩缤纷、口感Q弹,是很多外地人还不了解的美食。

如果以合理的价格售卖,加上一些宣传和包装,切糕完全可以像其他地方的特产小吃一样,成为一个知名品牌。

现在路边的切糕价格低廉得几乎毫无利润,如果运作得当,利润空间还很大。

另外,有关部门也需要对这类流动小商贩加强管理,比如设置专门的销售区域,实行定点经营,进行培训教育等,不能让一小部分人的不法行为毁掉一个美食产业的发展前景。

因此,这不仅是切糕的问题,也是新疆特色产业发展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商家、消费者等各方面共同努力。

让切糕既能成为一个合法的盈利产业,也能成为一个正面的文化名片,而不是一个令人厌恶的代名词。

切糕不再甜蜜:切糕市场萎缩背后的深层原因

切糕原本是一种深受大众喜爱的特色食品,但近年来其市场却出现了明显的萎缩,究其原因,与切糕商贩中的少数不良行为有很大关系。

那些不良商贩通过强买强卖等手段,给消费者带来了非常恶劣的购物体验,从而造成了切糕整体形象的严重恶化。

在舆论压力下,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了对切糕业的整治力度,严厉打击不规范销售行为。

现在切糕的价格已经回归正常,甚至比从前更便宜了,但路人看到卖切糕的,还是会避之不及,免得再生麻烦。

可以说,这些少数不良商贩给切糕行业敲响了丧钟,他们的所作所为不仅严重损害了切糕的品牌形象,也让许多本该遵规守法的正常商贩遭殃。

后者的生意也随之一蹶不振,不少人只能破产回乡,欠下巨额债务至今未还。

但此事的根源远不止于个别商贩的不法行为,从更深层面看,政府监管不力也应该承担重要责任。

多年来,对切糕商贩的管理一直较为松懈,相关部门对他们的定价行为缺乏有效约束,任由个别商贩敲诈勒索消费者。

部分地方政府甚至长期默认这种“强买强卖”的行为,只求切糕能成为一个金字招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同时,政府对切糕食品安全的监督也存在漏洞,虽然切糕属于特色食品,但其生产流程仍应该规范化,确保原料品质。

但各级监管部门很少对此进行检查,导致问题切糕时有出现,这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让整个行业蒙上了阴影。

可以说,如果没有政府监管的长期不作为与放任,切糕行业也不会沦落到今天这种地步,那些消费者都成了制度缺失的受害者。

要扭转局面,必须从根本上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与执法力度,让切糕重回正轨。

目前,虽然相关部门已开始制定切糕行业规范,加强对商贩的管理,但能否重建行业信任与吸引消费者回流,仍有待观察,让我们拭目以待,是否能再次品尝到切糕的甜蜜。

作为消费者,我们还是应该保持理性,选择有信誉的商家,在购买前了解清楚产品的价格和重量。

同时,也要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以一个合理的价格,享用到这独特的民族美食,而不会陷入不必要的纠纷。

相关部门也需要继续加强监管,制止那些依然通过不正当手段谋利的个别商贩,让新疆切糕的美名不再为难以捉摸的高价格所累。

社会监督是整治高价食品和强买强卖的商贩的重要手段,媒体可以加大对高价食品和强买强卖行为的曝光力度,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举报和投诉等方式参与到整治行动中来,共同监督商贩的行为,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鼓励公众积极参与到整治行动中来。

切糕如今已经几乎消失在市场上,它的失败,是由于它没有跟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没有应对市场竞争的加剧,没有适应政策监管的收紧。

它的故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刻的启示:一个产品要想长久地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不能停滞不前,不能一味地迎合和炒作。

那么切糕是否就此消亡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在一些地方,切糕还在坚持着自己的存在,有些切糕商家,没有放弃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而是努力地改变自己的经营模式和产品形象。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和“点赞”,方便您下次看到更加精彩的内容,祝您生活愉快,感谢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新疆   倾家荡产   大众   商贩   村民   路人   力度   消费者   美食   政府   价格   行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