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成功了!月船三号降落月球南极,亏大了,忘带更多探测器了

印度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月球探测器"月船三号"成功实现软着陆在月球南极,这一壮举创下了两项重要的记录:首次由一个国家成功实现月球南极软着陆,同时也标志着全球第四个成功着陆月球的国家。印度的登月成功消息传开后,引发了全球各国的不同反应。印度国内的网友激动得泪流满面,而俄罗斯则深感沮丧,因为他们最近刚刚经历了一次登月失败。巴基斯坦和NASA也未能掩饰自己的不悦,有的甚至显得郁闷。

然而,印度的成功并不完全归功于自身。实际上,美国的NASA和欧洲航天局为印度的登月任务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其中欧洲航天局的位于澳大利亚新诺尔西亚的35米天线在月船三号下降阶段提供了跟踪和通信支持。这个支持为印度的登月成功做出了巨大贡献。

尽管印度值得为登月成功而高兴,但他们可能也感到有些遗憾。如果早知道登月任务会成功,他们可能会携带更多科学仪器。这次的科学仪器相对较少,部分原因是印度选择了一种相对奇特的轨道,需要消耗大量燃料才能实现登月。

随着印度的登月成功,人们不禁开始将其与中国的登月技术进行比较。这是因为中印都是发展中国家,且是自1976年苏联的月球24号任务之后,唯二成功登月的国家。其他国家,包括以色列、日本和俄罗斯,都曾尝试登月但未能成功。虽然中印之间存在技术差距,但具体差距有多大呢?要想迎头赶上中国,印度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呢?

首先,中印两国选择了不同的登月轨道。中国采用的是较为省燃料的霍曼转移轨道,只需进行2次引擎推进,相对较为节省燃料。而印度选择的轨道则相对较为费燃料,需要绕地球多次绕圈,每次绕到地球近地点时点火,将自己送入远地点轨道,最终进入地月转移轨道。这一选择的缺点在于废燃料,也正是这一原因导致了"月船三号"无法携带更多的科学仪器。

中印两国之所以选择不同的轨道,部分原因在于火箭的运载能力不同。中国的嫦娥三号探测器总质量为3.8吨,而印度的"月船三号"总质量为3.9吨,两者差距并不大。嫦娥三号使用的是长征三号乙加强型火箭,具有更大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为5.5吨。而"月船三号"使用的是LVM3火箭,其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为4吨。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拥有长征五号和长征十号等更强大的火箭,而印度的LVM3目前是印度运载能力最强大的火箭。中国的火箭选择的轨道可以用于载人登月任务,而印度选择的轨道则不适合载人登月,因为在该轨道上,航天员需要花费40天时间才能抵达月球,这将对航天员的生活条件构成严重挑战。

除了轨道选择,卫星探测器的载荷也是关键因素。由于嫦娥三号选择的轨道较为省燃料,因此可以携带更多的科学仪器。"嫦娥三号"搭载了月球车"玉兔号",并携带了多个科学仪器,包括月基光学望远镜、极紫外相机、全景相机、测月雷达、红外成像光谱仪、粒子激发X射线谱仪等。"玉兔号"原计划在月球上工作3个月,最终在月球上工作了超过两年,完成了超出预期的任务。

相比之下,印度的"月船三号"需要多次变轨,因此消耗更多的燃料,使科学仪器的携带空间受限。该探测器由推进舱、着陆器和月球车组成,其中推进舱几乎是空壳,只携带了1个科学载荷,而着陆器携带了4个有效载荷,月球车"Pragyan"则携带了2个带有X射线和激光的有效载荷。"月船三号"的月球车重量仅为26千克,设计寿命仅为14天,这意味着它无法在月球上过夜,导致其在月球表面行走的距离有限,因此能够收集的科学数据相对较少。

此外,深空测控网对于登月任务的成功至关重要。中国为确保嫦娥三号登月成功,不仅在国内设立了喀什和佳木斯两个深空测控站,还在海外建设了测控站,如塔拉瓦测控站和纳米比亚测控站。此外,中国还拥有远望号海基航天测量船以及天链1号和2号数据中继卫星,为嫦娥三号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印度的登月任务得到了NASA和欧洲航天局的支持,但印度自身的测控网络并不足以支持这一任务。尽管这种支持对印度来说是好事,但也存在潜在的风险。一旦印度经济崛起,对美国构成威胁,美国可能会采取封锁和制裁的行动。对于航天领域的过度依赖美国可能会使印度在面临封锁时受到严重打击。

最后,还有关于登月发动机的问题。中国的嫦娥三号使用一台7500N的可变推力发动机,这台发动机可以在16%到110%的推力范围内调节。而印度使用了4台800N的可变推力发动机。显然,单一的7500N推力发动机更为先进,因为它的故障率要低得多。此外,大推力可变推力发动机可以满足不同登月阶段的需求,同时确保登月器的稳定性。相比之下,4台发动机需要协同调节推力变化,一旦其中一台发动机启动速度较慢或推力稍大,就会导致着陆器姿态失控。这正是"月船二号"在着陆阶段发生“翻跟头”的原因,导致发动机的方向直指天空而非月球表面,最终导致任务失败。尽管"月船三号"吸取了"月船二号"的教训,但发动机方面的改进并不明显,只是将"月船二号"的5台发动机减少到了4台。

总的来说,印度的登月成功值得祝贺,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在登月技术方面的遥遥领先。因此,不必因印度的登月成功而感到羡慕,因为我们拥有更强大的技术和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印度   月球   南极   载荷   推力   探测器   嫦娥   中国   燃料   轨道   发动机   火箭   更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