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驾崩前,交给程咬金一个秘密任务,影响了唐朝之后200多年

前言

618年,隋朝覆亡,李渊在长安称帝,建国唐朝,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李渊取“唐”为国号,意为接续先代,光大华夏。李渊建国之初,便封赏群臣以稳定局势。次子李世民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尚书令,掌管国家文书。这让长子李建成很不平衡,他认为长子应该居于弟弟之上,于是催促父亲李渊立自己为太子。

玄武门之变让李世民对儿子的选择犹豫不决

李渊也清楚,建国之初必须明确继承人,以免引发纷争。他向来偏爱长子李建成,便立他为皇太子,李世民被封为秦王。李建成暗自得意,心想唐朝江山准备传给自己了。李渊作为一个老谋深算的君王,他的每一个决定都经过深思熟虑,立李建成为太子也不例外。他认为李建成年龄最大,又是自己的嫡长子,按照礼法应该得到继承权。且李建成性格稳重老成,可以扶持一个新生的朝代。

八年后,626年,李世民在前线锄强扶弱,威信日隆,手下大将已经不将皇帝和太子放在眼里,只知有秦王的命令。李世民认为时机已到,发动突然袭击,在玄武门之变中诛杀兄长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一举消灭障碍。

他逼迫父亲李渊让位,自己登基为帝,是为唐太宗。玄武门之变的过程曲折惊心,李世民表面顺从,暗中布局已久,料事如神,算无遗策。他深知要夺取皇位,必须先除去障碍。李建成和李元吉双双死在他计谋的刀下。李渊也无力回天,只能让位于他。

玄武门之变带给李世民极大的创伤,他深感夺嫡之道难料。登基之后,他时时处处提防来自皇族的暗箭。这也导致他对儿子们之间的相处非常警惕。627年,他立自己8岁的长子李承乾为太子,寄望他能稳坐龙椅。李承乾聪明好学,深得李世民宠爱。李世民经常让他监国,作为训练。作为一个明君,李世民不想重蹈覆辙,让唐朝再现兄弟阋墙的悲剧。他寄希望于李承乾,想培养一个贤明的继承人。

程咬金的秘密任务为李治夺权保驾护航

李承乾性急,担忧父亲会废黜自己,转而立同样受宠的弟弟李泰为太子。他甚至派人暗中刺杀李泰,以除去障碍。李承乾多次密谋算计李泰,李世民也渐渐看清这个儿子的本性。649年,李承乾终于忍无可忍,与兄弟李元昌等人密谋谋反,意图强迫父亲让位。然而谋反被揭发,李世民心如刀割,这般景象如出一辙。当年他夺嫡篡位,今天儿子也重演了同样的戏码。

李承乾是自己亲生,李世民下不去手将他处死,只能废为庶人,流放他一命。李承乾被流放后,李世民更加悔恨自己的决定。似乎儿子们的相残是他一手造成的。他开始反省自己当年的作为,并深刻意识到,皇位对人的诱惑之大,能使骨肉相残。

李泰得知兄长被废,觉得太子之位唾手可得,向李世民承诺日后会“杀兄立弟”。李世民对这个儿子彻底失望,认为自己的血脉已经堕落。面对这样一个群雄逐鹿的局面,李世民感到前路茫茫,儿子们像饥饿的狼群,为了皇位可以不惜一切。

在这危急时刻,李世民将目光锁定在第九子李治身上。李治品性柔和,对兄弟友爱,无夺嫡之心。他常常劝说兄长们和睦相处,不要猜忌权力。650年,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心中稍安。李治恭恭敬敬接受了太子之位,他对权力没有强烈的渴望,只想弘扬大唐的国威。

同年,李世民患重病,感到大限将至。为确保李治顺利继位,他秘密召见心腹大将程咬金,交待一项秘密任务——立即护送李治回京登基。程咬金受命后不久,李世民在终南山驾崩。李治得知噩耗,悲痛欲绝,但并未公开父亲死讯。他等程咬金率领亲信护驾返回京城,控制城门,稳定局势。确保一切安好后,李治才以新帝的身份宣布父亲崩逝的消息。

程咬金全力保驾的秘密任务,不仅帮助李治顺利登基为唐高宗,也避免了李泰谋夺帝位的可能,保住了唐朝的根基。李世民把希望托付给了程咬金,程咬金没有辜负他的嘱托。在许多权势熏心、骨肉相残的王族中,程咬金可谓忠诚难得。他仅以完成任务为目标,没有任何私心。

当年,李世民在凌烟阁绘制二十四功臣画像,其中排名第十八的程咬金是他最信任的心腹。程咬金大大咧咧,没有当皇帝的想法,正是李世民绝佳人选。程咬金圆满完成任务,对大唐王朝影响深远。他将忠心完全交付给了李世民和李治,成就了一代贤明之主。

武则天掌权间接起源于李世民的决定

李治个性软弱,在位期间宠爱杨贵妃。这给了妻子武则天参预政事的机会。武则天后来甚至称帝,改唐为周,差点断了李唐的香火。程咬金保驾的秘密任务,虽为李治夺权保驾护航,但也间接酿成了武则天专政的惨剧。

李治继位后,过分宠信妃子,政事日渐懈怠。而他太太武则天雄心勃勃,渴望自己掌权。她逐步取得李治的信任,并且在朝堂之上逐渐取代了他的位置。原本心思单纯的李治也开始沉溺于温柔乡,不再过问政事。武则天得势后,终于在690年废黜李治,自立为帝,改国号为周。李唐王朝的根基几近动摇。

其实,这一切都与李世民的决定有关。当初,如果他选择心狠手辣的李泰为太子,或许大唐能够继续强盛。可他偏偏选择了仁厚的李治,这成就了武则天的伟业。历史的发展充满偶然性,稍有一个环节不同,朝代的盛衰就天翻地覆。

历史的发展充满惊人的偶然性。一个小人物的决定,都可能改写民族的命运。程咬金忠心耿耿,完成李世民嘱托的任务,成就一代明君,也在无形中影响了大唐数百年的变局。每一个人的选择,都可能在历史长河中洪流滔滔,波澜壮阔。李世民和程咬金当时的选择,既确立了李治的帝位,也间接导致了武则天夺权的惨剧。稍有差池,大唐的历史就必将重写。

结语

也许没有什么决定是完美的,我们只能在每一个交叉点慎重选择,并坦然接受历史的安排。大唐盛衰,都承载着无数先人的心血。这些先贤值得我们铭记和缅怀,因为每一个个体的命运,都编织成民族千年的历史长河。我们当以史为鉴,不忘初心,继往开来,才能让中华民族的传统长盛不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7

标签:秦王   唐朝   大唐   政事   皇位   长子   太子   儿子   多年   父亲   秘密   历史   李世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