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寻访帕德玛大桥:一座“梦想之桥”

在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有不少称号:“梦想之桥”“希望之桥”“争气桥”……这些称号背后,是孟加拉国人民对这座桥的深深渴盼。

8月底,我作为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奔赴孟加拉国,实地探访了帕德玛大桥。两天时间里,我走访了中铁大桥局的建设者、孟籍员工和大桥两岸当地民众,在顺利通车一年多以后,帕德玛大桥的有关故事依然让我震撼。

帕德玛大桥是连接中国及东南亚“泛亚铁路”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交通支点工程,大桥的开通极大便利了帕德玛河两岸居民往来。帕德玛大桥全景。(中铁大桥局提供)

孟加拉国版“一桥飞架南北”

驱车从首都达卡南行,大约1个半小时后,就能看到帕德玛大桥。我们的汽车以时速80公里行驶,仅用10分钟就过了桥。

6公里宽的帕德玛河几乎把孟加拉国分成两部分——以达卡为中心的东北区域发展迅速,高楼林立;西南区域则因河水阻隔,贫穷落后。

渡河,对孟加拉国人来说是一种生死般的挑战。特别是每年长达半年的雨季,帕德玛河水流湍急,夹杂着大风天气,渡船极不安全,每年都有沉船事故发生。

当地人告诉我,一艘船渡河约需2小时。但高峰期,排队上船就需要一天甚至更长时间。

建桥期间,当地人汽轮过河。(中铁大桥局提供)

2022年6月25日,帕德玛大桥正式通车,孟加拉国电视台作了全国直播。中铁大桥局帕德玛大桥项目副经理谢学强也在通车仪式现场。“大桥通车,我和当地人一样激动,就像看着自己辛苦养育的孩子终于长大成人了。”谢学强说。

通过视频,我看到了通车仪式的部分场景。当天,千余孟加拉国人走上桥头,欢呼雀跃、载歌载舞,有不少人跪地亲吻桥面,表达感动之情。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这曾是武汉的故事。1957年10月15日,由中铁大桥局前身铁道部大桥工程局修建的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大批武汉人涌上桥头,庆祝这一盛大时刻。

“帕德玛大桥是孟加拉国人心目中的‘梦想之桥’。这个梦想很朴实,就是要跨过横亘千年的帕德玛河。”作为大桥建设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大桥通车,谢学强有成就感。他说,能够助孟加拉国人民圆梦,“这是中国建设者的骄傲,也是‘一带一路’倡议造福世界人民最直接的体现”。

大桥通车当天,当地人聚会庆祝。(中铁大桥局提供)

帕德玛大桥被称为孟加拉国的“争气桥”,是因为这样的故事:2012年,大桥筹建初期,原计划为孟加拉国提供贷款的世界银行因种种原因拒绝贷款。15.49亿美元的建桥资金是一个天文数字,2012年孟加拉国人均GDP尚不足900美元。为了一鼓作气建成帕德玛大桥,孟加拉国政府决定,大桥建设全部使用自有资金。

“帕德玛大桥就是孟加拉国人民一塔卡(孟加拉国货币)一塔卡凑出来的,我们深知他们对桥的渴望。”谢学强说。

谢学强讲了一个细节。每年,他从达卡坐飞机去中国,机场的工作人员听说他是帕德玛大桥的建设者,都会主动提供各种便利,并对他连声致谢。

建桥过程就像“在豆腐上插钢筋”

从2014年到2022年,建设帕德玛大桥何以要8年之久?

带着疑问,我走进了中铁大桥局帕德玛大桥项目部。尽管大桥已通车一年多,这里仍有数十名员工在处理桥梁维护等后续工作。

“帕德玛大桥的建设难度非常大,简单来说,就像是在豆腐上插钢筋。”谢学强介绍,帕德玛河河床里全部是细软的砂石和黏土,深达150米,承载力与稳定性都不达标,在这样的河床上建桥,难度非同小可。

芦花掩映帕德玛大桥。(中铁大桥局提供)

在采访中我了解到,欧美设计公司在做方案时,没有考虑到帕德玛河复杂的地质条件,导致中铁大桥局在建设过程中,只能一边修改设计方案,一边推进施工。

大桥设有40个水中墩,最初设计每个主墩由6根直径3米、长约120米、重550吨的超级“巨无霸”钢桩构成,仿佛一把有6只脚的凳子。

“我们进场后,通过对主桥40个水中墩的详细施工地勘发现,其中22个主桥墩的地质条件比预想的情况要差,原有的设计不能满足要求。”谢学强介绍,因此这22个桥墩设计变更为“6+1”,即在6个倾斜桩基础上再加1个直桩,并对其中11个墩位的钢管桩增设桩外压浆管,以增强承载力。由于各墩位的地质差异大,基本上每个水中墩都需“量身定制”,仅试桩施工就花了4年时间。

为了将钢桩牢牢插进河床,中铁大桥局专门采购了5台最先进的液压打桩锤,累计锤击达260万次,最终将全桥262根钢管桩插打到位。这一纪录超过了全世界任一桥梁的总锤击次数。

帕德玛大桥航拍。(中铁大桥局提供)

大桥项目总监罗伯特·J.阿韦斯(Robert J.Aves)在大桥通车时说:“这是中铁大桥局团队的一个伟大、辉煌的成就。”

孟加拉国桥梁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来自中国的桥梁建设者帮助我们征服了浩瀚湍急的帕德玛河,实现了国家光荣的梦想。这是孟加拉国独立半个世纪后,又一个伟大的胜利。”

在建桥过程中,中铁大桥局为孟加拉国培养出一批优秀设计人员,总共创造了5万多个就业岗位。

“能够全程参与帕德玛大桥建设,对我来说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中铁大桥局不仅帮我们实现了建桥梦想,还教给很多孟加拉国人做工程项目的经验和知识,”孟籍材料试验员拉纳对我说,“帕德玛大桥建成后,孟加拉人对中国企业有了更高评价,他们是真正值得信任的朋友。”

大桥带动孟加拉国GDP每年增长1.5%

中铁大桥局帕德玛大桥项目部设在河北岸一个名叫马瓦(Mawa)的小镇。我在这里看到,街道上人来人往,医院、商店、药店、餐饮店一应俱全,生活气息满满。

大桥两岸人流聚集形成集市。长江日报特派记者 胡胜 摄

当地人告诉我,十年前这里人烟稀少。随着帕德玛大桥开建,越来越多人到这里安家落户,做起生意。如今,马瓦镇人口已有近5000人。

我走进一家副食店,还未开口,店主就主动用中文打招呼:“你好,中国朋友!”惊讶之余,我注意到店内显眼位置摆了不少中国货:“老干妈”辣酱、泡面、火腿肠、薯片。交谈中得知,店主是马瓦当地人,5年前从父亲手中接过店面,瞅准了商机,不仅一口气将门店面积扩大一倍,还特意进购了大批中国商品,满足帕德玛大桥项目中方人员的需求。

我临走时,店主特地拿出手机,打开微信“炫耀”道:“这些都是我的中国朋友,他们经常到我这里买东西。”

走在马瓦小镇,来往行人无不对我投来微笑。随行的翻译告诉我,当地人都觉得中国人建成了帕德玛大桥,改变了他们的生活,大家都对中国人很有好感。

乘车驶过大桥,继续往南约8公里有一处名叫“潘查”(Panchar)的集市。经营着一家五金店的当地居民告诉我,他经常要去达卡采购。大桥没开通前,去一次最顺利也要五六个小时,不顺时要在岸边等一两天。“现在每天都有开往达卡的班车,一个多小时就能到,半天就能走一个来回。”

帕德玛大桥桥面行车。长江日报特派记者 胡胜 摄

就在几天前,由中铁大桥局参建的孟铁项目先通段试运行,火车从帕德玛大桥上隆隆驶过。明年,孟加拉国人民就能坐火车跨过帕德玛河了。

水路变陆路,帕德玛大桥将孟加拉国南部21个地区和首都达卡连在了一起,串起发展的生命线,为西南地区数千万人民带来美好生活的希望。

根据孟加拉国官方估算,帕德玛大桥的通车,可推动孟加拉国GDP每年增长约1.5%,惠及8000万人口,全国贫困率将降低0.84个百分点。为了铭记大桥通车这一历史性事件,孟加拉国央行特别发行了1000万张以帕德玛大桥为主题的100塔卡纪念钞。

(长江日报特派记者吴曈)

【编辑:王戎飞】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59222222。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kin0207@126.com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达卡   大桥   孟加拉国   孟加拉   梦想   建设者   河床   当地人   中国   记者   项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