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巨头与激光隐冠争当展王,非前沿技术羞于现身?关于工博会,日本专家看懂了

延期两年、筹备三年的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今天终于绽放。

“平平无奇的技术与产品,在工博会上羞于现形。”这是有着15届参会经验的“老粉”台达的心里话。2020年,台达展示了“背负式水泵驱动系统”,当时可谓吸睛。2022年,台达又计划亮相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以惊艳四方;再到今年,怕智能制造不解渴,台达拿出打通全身“经络”的“零碳工厂”方案,方感切中当下制造业关切。

总能带来最前沿信息与技术,总能给予行业最正向激励和进阶,这正是上海自1999年起坚持举办的工博会的魅力所在。

知己知彼

负载25公斤的多可协作机器人,是中科新松此次带来的“王炸”,它迈过了国内协作机器人一旦负载变大就性能变差的门槛,再度成为国内首家。不过,近期听说同行亦宣称问鼎25公斤级,但只闻其声未见产品,“想通过参展来见识一下竞品是否名不虚传,知己知彼嘛!”中科新松相关负责人说。

全球机器人“四大家族”同样需要知己知彼。此次,发那科、ABB、库卡、安川全部到齐,急切想通过工博会一窥中国协作机器人弯道超车的进度。

在市经信委副主任戎之勤看来,工博会一路见证国产机器人崛起。与“四大家族”主打的工业机器人相比,协作机器人剑走偏锋,占地不多,不设围栏,倡导“我挑水来你浇园”的人机近距离协同,部署成本低、安全易上手。今年,工博会机器人展区面积超过5万平方米,其中,埃斯顿、新时达、节卡、新松等中国本土机器人整机领军企业与“四大家族”同台,却毫不怯场。

协作机器人正与工业机器人争抢上岗机会,已解锁蓝牙耳机等3C产品涂胶、风电叶片探伤、汽车、半导体、金属加工等场景。但码垛、搬运等体力活,要求大负载、快节拍、高精度、高稳定性,始终是协作机器人的坎。2018年,中科新松的多可协作机器人率先在国内攻下20公斤负载,继而又向25公斤挺进。此次在工博会上展示的多可协作机器人25公斤码垛工作站,其中的主角多可GCR25-1800,其臂展达1.8米,可灵活运用于狭窄空间,满足最大栈板尺寸1.2米×1.1米箱体的码垛场景要求。

多可协作机器人25公斤码垛工作站。

事实上,越过这样的“山丘”并非易事,不仅要有全局优化的设计理念,也要在软件及控制算法层面保证机器人的综合性能,尤其是攻下高功率密度的机电控一体化关节高度集成的技术难题。多可翻越25公斤级门槛,是近年来在需求推动下,中国本土协作机器人在技术和供应链协同上实现整体跃迁的突出体现。

“黑马”远不止中科新松,受益于工博会平台的集中展示和互鉴功能,近年来,上海本土机器人产量、占比在全国始终保持领先。上海还是全国首个将机器人密度纳入统计的城市,规模以上企业机器人密度达260台/万人,是世界机器人密度平均水平的两倍多。

洞察痛点

成立于2016年的黑湖科技,今年已是第五次参加工博会。

“黑湖智造”是黑湖科技的拳头产品。这款SaaS软件运营服务,正服务于蒙牛、农夫山泉等企业集团内多个工厂间的数字化协作。如在全国有五大水源地、近30个工厂的农夫山泉,就靠“黑湖智造”云原生技术,实现彼此产能与市场营销行为的高效调配。

缘分妙不可言。2019年工博会上,“黑湖智造”首秀,却有大量中小微企业前来询问:有没有一款适合三四十人规模小厂的工业软件?“受此启发,我们在2020年底正式推出‘黑湖小工单’,现已服务万余家中小微制造企业。”黑湖科技品牌总监刘依依向记者介绍,这些中小微企业的核心痛点在于,大量数据仍停留在纸上,而“黑湖小工单”通过轻量化部署,可迅速搞定三件事——员工工资发清楚、生产进度管清楚、剩余产能与新订单匹配清楚。

同样是第五次参展的震坤行,今年为产业价值链各参与方带来“一站式的工业用品数字化供应链解决方案”。

震坤行好比“工业品界的亚马逊”,以互联网和数字化串联起上游供应商与下游企业,实现商品透明、可比价,目前已建立1700万SKU(最小存货单位),累计服务10万家客户,实现客户大幅降本增效。此次工博会,震坤行将带旗下智能仓储品牌“坤同智能仓储”等一同亮相。坤同智能仓储专注于物料的智能化管理,并且就在企业生产线旁部署智能小仓库+智慧管理平台。据悉,坤同已自主研发20余款系列“智能小仓库”及“智能无人仓”产品,已布放6000余台设备,服务世界500强、央国企及先进制造业企业超千家。

坤同智能仓储。

对震坤行而言,工博会无疑是了解制造业需求最及时有效的通道。震坤行董事长陈龙在多届参与工博会期间,敏锐嗅到了国内制造业客户对“国产替代”和“小单快反”的渴求。“比如高端紧固件仍有20%依赖进口,客户所需大量非标定制化长尾产品则有生产慢乃至无法生产的痛点。”于是,身为渠道型公司的震坤行上涉制造,在太仓布局3.1万平方米研发与智能制造基地。对此,陈龙的逻辑是,“产业电商手握数据,最清楚客户所缺所急。我们计划借助智能制造进行快速反应,就能为客户创造更大价值,拓展服务的深度。”

市经信委总工程师葛东波介绍,在上海做制造,除了融资成本、人才获得、营商环境等优势外,还有如震坤行、云汉芯城、微谱化工等诸多领域产业互联网对产业升级的深度赋能优势。目前,上海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已形成万亿级规模,在最新的全国B2B百强榜中,上海B2B平台占了近50%。

感受推力

作为我国装备制造业最具规模、水平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展会,工博会今年有来自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的2800余家企业(机构)“报复式参会”,大会核心展区已超过今年德国汉诺威工博会同类展区。

展台面积超1000平方米的“展王”也由此出现,如德国西门子和济南邦德激光。西门子自2003年起连续参展,一届不落,今年带来了西门子新一代伺服系统等多项首发产品;济南邦德激光也是十届元老、行业隐形冠军,其激光切割机连续4年位居全球销量前列,半数产品销往海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造,世界用”。

“展王”何以如此用心用力?三菱电机自动化(中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战略执行官杉山素似乎知道原因。日本籍的杉山素于去年4月来到中国,一年多来,他对中国制造业导入数字化技术的迫切性感到震惊,“一旦发现需求就立即响应、建厂、布线”,这是有着25年自动化经验的杉山素在其他国家不曾见到的。

在杉山素看来,中国制造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需求,正是工博会展览面积不断创新高、“展王”竞相涌现的原因。今年工博会,三菱电机400平方米展台将着重推出E-JIT绿色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该方案中也包含了能源可视化,即通过实时的数据采集与交叉分析,实现耗能点的捕捉与原因查找,解决了中国工厂既要节能又要高效生产的核心问题。据三菱电机断路器车间的实践,车间内布局超过1200处监测点,通过数据实时上传和诊断优化,车间在产量提高26%的同时削减了22%的用电。

三菱电机智能制造科创中心·上海。(供图)

杉山素曾在欧美多地负责全球汽车巨头发动机新厂导入项目,但中国市场无疑让他感受到澎湃推力。仅在上海,约600家核心汽车零部件企业中,已很难找到20岁以下的年轻工厂。但偏偏,这些“老树”爱发“新枝”,上海汽车领域的机器人密度高达每万人1045台。去年,上海汽车产业产值超过8000亿元,以一己之力扛下全市20%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过去三年,上海已建成100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到2025年将再建200家,并实现全市万家规模以上工厂全部完成智能制造评估诊断。

更大的目标在于,上海正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争取到2025年,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25%以上。

而这25%的底气,一部分就源自上海多年来坚持举办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正如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所言:“二十余载春华秋实,工博会已成为上海一张城市金名片,成为展示城市形象、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助推中国制造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窗口和平台。”

来源:作者:李晔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日本   负载   上海   中国   机器人   密度   巨头   激光   工厂   智能   工业   专家   前沿技术   产品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