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是怎么来的?背后令人魂断的哀伤故事,我们国人都应该知道

前言

清明节,这一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每年固定时间到来,伴随着墓地里烟火绚烂,人们缅怀故去之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个节日的由来,竟源自一段令人痛心的历史故事。

晋国贤臣介子推,曾在主公外逃时割下一块大腿肉,仅求报答君王;待君王登基,他却羞于受赏,隐居深山;君王为见他一面,下令三次烧山,终致介子推母子死于火中;遗体旁留书自责,君王定寒食日,以缅怀忠臣......

当我们站在墓碑前烧纸钱时,可曾想到这日的由来,是立国之本,忠君之道,在介子推心中燃烧至死不渝。今人追忆先贤,亦当思索何谓臣节,何谓明君。

风尘仆仆的重耳

晋国,春秋时期。晋献公在位时,苦于太子申生被废,又被妃子骊姬设计杀害。公子夷吾和公子重耳害怕遭祸,只得仓皇出逃。

重耳此次外出,与其说是旅行,不如说是流浪。他身边跟随的少数贤臣,如中军佐介子推,勉力支持这位公子度过难关。然而风餐露宿,又不敢造次大城市,只能在荒郊野外辗转,让重耳之生活,可谓风尘仆仆。

这一日,重耳率领数人来到一个名叫作枣儿沟的小山村外围,天色已晚,又无法进村里找地方歇脚,只得就地扎营,生起火堆,在树荫下将就着过夜。

这时节正是初秋,山里秋虫聒噪,落叶裹挟着微风细细刮擦过地面。重耳坐在火堆旁,望着营地外漆黑一片的林间和浓稠的夜色,心中不免涌起一阵惆怅——他生来作为公子,本该衣食无忧,枕席软绵,哪里知今日沦落到要在这样难捱的环境中艰难跋涉,而前方的路还迷茫漫长,不知要到何年何月才能重返故里。

身边的随从们也都面色疲惫,用简陋的野果填饱了肚子,就地打起毯子准备就寝。重耳看着熄灭的火堆,心想要是有一碗热汤,或者一块温馒头该多好。肚子发出咕咕的叫声,他只得强忍睡意,希望天亮后能找到些食物。

第二天清晨,众人刚要收拾出发,却发现自己的口粮都不翼而飞了!原来,有个随从头须,趁大家熟睡之际,起了歹心,竟把所有人的饮食都偷走了!此人昨日饥肠辘辘,见储备的食物不多,就产生了私吞的念头。没想到真的趁机得逞,独吞了众人的储备。众人搜寻之下,哪里还能找着食物的踪影?个个面黄肌瘦,又在荒郊,实在没法觅食充饥。

情急之下,重耳只得去村里乞讨,问能否得到一点食物救命。谁知村里的人并不待见这群外来的落魄羸汉,一个农夫见重耳狼狈的样子,还戏弄他,舀起一块泥土按在他手上,说:“拿去吧,泥土解决你的饥饿。”重耳欲哭无泪,命运如此坎坷,自己竟沦落到要在这样的嘲弄中求生。一向城府颇深的他,也提不起半点脾气来,只得抱着泥土,缓缓走回营地。

此时此景,重耳内心的绝望达到了极点。他活生生被赶下了王位,还要像丧家之犬般逃亡求生,没想到连乞讨口粮的尊严都要丧失殆尽。周围的臣子见状,个个愁眉不展,却也无计可施。

就在这时,中军佐介子推忽然来到重耳跟前,端着一碗热气腾腾的肉汤,笑容可掬地说:“君上,请用膳。臣slice了自己大腿的肉,与您垂死挣扎一番。请一饱口福吧。”重耳闻言激动难抑,这肉汤的香气让胃袋一阵痉挛,差点把持不住当场就咽下肚子。他拿起勺子,吃得津津有味。直到见底,他才恍然大悟,自己竟饱餐了臣子自断腿肉所制的汤!

重耳放下碗,内心久久无法平静。之前绝望的情绪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复杂的感动 - 自己命如残烛之火,随时可能熄灭;然而介子推看在眼里,竟不惜自损一腿,只求使君填饱肚子,体现出超越主仆之交的高尚精神和一片赤诚之心。

重耳沉吟良久,终于对介子推郑重许下了誓言:“倘若我能重新当上君主,定会重重褒赏于你。以后你就是我最信任的心腹之臣,我绝不会忘记你今日的知遇之恩!”说罢,重耳再次感慨,自己能得如此益臣相助,实属三生有幸。

三烧绵山 忠臣无处藏

时光荏苒,晋惠公继位后,仍旧急于讨伐重耳。重耳只得继续在外游荡十九年,直至晋惠公去世,他才得以东山再起,回国登上君主宝座,是为晋文公。

与重耳一同受苦的旧臣,这下子终于可以好好享福了。他们一个个前来觐见文公,谄媚奉承,更有甚者直接要求官职禄位以示封赏,其中就包括当初偷取众人口粮的头须。只是言辞越发明目张胆起来,理直气壮地认为这是文公登基后应该做的事。

见此景况,介子推不禁鄙夷这些虚伪作态的旧部。他认为,能够追随主公重耳这些年,本就是身为臣子应尽的本分,现在公子登基,自己却贪图官禄,实在太过可耻。于是他避开文公派人的召见,带着年迈的母亲隐居在绵山深处,不问世事,也不接受君王的褒奖。

绵山位于晋国西南边陲,林木茂密,远离尘嚣。常年云雾环绕,景色幽深怡人。介子推携母隐居于此,过着采山泉、耕种生活的自给自足日子。不问荣辱得失,也不理会外界纷扰,与世隔绝是他现在唯一的心愿。

然而文公对他念念不忘。几次派使者爬上绵山深处去请介子推出山迎接恩赏,但来人总在半途无法前行,无一人能再找到介子推的踪影。文公一时急躁,便想出个奇特对策——放火烧山!

他下令将绵山三面围住,从山下放火向上烧。熊熊烈火瞬间吞没了茂密的古木丛生。文公还派重兵在山下守候,寻找介子推母子逃出生天的踪迹。火势浩大,林中的飞禽走兽无不毁灭。如此三天三夜,方才结束这场野火。

人们小心翼翼地跑上山去,在一棵烧成枯木的老柳树下,惊见介子推和他的老母亲已经死去!

原来,介子推为保全母亲性命,将她藏在树洞内。自己则一直堵在洞口,任凭熊熊大火将自己烧成焦炭,才化作柳树下的一堆白骨。老母亲则被浓烟呛死于洞中,和孝子永远长眠在这山野之中。

晋文公亲自登山见到此情此景,悲痛欲绝!这才意识到,忠心之臣宁死不屈,自己竟三番烧山,错上加错,之非明君应有作为!正当文公自责不已,要带着介子推母子遗骸下山安葬时,忽见树洞裂缝里插着一片衣襟,上面隐约可见字迹。

血书自责促思考

晋文公小心取出,这竟是介子推用自己的血写就的遗书!只见书中写道: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文公默默将血书读完,久久无语。原来,介子推早已预见自己必死此地,便用身后之血,写下了这篇自责君王,又期盼君王日后多自反省的遗书。其高尚节操与忠心,至死方休。

文公反复揣摩血书内容,心中悟出许多作为君主的卓见:臣子之心可贵,自己差错之处更不可否认。三烧绵山之举既残忍又愚昧,若不是一意孤行,忠臣之死本避免。介子推忠心不改,自己却未能时时保持清醒明智的心智,以至酿成大错。

这样的反省令文公铭记于心,也立志今后当以介子推之遗志为鉴,时刻警惕,勤政爱民,亦与民众同甘共苦。而这悲痛的教训,也不应该被后人遗忘。

于是文公下令,每年寒食这天,全国哀悼,以怀念忠臣介子推舍生取义的高尚精神。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寒食节逐渐演变为祭祀性质的清明节,但那段忠臣亲历主公艰辛,又殉难绵山的悲壮故事,仍然融入了清明节起源的血与火里。

结语

清明佳节再次来临,墓地烟火缭绕,民众缅怀先人的景象一如既往。我们追思先贤,也当汲取历史教训,反思何谓明君,何谓忠良,时刻保持一颗清醒明智之心,使国家蒸蒸日上,人民幸福安康。

历史定会给予那些殉道舍生的忠臣以公正评价,介子推临终遗书所说“臣在九泉心无愧”,正是千古忠魂的共鸣。让我们在缅怀英烈的同时,也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晋国   先贤   血书   介子   主公   口粮   臣子   忠臣   君王   清明节   哀伤   公子   国人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