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来到过的地方(42)-园林篇之十八:苏州榜眼府第

“书中岂止黄金屋,显志攻西革旧牍。观罢云中洋世界,毅然故里复耕读。”

————《题木渎榜眼府》

榜眼府第是木渎独行中差点遗漏的一个景点,一者买的联票注明只参观三家园林,看完最后一家古松园,再走几步,感觉山塘街差不多要走到尽头了,有了想打道回府的念头,不知什么念头上身,看见百度地图上有个“木渎古廊桥”的古迹,于是开启步行导航去看看“廊桥”,结果沿着一条弄堂,走了几个来回都没有找到,地图上显示就在附近,倒是看见一个大门紧闭,似乎年久失修的“冯秋农宅”,门口有标识的。冯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的文学家,在民国白话届是极有名气的。

怎么找不到桥呢,猜测一排的房子后面应该是小河,桥是连接两边的,但是关键是入口不知在哪里,后来看到两幢房子之间有通向小河的夹缝,于是进去到河边赫然发现那传说中的“廊桥”,破败不堪直视,于是折返找到进入廊桥的那条通道,才恍然大悟,原来被铁丝网和一些杂物堆放挡住了,所以一直找不到通向这桥的路。

此时真有种“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终于见识木渎古廊桥的真面目了。

也可以满意而归,归途中回来看见指示牌“榜眼府第”。于是,拐入一条小路,没几步,就有豁然开朗之感,一个照壁后一块空场地,凹进去的就是“榜眼府第”的门庭,上面书写“冯桂芬故居”,左边石牌刻着“吴中区明德教育馆”,右边石碑也写着“冯桂芬”故居。上面那块苏州园林标志牌上编号为82号。


冯桂芬故居


免费,但是要网上注册一下可以进入,入后发现里面还是有些名堂的。看了介绍才对冯桂芬有了些初步了解:生于1809年,卒于1874年,字林一,又字景亭,身上有三个标签:林则徐弟子、晚清启蒙思想家、政论家。

冯桂芬自幼聪明,后被时任江苏巡抚林则徐赏识,被称其为“国士”。道光二十年中的进士,庚子科一甲二名进士,所谓“榜眼”,从此踏入官场。咸丰六年(1856年),任詹事府右春坊中允。咸丰九年(1859年)辞官回乡。咸丰末年(1861年)任李鸿章幕僚,期间,完成政论代表作《校邠庐抗议》四十篇,主张“采西学”、“制洋器”、提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煮过富强之术”,努力寻求救国良策,成为洋务思想的先导。

冯氏辞官后择木渎筑屋隐居。


冯宅有三件宝,分别是“江南三雕”(砖雕、木雕、石雕)。砖雕为门雕,木雕主要体现在花篮厅的木结构上,石雕为石刻《盛世滋生图》,清人徐洋在乾隆二 十四年所绘,写实性描绘康乾盛世姑苏的繁华景象,人称“姑苏繁华图,一半在木渎”,可见当时的木渎的超前繁华。

石雕


冯宅分前宅后园两部分,是典型的清朝早期江南园林建筑风格。前宅分成三进,分为门厅、大厅和楼厅。出大厅西折有花篮厅和书楼、花园在原来园址的废墟上重建,以池为中心,厅、轩、廊、榭、桥和黄石假山散落其间,错落有致。

在门厅与大厅间有一天井,门厅向内一侧的砖雕门楼上,题额为“鸣凤在林”。

鸣凤在林


显志堂,是接待客人之地方,因主人有《志显堂稿》存世,故名。其结构为内四界结构,前后设轩,厅内雕梁画栋,气宇轩昂。

显志堂


校邠庐,因冯桂芬作品得名,此处系冯桂芬的书房,贡式回顶与茶壶档轩三轩连缀,结构组合同中有异,网上看上去,船型屋顶,造型独特,又称“花篮厅”。

花篮厅


花篮厅前一进的芙蓉楼,现变成展示馆。

芙蓉楼


继续往里走,对面是一水榭,榭南是荷花池,对面山坡上有一亭子,看见有一对情侣在那里,也不敢去惊动人家,,在“邀月招云”榭里坐会儿,就往外走。

邀月招云榭


总体来说,前宅后院,大抵就是这么个格局。后面园子还是很宽敞的,没有建那么多房子,估计冯家人丁不多,没有这个需求。

真个宅子的景致是比不上木渎另外三家园林的,主要功能还是居住为主,稍加点缀点景点,不丰富,没有精心打造。放在今天哪家人家拥有,就是豪宅了。

榜眼府第,纳闷,当初住家人为什么不附庸风雅,不起个好听一点的名字呢?


游览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府第   榜眼   咸丰   姑苏   砖雕   门厅   花篮   苏州   石雕   故居   大厅   园林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