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被杀后,萧何看着他的尸体,冷冷地说了4个字,至今被人诟病


文:笔杆先生

编辑:笔杆先生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两千多年来,韩信这个名字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一个响亮的印记。

他是西汉初年功勋卓著的名将,协助刘邦建立了汉朝的基业。

然而,他最终却死于朝堂之上,命运悲剧。

韩信一生波澜壮阔,他的功与过在历史上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那么,功成名就之后,他又经历了怎样的挣扎和抉择?最终落得怎样的下场?

韩信的奋起历程:从落魄到拜将

年少时的韩信家境贫寒,但他天生性格高傲,不愿意屈居人下。

为了改变这种命运,他暗自发奋,希望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

但由于他出身低微,韩信缺乏读书和习武的机会,只能四处游荡,靠吃喝玩乐打发时日。

起初,韩信经常带着几个兄弟混迹在当地亭长家中,整日白吃白喝。

久而久之,亭长媳妇觉得厌烦,便偷偷在饭点前就提前做好饭菜。

结果韩信去的时候,往往已经混不到吃的了。

明智的韩信意识到自己打扰了人家太多次,也就不再去亭长家了。

随后,韩信改为整日在城外河边钓鱼打发时间。

那里常有一位善良的“漂母”在河边冲洗丝绵。

看到落魄的韩信,漂母时常会分些自己带的饭菜给他解决温饱。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几十天,漂母从未嫌弃过韩信,对他犹如亲人一般。

韩信十分感动,对漂母承诺一定会报答她的恩情。

然而,没想到温良的漂母却严厉责备了韩信,说他作为一个男子汉,就应该自食其力,不应该再靠女流之辈施舍度日。

韩信虽然感到羞愧,但还是暗自发誓总有一天要回报漂母的知遇之恩。

而在投军前,韩信最引人瞩目的经历就是胯下之辱。

一次在街市上,韩信遭到一群商贩的讥笑,为首的少年阻拦住韩信,逼他要么自刎,要么从自己胯下爬过。

最后,韩信真的忍辱从少年胯下匍匐而过,让围观的人哄堂大笑。

这成为韩信一生的耻辱,但也让韩信矢志改变自己的命运。

经历种种的屈辱后,韩信毅然投奔项羽帐下,希望能在战场上一展长才。

但项羽只是将他当称小卒使用,丝毫不给他施展的机会。

多次进谏无果后,韩信来到刘邦的帐下。

然而此时的刘邦正在率军开拔巴蜀,士气十分低落,韩信甚至也萌生了逃跑的想法。

幸好被当时的谋士萧何发现,力挽狂澜。

萧何发现韩信将来一定是一个人才,于是他极力赞赏韩信,说服他留下来帮助刘邦。

于是,刘邦任命韩信为上将军,真正开启了他成就大事业的道路。

楚汉争霸,韩信立下汗马功劳

而韩信从此也开启了协助刘邦开国汉朝的新征程。

韩信性格狡黠多谋,善于用兵。

在楚汉相持之时,韩信其实就已经对项羽颇有微词,但又不敢造反。

正巧萧何引荐,韩信便倒戈从汉,献策灭秦。

韩信先是攻下了关中三秦之地,大大增强了汉军的实力。

其时赵国在看见秦国灭亡,图谋独立,刘邦便派韩信前去讨伐。

韩信深入赵地,没收了百姓的武器,使赵军无法应援,他很快又击溃赵军,迫使赵王和刘邦讲和。

之后,韩信又在彭城之战中大显身手。

彭城夜色浓重,韩信命两万敢死队悄悄绕到楚军后方,然后从多个方向齐射箭矢,使楚军大乱。

韩信亲自督战,率军突袭楚军中心营帐。

这时楚军陷入了混乱之中,他们人数虽多却无法抵抗,只能四散奔逃。

而这次的彭城大捷令诸侯震动,齐王田荣听说汉军势大,立即派使者向汉王称臣纳贡。

刘邦十分高兴,立刻封韩信为左丞相,让他攻打齐国。

于是韩信再次发挥智谋,命孙臏渡河设伏,引诱齐军主力深入。

齐军上当中计,汉军一举进军齐都临淄,迫使齐王打开城门投降。

如此连战胜利,让刘邦声势大振,军心强盛。

终于,在垓下之战中,刘邦集结了40万大军,将项羽围困在垓下长达47天。

韩信率领前锋军,多次击退楚军的反击。

这时项羽的军粮已经没有了,于是韩信趁夜领兵埋伏在垓下要道,一举击溃楚军残部,俘虏了项羽。

而天下也终于统一在了汉王刘邦的手中。

毋庸置疑,如果没有韩信的军事策略与英勇善战,刘邦很难取得最后的胜利,建立汉朝这个巩固的封建王朝。

可以说,韩信为刘邦称帝立下汗马功劳,是此战功不可没的主要功臣。

然而,功高必招忌。正因韩信建功太伟,让刘邦对他早生忌惮。

刘邦担心韩信会威胁自己的皇位,甚至谋反造反。

毕竟,韩信在军事上独立性很强,善用奇谋,刘邦根本无法限制掌控。

而韩信在军界也拥有极高威望,手下对他忠心耿耿,这更让刘邦感到不安。

刘邦为人多疑猜忌,心胸狭隘。

他只想独揽大权,不容任何人威胁自己的地位。

为此,他设计陷害韩信,最终导致这个功勋卓著的名将被杀害,这也充分体现了“功高盖主”的说法。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汉朝建立后,刘邦猜忌韩信

汉王刘邦击败项羽,建立汉朝后,逐渐产生了猜忌心和权力欲。

于是他渐渐抛弃了当初并肩作战的朋友情谊,只求维护自己的统治。

而功劳彪炳的韩信首当其冲,很快便遭到刘邦的忌恨与打压。

刘邦先是调离韩信的左丞相重要职位,仅仅封他为一个郡王。

屈居要职的韩信心有不甘,他对部下说自己绝无谋反之心,只想功成身退,回归故里。

然而刘邦还是进一步剥夺了韩信的兵权,只封他为一个只具虚名的淮阴侯,将他软禁在长安。

受此打击与屈辱的韩信,心中极为痛苦和愤怒。

他曾对亲信抱怨刘邦忘恩负义,明明当初并肩作战,如今却居功自傲,这简直有腐蚀人心的苟且作风。

奈何韩信性格直爽,言语中透着对刘邦的轻蔑与不满,这些话很快便通过奸佞之徒传到了刘邦的耳中。

而这也更加深了刘邦对韩信的猜忌之心。

萧何杀韩信后,被后人诟病

而此时,吕后也在旁边挑唆刘邦,称韩信必然会谋反。

她建议刘邦设计除去韩信,刘邦犹豫再三,还是采纳了吕后的建议。

于是,他命他的左膀右臂萧何出面去诱捕韩信。

萧何原是韩信的老朋友,两人私交甚笃。

在韩信几度离开汉营独立时,萧何曾三次追随他,劝说他回归汉军。

如今,萧何接到刘邦的命令,心中也很是为难。但是他不得不出面设局,欺骗老友韩信。

萧何来到齐地,见到韩信后兴致勃勃地说,汉王有要事相商,请韩信速速前往觐见。

韩信对好友言听计从,丝毫没有察觉其中的诡计。

他大大方方来到长安,但他刚踏入宫门,便被伏兵擒住,任人宰割。

韩信被擒后,刘邦亲自审问他。

韩信正色道:“臣虽无谋反之心,然君命有所不受,亦为不忠。”

他豁达接受了命运,刘邦也很佩服他的气节,最后,韩信还是被萧何亲手斩杀。

萧何斩杀老友后,面无表情地说了句“为国除奸”

他似乎对背叛老友没有丝毫愧疚,只为盼望讨好君主。

而后人对他的行为极为痛心,认为他忘恩负义,背信弃义。

韩信生前确曾有独立之举,心生谋反。

《史记》中记载他曾三次建议刘邦称帝,自己只求封侯而已。

刘邦处死心腹,可以理解,然萧何设计陷害知交,令人十分唏嘘。

刘邦建立汉朝,韩信为之出生入死十余年。

没想到老友反目,主君猜忌,最终他落得被斩于钟室的悲惨命运。

功成名就方盛年就这么黯然生命,实在令人痛惜。

历史由胜利者书写,韩信最终难逃失败的命运。

他在沙场上神乎其神的才能,永远值得后人缅怀。

这场悲剧揭示了人性的阴暗面,警示后人要慎重待友,小心应对权力。韩信之死,不啻一个悲剧。

结尾

韩信之死,激荡起无数思考。

情谊可以抛却,信仰可以移转,忠诚可以扭曲。当权力面前,一切都可以找借口。

然而借口归借口,人性的本质又在哪里?

是权力玷污了忠诚,抑或忠诚本就服从权力?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也许真相就隐藏在细节里,也许一切皆有可能,我们都还欠缺证据。

现在下定论为时尚早,但值得我们继续探讨。

阅读完此文,您有什么想要分享的呢?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7

标签:汉王   项羽   参与感   亭长   汉军   汉朝   刘邦   老友   尸体   权力   命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