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已逝的三县三府润溪街

今天上午,我等高中同学结伴驾车沿新建的环鄱阳湖旅游公路,直达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与抚州市东乡县、南昌市进贤县交界处的余干九龙乡西南的润溪湖南端,寻游了一条兴旺数百年、号称“三县三府”的润溪街,这是明清、民国时期湖边三府乃至江西赣东地区的粮米转运、农副渔业产品和生产生活物资的重要集散地和交易集市。润溪老街以两座古老的石拱桥为界线,西街在润溪桥(五孔石拱桥,长约40米,始建于唐德宗贞元初,清代重建,是今南昌市文物保护单位)以西,归洪都府(南昌府)进贤县管辖,称进贤街;东街在子规桥(三孔石拱桥,长约15米,始建于明代宪宗皇帝成化20年即1484年,清中叶时由东乡街商家集资重建,原名祖居桥,寓意祖宗是余干人,为余干县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以东,归饶州府余干县管辖,叫余干街;南北走向、长约300米的中街在润溪桥与子规桥之间,归抚州府东乡县管辖,叫东乡街,这是润溪街兴市最早、最繁华的核心了。正所谓一村属三县,三县属三府,一县一条街,名称各相同,都以桥为界。1998年长江流域大洪水中被毁,在移民建镇中择余干九龙乡境内高地搬迁重建,进贤的店家也另迁该县高地了。信江河畔的我老家离润溪只有20来里,儿时虽然没有到过润溪街,对润溪的记忆都是来自祖父的讲述,印象最深的有好几个:一是说每逢赶集的日子,润溪街上人挨人、脚踩脚,赶集的人说话“怀头记架”(南腔北调的外地口音)的多,码头上高大的桅杆里船(蓬蓬仂帆船)比我老家附近乌港里(枫港)的集上要多好多,润溪湖里的船来来往往比信江河里也要多得多,什么东乡的包子好吃,进贤的猪肝便宜;二是说老家隔壁村里有一个后生家被抓了壮丁当了兵,走到萍乡快进湖南省时,找到机会逃跑了,他一个字也不认得,幸好到过几次润溪呀,一路靠问路人润溪街怎么走,终于逃回了老家。三是街上赌博和抽大烟(鸦片之类)的店多人多,进贤的官府来查来捉,就往东乡余干跑,东乡的来了就往进贤余干跑,余干的来了就东乡进贤跑,反正都不能过县过府捉人。四是润溪人的生活好,有“告化子(讨饭的)到润溪,又恰(吃)鱼肉又恰鸡”、“有女要嫁淮塘口(润溪湖边的村庄名),上有莲蓬下有藕。荷皮可以扎坛口,荷梗还能当柴烧。”的民谣。









东乡县还没有置县之前,润溪街是在余干县与进贤县最南边的界湖润溪湖与界河润溪港交接处。自古以来两县自南至北,由一系列河流和一连串鄱阳湖的子湖为界,即发源于临川县杨桥殿乡(后属新置的东乡县)愉怡村石坑源刎头岭的润溪港、润溪湖、杨坊湖、蓑衣洲港、信江西大河支流寨上港、瑶岗湖、韩家湖和注入鄱阳湖的信江西大河末段。早先润溪港、润溪湖因余干县域古称干越,属越国(进贤地域属楚国),而被称为越溪和越溪湖,越溪与越溪湖也是古楚越两国分界线。

唐德宗兴元元年(公元780年)正月,曾屡遭贬损的唐朝十大才子戴叔伦,升迁江西抚州和饶州(州府治在今上饶市鄱阳县城)刺史,独管抚州、饶州两州全境。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鄱阳湖洪水暴涨倒灌,支流越溪泛滥成灾,东西两岸房屋冲毁,农田淹没,时任抚饶刺史的戴叔伦,令余干、临川两县县令兴圩治水,并在越溪两岸之间建造一座五孔石桥连通余干县、钟陵县(进贤县的原名,县治在今进贤县钟陵乡政府所在地钟陵桥),又在余、钟两县交界处越溪湖与越溪交接处、五孔桥东头的南北走向的余干侧河洲上,兴建街市,这就是润溪街最早的雏形了。史记,戴叔伦在抚饶刺史任上,“以诚抚缉,抑权豪,劝农桑,政通讼简,制均水法,万民受益,民以富庶”,不久,戴叔伦再次遭贬,隐居到离润溪街不到1公里的越溪西岸钟陵县的小天台山,越明年(贞元3年/公元787年)55岁的戴叔伦进京参加科举,榜中进士状元及第、授容州(今广西容县)刺史,2年后,公元789年竟客逝任上,朝庭哀其忠勤、察其抚饶刺史任上政绩,唐德宗褒奖戴叔伦为“清明仁恕、贤仕”。之后,其子孙返回此地附近定居,成为今天东乡余干两县戴姓的始祖,如余干黄金埠镇的边山戴家,抗日初期出任余干县县长的东乡人戴森荣则多次到润溪和栖贤山逗留寻觅祖宗的踪迹。隐居期间戴叔伦写下了著名诗作《越溪村居》传世:“年来桡客寄禅扉,多话贫居在翠微。黄雀数声催柳变,清溪一路踏花归。空林野寺经过少,落日深山伴侣稀。负米到家春未尽,风萝闲扫钓鱼矶。”

到了北宋徽宗崇宁2年(1103年),豫章府(南昌府)太守张绶呈请朝廷将钟陵县更名进贤县等事奏折,此年正是临川进士吴居厚任右丞相,由他接奏面请徽宗珠批,准予将钟陵县改名进贤县,以示对戴叔伦在钟陵县小天山台“进士入贤”的纪念,将小天台山改名栖贤山,同时将山前的越溪改名为润溪,越溪湖改名润溪湖,把他修建的五孔石桥更名为润溪桥,把他生前建起的街埠,更名润溪街。以示对戴叔伦原籍是润州府(今江苏镇江)金坛县的纪念。名扬江西、久负盛名的润溪由皇帝批准因此得名。为感谢纪念吴居厚转奏面请之功,豫章太守同时将进贤县城由钟陵迁往靠近吴居厚家乡临川县的大茅度(今县城民和镇)。

明朝武宗正德7年(1512年),分抚州府临川县的东境,并割金溪县和饶州府安仁县(今鹰潭市余江县),及洪都府(后改名南昌府)进贤县部分领地设置东乡县(因处临川以东得名),隶属于抚州府。那时出远门经商盘货、赴京赶考、他乡为官,还得要靠沿江河、湖泊搭乘大船,而鄱阳湖又是周边各县的主要水上门户通道,上汉口、下南京、进北京,都要绕道鄱阳湖然后沿长江上行下行。考虑东乡县官员民众出行,朝廷特割衔接润溪湖的余干县习泰乡的25都给新置的东乡县作为出行鄱阳湖的通道(东西宽最窄处约1公里,南北长约7~8公里)。因此,余干东乡进贤三县交界的地图上就出现了东乡县的一根手指插入余干进贤两县之间的奇特现象!原本属余干的包括润溪河港中的润溪街在内的这指手指,划入东乡后改为东乡县杨桥殿乡28都。此时经过几百年的变迁,润溪街已成为商铺商人云集的街道,由于来自余干县习泰乡李梅水和万坊水的冲刷,原本与东边陆地连接的南北走向约300米长润溪街早已脱离陆地,并在街南建有小桥即子规桥与东边陆地相通,桥头边亦建有小街,进贤县也在润溪街北端润溪桥西边建有小街,东乡设县后,就形成了“三县三府共管的润溪街”,即中间原始的最繁华的润溪街属于抚州府东乡县,街南子规桥东边的属饶州府余干县,街北润溪桥西边属洪都府进贤县。失去了最繁华的润溪中街,周边的余干人当然心不甘愿,由此开始了长达400多年与东乡争夺的连绵不断纠纷。一句话,出入水路的通道可以给,但河中的街不能给,水面捕鱼权更不能给,本来都是余干人,一分家就闹起事来了!当然东乡设县,最亏应是临川县,割走大片领地不说,临川历史上第一名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宰相王安石老家也划到了东乡县(现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变成了东乡人,成为今天东乡县对外宣传的最大名片!估计王荆公在天之灵也只得哼哼几声摇头不认是东乡人了,就像当今开国上将许世友原本湖北省麻城县许家洼人,1933年国民党为褒奖围剿鄂豫皖苏区有功将领,划入以刘峙之字命名的新置河南省经扶县,1947年12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更名为新县(同时改同期以卫立煌名字设立的安徽省立煌县为金寨县),但性格刚烈的老将军至死都不认是河南新县人,至死咬定就是湖北麻城人!

有意思的是,民国时期润溪周边三县不约而同都在润溪设有区公所下的润溪乡,并至少保留到解放初期五十年代末,有的延续为人民公社时期的润溪公社,如余干的润溪公社直到1963年并入九龙公社。民国29年(1940年),东乡与余干对润溪街的管辖权发生了一场规模最大的械斗抗争,东乡、余干、进贤三县的县长都亲临润溪街,省里也派来了余干籍一位尚姓委员,共同参与调解。当时,各自据理力争,双方势均力敌,僵持不下,尚委员又考虑避嫌,结果,还是决定按照历史惯例不变,润溪街依旧是三府三县的码头。新中国成立不久,余干东乡两县再次发生争夺润溪中街的纠纷,1951年在省人民政府的指示下经双方县人民政府协商,最终将润溪街中段的东乡街划归余干县管辖,进贤的不变,结束了自明朝正德7年开始的边界历史纠纷,失去近450年的一巴掌大的故土再次回归余干县,直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仍是周边各县繁华的生产生活物资集散交易集市。

如今润溪街已成为一片废墟,能看到的只有断垣残壁、杂草包围的青石街道以及淹没在灌木丛中的破船烂网。站在润溪中街废墟上朝西南方向眺望,那座长满茂密灌木的小山,便是进贤县钟陵乡管辖的栖贤山,朝南望便是东乡县杨桥殿乡的东丰农场,由于当年从东乡县本地变电站架设供电线路太远,也许祖籍也是余干人的情结吧,该农场从上世纪60年代末用电一直由余干县境内的35千伏禾斛岭变电站的10千伏东丰专线供电直到2009年止,本地人说枯水时期,可以从古街徒步到达东丰农场坐车到达28公里外的东乡县城。由于所有的润溪村民都早已搬走,润溪街的两座古桥禁止车辆通行,但仍有一些来润溪寻觅古迹、寻梦昔日繁华的人。润溪、子规两座古桥在栖贤山、打仗岭(清咸丰年间太平天国石达开率军进攻饶州景德镇路过润溪,在润溪湖中留下了与清军激战的打仗岭遗址)默默地注视下,寂静地横卧在润溪河上,昔日繁华的润溪街已变得冷冷清清,变成了鸟儿们的天堂,曾经承载过无数商旅发财梦想的旧时建筑,俱已倾覆在98年的那场水灾之中,唯有从湖上吹来的微风的声响似乎还在向我们诉说着过往的繁华岁月。

(写于2021年7月3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2

标签:进贤县   余干   东乡   鄱阳湖   陵县   抚州   余干县   东乡县   子规   进贤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