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入门:分辨痰迷心窍、痰火扰心和瘀阻脑络

晨曦初照,小王从家里出发去找谢老师。他穿过清晨的街道,微风拂面,带来淡淡的花香和药香。街上的花草在晨光下显得格外娇艳,仿佛在向他轻轻点头。小王心中涌起一股愉悦之情,他喜欢这个宁静而美好的早晨。

走过一段小路,小王来到了诊所。这个诊所不大,但很温馨。门口种着一些花草,药香弥漫在空气中。小王轻轻敲了敲门,听到里面传来的脚步声,他知道谢老师已经来了。

谢老师打开门,看到小王站在门口,脸上露出了微笑。他邀请小王进入诊所,并为小王倒了一杯茶。小王向谢老师问好,然后坐在了旁边的椅子上。他们的谈话开始了。

“小王,你今天来找我有什么事吗?”谢老师亲切地问。

“谢老师,我有些问题想请教您。”小王说得很诚恳。

痰迷心窍证

小王略带紧张地点点头,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谢老师,痰迷心窍证的辨证怎么理解?”

谢老师微微点头,小王取出一本笔记本,接着老师开始解释:“痰迷心窍证指痰浊内蕴,蒙蔽心神,神志失常所表现的证候。又名痰蒙心神证。在临床上,患者可能出现神情痴呆,意识模糊,朦胧昏昧,甚则昏不知人,或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喃喃独语,多疑善虑,举止失常,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喉中痰鸣。并见面色晦滞,胸闷痰多,脘痞呕恶,舌苔白腻,脉滑。

痰迷心窍证

小王认真地做笔记,然后问道:“这个证候是如何分析的呢?”

谢老师回答:“痰迷心窍证多因禀赋不足,痰湿内蕴,阻遏气机,或因情志不遂,气郁生痰,或肝风夹痰,蒙蔽心窍所致。痰浊上蒙心窍,神明失司,故神情痴呆,意识模糊,朦胧昏昧,甚则昏不知人。情志不畅,气郁生痰,痰气蒙蔽心窍,故精神抑郁,表情淡漠,喃喃独语,多疑善虑,举止失常。肝风夹痰,蒙蔽心神,则可表现为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口吐涎沫。痰随气升,气过痰声,故喉中痰鸣。痰浊内蕴,浊气上泛,气血不畅,故面色晦滞。痰浊内阻,气机阻滞,胸阳失展,胃失和降,则胸闷痰多,脘痞呕恶。舌苔白腻,脉滑,均为痰浊内盛之象。

小王心有所悟,接着问:“在辨证时,有哪些要点需要注意呢?”

谢老师耐心地解释:“在辨证时,要以精神抑郁,朦胧昏昧,与痰浊内蕴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我们咳吐出来有形可见的痰属于有形之痰,这是一种病理产物。无形之痰是感觉有痰,但实际上根本就没有痰,所以咳不出痰,是指停滞在脏腑经络等组织中的不可见的体内有害之邪。

痰火扰心证

小王站起身,并没有离开答谢的意思,又说:“谢老师,我还想请教一下痰火扰心证的相关知识。”

谢老师点点头,接着说:“痰火扰心证,是指痰火内盛,扰乱心神,神志异常所表现的证候。又名痰火扰神证。它通常表现为心烦失眠,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或狂躁妄动,打人毁物,不避亲疏,胡言乱语,哭笑无常。并见发热面赤,口干喜饮,胸闷气粗,咯吐黄痰,喉中痰鸣,便秘溲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痰火扰心证

小王认真地做笔记,然后问道:“这个证候是如何形成的呢?”

谢老师继续解释:“痰火扰心证多因本证多因长期精神刺激,气郁生痰,久郁化火,或气郁化火,灼津为痰,痰火内盛,或外感温热邪气,热邪炼液为痰,痰火内扰所致。痰火壅盛,扰乱心神,故见心烦失眠,烦躁不安,甚则神昏谵语,或狂躁妄动,打人毁物,不避亲疏,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痰火内盛,里热蒸腾,故见发热面红,呼吸气粗。痰火内蕴,故见吐痰黄稠,或喉间痰鸣。痰阻气机,胸闷不畅。热灼津伤,故见口干喜饮,便秘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痰火内盛之象。

小王思考了一下,接着问:“那么,怎么去简单辨别肝郁气滞证呢?”

谢老师回答:“痰火扰心证的关键以心烦,狂躁,神昏谵语,与痰火内盛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

瘀阻脑络证

“谢老师,不好意思,我想再请教瘀阻脑络证的临床表现和证候分析。” 小王说着。

谢老师微微一笑,开始解答小王的问题:“瘀阻脑络证,指瘀血阻滞脑络,脑失所养所表现的证候。在临床上,它的表现包括头晕,头痛,痛如锥刺,痛处固定,经久不愈,或头部外伤后,短暂性昏不知人,或健忘,失眠,心悸,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

小王专心记录着,他明白这是珍贵的中医知识。

这个证候多由本证多由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瘀血内停,上犯清窍,阻塞脑络所致。瘀血内停,阻滞脑络,不通则痛,故见头痛,痛如针刺,痛处固定。脑络阻塞,气血不畅,脑失所养,则头晕。瘀血内阻,心神失养,故见健忘,失眠,心悸。瘀血停滞,血不荣面,故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细涩,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小王听得津津有味,将这些知识仔细地记在笔记本上。

“此外,辨证要点在于以以头痛,头晕,与瘀血内阻症状共见为辨证要点。这些症状一起考虑,能够更准确地诊断瘀阻脑络证。” 谢老师总结道。

小王感到非常满意,他认真地记录下了这些关键信息。他知道,理解并掌握这些知识对他未来的中医临床实践至关重要。告别谢老师后,小王沿着街道回到家。他的心情更加愉悦了,因为他从谢老师那里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和经验。他打开家门,看到木书桌上的笔记本和书柜里摆放整齐的书本,心中充满了感激和希望。他知道,这一天将会是他实现梦想的新起点。他会继续前行,无论路途多么艰难。

回到书桌前,小王开始整理刚才学到的知识。他认真翻阅着笔记本,思考着如何将这些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他知道自己需要更加努力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但同时他也坚信自己能够做到。

在书柜里摆放着一些中医经典著作和参考书籍。这些书籍是小王的宝贵财富,也是他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每当他遇到困难或者迷茫时,他就会从这些书籍中寻找答案和启示。

时间在不断地流逝,小王的笔记本上渐渐写满了他的学习心得和思考。他感到自己的知识在不断丰富和完善,同时也对中医这门学科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脏腑辨证基础知识

脏腑辨证,是以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不同证候,加以分析归纳,并作为辨证依据的。这种辨证方法的具体内容是:根据脏腑的生理病理及经络循行的表现来判断病变的部位;用寒、热、虚、实来辨别病情;以脏腑间的相互关系,来分析病证的传变规律。

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和脏腑间的关系是脏腑辨证的依据。因此,要掌握和灵活运用脏腑辨证,首先应熟悉和掌握每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脏腑之间的传变规律。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是实质性器官,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化生和贮藏气血精津液。而六腑,包括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是为空腔性器官,主要功能是受纳和腐熟水谷,传化和排泄糟粕。

脏腑辨证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颇广,可用于内、外、妇、儿等科的内伤杂病。脏腑辨证包括脏病辨证、腑病辨证及脏腑兼病辨证。其中五脏病证是辨证的重点,六腑病证通常归纳在脏病之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8

标签:痰迷心窍   小王   谵语   昏昧   内阻   内蕴   脏腑   心神   病理   入门   中医   老师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