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宰白鸭”有多残忍?父母亲自陷害,亲生儿女都不放过

各位看官阅读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行走的2B铅笔

编辑丨行走的2B铅笔

前言

你们听过清朝的“宰白鸭”吗?受害者被利益引诱自愿承担不属于他们自己的罪责,全程就好像一只被引诱上砧板的褪毛白鸭任人宰杀,到底什么是“宰白鸭”?为什么在清朝这种行为成为了顽疾?

残忍的宰白鸭

所谓的“宰白鸭”其实就是富人权贵找替死鬼顶包凶案,历朝历代都有但唯独在清朝形成了专有名词,在很多清代文献当中都能找到记载,在两广、福建这种行为尤其泛滥,甚至有史料声称仅漳州、泉州每年因“宰白鸭”枉死的的案件有百十起。

道光帝曾因刑部有关“宰白鸭”的汇报而怒发冲冠,要求政府坚决杜绝这种事情,但现实却是毫无作用,很多有关的清代文献或现代电视剧也曾向我们揭示这一现象,在李保田老师主演的《巡城御史鬼难缠》中便有一段剧情讲述了相关现象。

剧中受害者被人雇凶杀了全家但是最后押上来的凡人却是一个口齿不清智力障碍的孩子,在审问当中孩子对相关罪名供认不讳,但是却明摆着有很大的问题,主角想尽办法才让他吐露实情,原来这傻孩子是出身一户贫穷佃农人家,突然有人给了他爹一笔钱让他去顶罪。

他们告诉这孩子在牢中吃喝不愁也不用干活,得知真相后这孩子痛哭流涕却已经晚了,主角为了查明真相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阻力甚至还惊动了皇帝,但即便如此在利益的纠缠下主角还是没能救下这孩子。



这时虚构的电视剧,但是真实的案件记录却更多,例如《春冰野事乘》记载了某地方官员审理的一起谋杀案当中死者是魁梧的中年男子,但是凶手却仍未成年,在审讯时少年供词条理清晰可这分明是不可能的事。

最后尽管官员设法让少年吐露真相,但是没过两天少年便再次翻供了,直到结案少年才向一直关心他的官老爷告知一切,在他说真话后立马有人到他家中威逼利诱,而他的父母也不关心他的命运,反而朝着他抱怨他让家中蒙受损失,绝望中少年只能慷慨赴死。

著名的郑板桥也遇到过类似的案件,在他担任县令的时候发现一起强奸案的案犯竟然只有十岁时立马感到了不对劲,后来郑板桥查明这孩子正是被父母以五百两卖给权贵定罪的,郑板桥试图为他翻案却遭到各方打压差点连自己都搭了进去。

清代吏治崩坏

这种陋习能蔚然成风首先就跟清朝地方政府的腐败脱不了关系,清朝的腐败有历代封建王朝共性的原因,例如官僚队伍思想素质随着时间的推移整体滑坡,这也算客观规律了,全世界任何一个政府也不敢说自己能根治腐败。

但在清朝这种腐败另有其特性的原因,比如清政府统治者公然卖官鬻爵,事实上历朝历代都有这种现象,但是大多朝代敢拿出来卖的都是有官无职的散官,敢把县令等实权官职拿出来卖的整个封建历史时期都不多见,即使有也多是王朝末年。

例如汉灵帝公开把州牧这种秩比两千石的大官往外卖,但是在汉武帝时期哪怕为了北击匈奴财政几乎破产也最多拿一些低级爵位卖出去,而清朝就不一样了,大臣、皇帝一起卖官,而且虚职已经忽悠不到人了,于是统治阶层什么官位都敢卖。

因为清朝是官员是分满汉,位高权重的满官不敢卖但是汉官就随意得多了,只要闹得不是太大根本没人在意,或者说能卖官鬻爵的都不怕这点小事,即使最后他们倒台的罪名当中有卖官但是却没有一个是真的因为卖官而完蛋的。

与此同时由于汉官很快就会抵达瓶颈,没有了仕途发展空间那就只能追求敛财了,再说了愿意掏那么多钱当官的自然是有办法收回成本,清朝挂牌出售的官职有多贵也反应了市场的预期回报有多高,赔钱的买卖可没人干。

大环境下清廉的官员反而成了异类,即便还有良心也只能和光同尘,想出淤泥而不染只怕最后就会和郑板桥一样被同僚们联手打压,当劣币驱逐良币成为现状的时候,当黑暗成为常态的时候光明也就成为了错误。

这些只会蝇营狗苟的官僚碰到案件的时候自然不会管什么青红皂白,权贵们玩“宰白鸭”的时候自然少不了上下打点,能收一笔钱不用得罪权贵还能给朝廷一个交代,对于官员们来说自然是何乐而不为。

在官员们的默许下“宰白鸭”这条“产业链”自然是飞速壮大,与此同时为了防止自己判下的案件被翻案而承担责任,所有参与案件的官员和他们的人脉网都会抵制想查明真相的人,这就是为什么郑板桥差点把自己搭进去的原因。

“宰白鸭”形成的原因

吏治腐败只是为了顶罪的糊涂案提供了可能性,但是“宰白鸭”的泛滥还有深层次的原因,特别是为什么这种事情会集中在东南沿海?如果对中国近代史有了解的话一定会对泉州这个名词异常敏感——没错资本主义萌芽。

对于人类文明史而言资本主义萌芽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但是对于社会史来说却意味着残酷的资本原始积累,特别这个积累过程在中国有特性,在贸易中发了财的商人往往最后会把钱投资到土地上,喜欢“以末致富以本守之”,土地越来越珍贵诱发了严重的土地兼并。

与此同时因为“摊丁入亩”和美洲高产农作物的传入激起了中国人口飞快增长,人地矛盾越发尖锐,太多的孩子对于贫穷的农民家庭是一个巨大的负担,在这种情况下人的价值自然也越发廉价。

而且清朝的司法非常看重口供的作用,如果犯人对罪行供认不讳即使没有证据也能宣判,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清剧有官员屈打成招情节的原因,聪明的中国人自然想到了收买贫民去顶罪的点子,而官员为了政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宰白鸭”自然也流行了起来。


所以很多去顶罪的都是孩子,尤其是身体有缺陷的寒门子弟,成年人已经是劳动力了再穷大不了打发他自谋生路去,但干不了多少活吃的还多的孩子负担就重得多了,如果再有点缺陷就更加没人愿意养了,权贵们为了避免麻烦自然也乐意掏点钱。

发展环境、市场以及廉价的原材料产业自然也就发展了起来,这就是无人监管的公共权力和利益结合在一起的威力,肆无忌惮的践踏了生命的价值,这些被摆上砧板的孩子实际上就是时代的眼泪。

结语

清中后期不仅是清王朝走向末路的时候,同时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尾声,是中国盛极而衰的开始,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痛苦与压迫自然逐渐显现,腐朽的朝廷带领着整个国家坠入深渊,当时的苦难只不过是后面灾难的预演。

对此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不要让权力的肆意妄为以及贫富差距再次拖累中国前进的脚步,不要让过去的悲剧再次重演。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权贵   清代   清朝   中国   儿女   腐败   案件   残忍   官员   父母   原因   少年   自然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