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暂的经历,难忘的记忆,南滚龙沟的一段住事

入秋以来,天气一直没有秋天的样子,一点也不清爽。前天一场小雨,使得温度湿度一下降了许多。今天天气很好,想去南滚龙沟看看,五十二年前去过一次,留下很深的记忆。

1971年1月4日农历庚戌年腊月初八,我们陡步行军野营拉练来到平山县南滚龙口大队。

那时我们还是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早在1969年,在毛主席“要准备打仗”的号召下,市里就安排我校在井陉县北石门村建设战备分校,70年底恰逢全国开展野营拉练活动。就从北石门出发,一路向北经封城、东回舍、温塘、西柏坡,来到南滚龙沟。”71年元旦我们在西坡村过的,还到西柏坡馆工地参加了植树。4日启程前往南滚龙沟。

那天出奇的冷,清湛湛的天,光禿禿的山,干冷冷的风狂吹不止。一进入沟口,风更大了,转过一个山脚,风吹得几乎走不动。大风迎面狂吹,电线发出哨音般的啸叫,荒草伏地树枝乱摇哗哗作响。

去南滚龙沟村,一路上山,每人背着自己的被褥衣服等打成的背包,艰难地向前向山上移动。有的女生走不动了,男生帮她们把背包接过来背着。后勤组的小拉车上还有粮菜,拉车一路上坡,走几步得喘口气,许多男生过来帮着推着走。大风咽得喘不上气,就转过身慢慢倒走几步喘口气,再继续前行。

终于来到村中心大队部的广场上,聆听了李全寿书记关于南滚龙沟农业学大寨的经验报告。那天来到这里的,还有市里其他企事业单位的拉练队伍。南滚龙沟村各家各户,都住满了,还实在是安排不下。

于是安排我们部分学生住到北滚龙沟村。去北滚龙沟村还要沿山沟,继续向北上爬山有二里多地,全是羊肠小道,小排子车也上不去。山上比这更冷,村里还照顾给我们学生几筐块煤,带上去烧火取暖用。于是,找了几位大个子、身体比较壮实的男生,用扁担挑着煤筐,向山上爬去。

越往上走,路越窄越陡,担子挑不成了,大家就拎着,几个人倒换着。这时也不觉冷了,头上冒着汗,内衣球衣都湿了,口渴的厉害。山涧小溪结成冰渣子,扣了一块冰含在嘴里,觉得嗓子清爽了许多。

那时很穷,老百姓是烧不起煤的。分给煤炭让我们取暖,那是对我们的照顾。山上确实更冷,在屋里说话喘气,都能看到口中的热气。老乡家是土炕,我们一帮孩子,也不会生灶火取暖烧水,就用老乡家的干柴烧了烧炕就睡了,把煤留给了老乡。

睡到半夜便被冻醒了,摸摸炕已凉了。风刮得小了些,可凉气透过门板缝,还一股劲儿往里钻,窗户纸呼沓呼沓乱响。怎么也睡不着了,我便动手,写感谢信。野营拉练每到一村离开时,都有一个简单的欢送仪式。我们作为拉练队伍,要向村干部及贫下中农老乡们表达谢意,所以要有一封感谢信。

本来感谢信是用毛笔沾墨汁写得,可一看墨计冻了,再者,用毛笔写了也没法涮笔。干脆就黄色粉笔,写在大红纸上,红底黄字,也挺醒目。于是,在后来的旅途中,也几次用这个办法。应个急什么的,不耽误事。

五年前我们几个同学曾来过一次南滚龙沟,大家只顾热烈表达自已的感想。没来得及记下这些小事,也没来得及去北滚龙沟一趟。今天老伴陪我来,使得我能更从容些。又再次看了看南滚龙沟,今年雨水大,山中的溪水、瀑布水量明显增加,植被更加茂密苍翠。

从景区出来,继续上山去北滚龙沟看看。当年崎岖的小路,连小排子车也拉不上去,现在已变成平整的水泥路面,汽车可开上去。现在的北滚龙沟,呈现一幅新山村的崭新面貌。农舍高低错落,街道干净整洁,山中溪水被数个石坝拦截成一串大小不一的湖面,倒映着青山、房舍、桥亭,平静清澈。从下往上望去,像是层叠的瀑布,哗哗作响。已完全不是记忆中的模样,山更绿,水更清了。

五十二年过去,那段短暂经历,印在心里总是忘不掉,每每想起来,感觉人生的每一个相遇都值得珍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井陉县   平山县   西柏坡   排子车   石门   野营拉练   感谢信   毛笔   老乡   短暂   难忘   男生   记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