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让杭州成为杭州,大运河从历史流向未来

记者 张頔

“杭州”和大运河,可以说是相伴相生的。开皇九年(589年),隋文帝杨坚进行了行政区划改革,“杭州”这个名字正式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大业六年(610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南部终点就选在了钱塘江边的杭州。

在古代,水运是极为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大运河更是国家级的黄金通道。唐代,杭州倚借通江达海的大运河,与广州、扬州并列为中国三大通商口岸。南宋时期,江南“漕运”达到鼎盛,手工业和商业空前繁荣,杭州城市人口达124万人,跻身世界十大城市行列。明清、民国时期,运河两岸官办粮仓集聚,被誉为“天下粮仓”。可以说,正是大运河的存在,才让杭州有了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9月22日,我们从武林门码头登船,沿河一路北行,曾经的运河繁华也穿越历史时空扑面而来。地处胜利河和古运河交叉口的富义仓始建于清代光绪年间,取名“以仁致富、和则义达”之意,是清代国家战略粮食储备仓库。富义仓是京杭大运河沿岸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大的“天下粮仓”,也是杭州现存唯一的运河航运仓储建筑。

在清代,康熙、乾隆两位皇帝分别6次下江南,共有11次到达杭州。为纪念这段历史,还原当年杭州码头的盛况,杭州市在富义仓南面复建了“御码头”。在这里望向运河的对岸,我们仿佛看见大批船只停靠在岸,皇帝在大批官员的迎接下迈出上岸的脚步,青石码头的远处,全是前来观望和迎接南巡队伍的百姓。大运河为这座城市留下了一段段辉煌的历史。

这次航行的终点是拱宸桥,它横跨在京杭大运河杭州段已有三百多年,是杭州古桥中最长最高的三孔石桥。其始建于明崇祯四年,是大运河杭州段重要的遗产点之一,是大运河到杭州的“终点标志”,也是运河两岸繁华的重要见证者。

(亚运会吉祥物“宸宸”的名字源于京杭大运河杭州段的标志性建筑拱宸桥,全身以科技蓝为主色调,头顶钱江潮,额头是拱宸桥的图案)

在临近拱宸桥的时候,岸边能看到一个红绿灯,这是全国首个水上红绿灯,也能看出杭州人的创新精神。2014年随着大运河申遗成功,拱宸桥作为运河水工遗存入选为世界文化遗产点。然而,随着航运事业的发展,这座老石桥却频频受伤,尽管相关部门特地在拱宸桥浇铸了4个防撞墩,但还是未能避免碰撞事故。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6年,这一水域发生水上交通事故26起。为了兼顾古桥保护和水上交通运输,拱宸桥水上交通红绿灯因此诞生,红绿灯设置成同一时间仅让船舶单向通行,每隔一小时航向改变一次,从根本上避免了船舶交会碰撞的可能性。

(另一个河道岔口的航运红绿灯)

在运河上航行,能看到不少货船相向而过,有的运输砂石等传统大宗货物,也有运输集装箱的新型货船。大运河的航运价值历经了1000多年仍然不可低估,皮日休那句“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的咏叹也再次于耳畔响起。

一艘来自山东济宁的货船把笔者的思路又拉回到了当下。作为大运河现代航运的北部起点,济宁依据瓦日铁路与京杭大运河交汇于梁山境内的特殊位置,向南开挖了17.1公里航道,向北建设9.18公里铁路专用线,让瓦日铁路与京杭运河在梁山县境内“牵手”连线,继而与长江黄金水道形成了“工”字形多式联运的大通道,2000吨级满载船舶可从梁山港直达“长三角”,梁山港可以说是“无中生有”,进一步放大了大运河的航运价值。

笔者前段时间刚去济宁梁山港进行过采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北部起点来到南部终点,见证着日夜不息的大运河从历史流向未来。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大运河   杭州   义仓   梁山   货船   粮仓   红绿灯   航运   运河   流向   终点   未来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