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轨114天,神十六乘组完成这些任务

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是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载荷专家三种类型航天员构成,是中国空间站完成建造,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迎来的首个乘组。目前,在轨114天,他们的工作进展怎么样呢?

对空间站平台维护照料 确保安全稳定运行

中国空间站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航天员乘组的在轨工作安排也趋于常态化。神舟十六号乘组与神舟十五号乘组在轨轮换,完成物资、工作以及生活起居的交接;辅助天舟五号货运飞船完成再对接和撤离工作;完成对空间站组合体平台的照料,包括飞行器状态设置、平台设备维护巡检、载荷进出舱等工作,确保空间站平台安全稳定运行。7月20日,三名航天员密切配合,完成舱外三个全景相机抬升。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教员 马广:新组合带来新挑战。神十六乘组是由航天驾驶员、航天飞行工程师以及载荷专家三种类型航天员带来的全新组合。通过任务完成情况来看,三名航天员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各项工作进展十分顺利。

利用应用设施开展大规模科学研究与应用

入驻以来,神舟十六号乘组很快适应环境、进入状态,先后开展生命生态、空间微重力物理等领域的一系列空间科学实(试)验。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教员 马广:本次任务各类科学试验、实验数量多,学科跨度大,领域覆盖广,涉及了材料科学、流体力学、生命生态等诸多领域。面对如此繁多的科学实验,航天员充分展示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卓越的操作能力,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实验任务。

失重防护体系研究逐步完善

建站为应用,航天员在轨期间的自身健康管理,其实也是乘组的重要工作之一。健康状态监测、在轨锻炼所积累的大量数据,使失重防护体系研究逐步完善,促进了航天医学学科的发展,为后续开展载人深空探测提供技术储备。

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医学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载人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 李莹辉:目前正在进行的航天医学实验我们分成三类,一类是为了维持航天员的健康,发展的一些新技术新方法,从测量到他的健康维护。再一类就是从机制学研究,还有一类就是我们进行数据积累。那么从技术发展、理论积累和数据的持续积累,来认识航天医学的问题发生的本质和机制,不断发展新的方法、新的技术,为载人航天的可持续发展,为提高航天员的健康维护能力来提供理论和技术的支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神舟   组合   载荷   航天员   空间站   中国   航天   医学   健康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