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的面包故事

新华社哈尔滨9月2日电(记者朱悦、刘昊东)“面包像锅盖,抗咬抗嚼又抗拽,好吃又好带,搁上十天半月都不坏。”这个顺口溜说的就是哈尔滨的大列巴。

将大列巴切成片、烘热后,抹上果酱,夹上香肠片,配上格瓦斯、热牛奶、咖啡或红菜汤等,别有一番风味。

“列巴”是俄语“面包”的意思。百余年前,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大量俄国人移居哈尔滨,俄式传统食品大列巴也随之而来。1900年,俄国商人伊万·雅阔洛维奇·秋林创建了秋林洋行哈尔滨分行,设立面包坊等食品作坊。

“大列巴用啤酒花自制液体酵母进行发酵,具有独特的啤酒花芳香。采用传统的三次发酵工艺,使面团在充分发酵的同时,产生丰富的芳香物质,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没有任何添加剂。用硬杂木柈烘烤,使面包外壳微焦而脆,内瓤松软可口。”哈尔滨秋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办公室主任孙红梅说。

每天凌晨三四点,生产面包的工人们便开始在车间里忙碌。经过16个小时的啤酒花发酵、揉面、称重、酵发、装炉、出炉、包装等多道传统手工工序后,大列巴方能出炉。2007年,秋林大面包(大列巴)制作技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大列巴承载了我满满的回忆!小时候最快乐的事就是全家去公园野餐,拿出切好的大列巴,配上格瓦斯和红肠。现在每次出游也必带这三样。”正在露营的哈尔滨市民李先生说。

不只大列巴,漫步哈尔滨中央大街,众多老式面包和新式特色面包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人们在哈尔滨排队购买面包。新华社记者 朱悦 摄

“大列巴和沙一克已售光!”中央大街上一家老字号西餐厅的售卖窗口摆出了这样的提示牌。虽然细雨霏霏,但依然有许多人排着长队等待购买这家店的果脯面包、特色小面包等。

揉好的面团缠绕在圆柱上,用慢火烘焙,边转边烤,顾客目睹面包的外层逐渐变为金黄微焦,一阵阵香气扑面而来,面包呈圆筒形,犹如烟囱。哈尔滨万国洋行有限公司经理张明昊介绍,这是捷克泰德罗烟囱面包,1930年被德国商人带到了哈尔滨。

在哈尔滨红专街大列巴造型的座椅上,一个小女孩正津津有味地吃着夹有小怪兽图案冰淇淋的菠萝包。

红专街最早叫面包街,1903年,俄籍犹太人在此开设了一家面包厂,香飘四溢的面包香传遍整个街路,由此得名“面包街”。

如今在这条街上,市民和游客可以从异域风情的老建筑里买到多种样式的面包,慢读街上的面包文化展板,坐在面包造型的车和座椅上拍照……红专街休闲广场已成为面包文化市集。

马迭尔餐厅的蔓越莓福谷斯面包,中华巴洛克历史文化街区里的一元老式面包,松浦西餐厅的列巴圈面包……在哈尔滨,美丽又美味的面包故事还有很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2

标签:哈尔滨   面包   啤酒花   红专   面团   瓦斯   烟囱   老式   西餐厅   传统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