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赴一场牛山约会

牛山印象,由来已久。大约两年前,@随风 转发@萍踪 关于牛山的若干图片和文字至群,初看,世外,再看,桃源。一群“逐景”人,哪经得起如此撩引,心心谋划。@静水微澜 首当其冲,先行探站,后@随风 又至,归来,提及景色,提及美食,妙不可言。挂念,就此种下。

——题记

心心念念的牛山之约,终于在此金秋十月成行。我一直以为,此世外桃源——牛山——在陂北蔡店,殊不知,它就在长岭。话说,我与长岭有着莫大的渊源,从最初的三中,到后来的游景、闲逛、散聚,紧密相依,是故友,是旧交,更是亲人。

山路蜿蜒,逼仄崎岖,暂离人间繁华,穿行山林之中,清新之至,爽快之极。若不是向导@蓝色天空 的指引,抛却现代科技,我们怕是迷途勿能返。到了,到了,终于到了。此前脑海中关于牛山的片段印象,在此得以重整、拼合、完善。世外,桃源,无误。

90多岁的主人石吉云老人目明身健,里外张罗,招呼着这群山外客。十月的阳光,透过门前那株古老银杏,洒在地上,照在老人喜笑的脸上。老人说,牛山原名刘山,最早因刘姓人家落居而名,此后,历经黄姓、石姓,三姓人家,在此繁衍生息400多年,单就石姓一脉,在此延续五代,100多年。

谈到家族史,谈到过往史,老人思路清晰,声音响亮,滔滔不绝。好似那些辈辈口传的细碎往事,早已融入血脉,无需刻意记起,任时光荏苒,任岁月打磨,从不忘记。与老人坐得最近的@刘浩 不愧是气氛“掌控人”,几番“撩引”,几番“挑逗”,把老人乐得哈哈大笑。


老人乐得自在,笑得舒心——童年时的银杏栽种(如今的老银杏),年轻时的婚事细节,一辈子的山间劳作……在这群山外人面前,展露无遗。时光这把刻刀,在老人身上留下太多印迹,也将那些或温暖或辛酸的过往,镌刻成永恒的回忆,散落为牛山传奇。

自诩“疯癫”的一群人,哪里坐得住。土砖老屋门前的花生藤、银杏树,更有冲担、葽子……等一切农具,皆成道具。你方演绎才罢手,我两抢上阵来,挑担把家还……笑声朗朗,拉开牛山静谧。这群“疯癫”者,本自乡村人,此刻,重归故土,表里嬉戏,个己心头,怕是深味乡愁。

十月的风,清清爽爽,吹散深秋余热。门前的平坦坝地上,鸡飞鸡往,逐着架,啄着玉米,时有“打屁虫”倏忽飞过,迅猛的鸡伸展双翅,腾空而跃,一番精、准、狠操作,瞬得美食。这方稍歇,那方开鸣,一只只产下蛋的母鸡,开心地向主人报喜,“个个大,个个大……”

临(场)坝而立,迎着风的方向,目之所及,苍苍翠翠,一抹抹被季节渲染的浅红、淡黄、深褐,相互交织,此起彼伏,将牛山绣成一练飘逸的锦缎。也只有大自然这支神奇的画笔,才能调出如此鲜艳、明净、律动的色彩,何为自然美?何为生态美?牛山此时,牛山时时。

低垂近观,脚下为坎,一片藤蔓爬满整个坡地。厚重、苍绿的南瓜叶依藤匍匐而行,却又向阳挺立,即便进入深秋,依旧葳蕤、生机。间有几朵不合时宜的大黄花,迎秋吹喇叭,娇艳、轻逸。藤叶间,这里一个,那里一个,遍地的深青小个南瓜,依旧吮吸着牛山的灵气与精华,孕育他日金黄。


一块块田地依山势而卧,鳞次栉比,成为牛山最壮观的景气。400多年以来,它们静默地守护着牛山,在“靠天吃饭”的历史长流中,孕育出刘、黄、石三姓十五代的生生不息。可惜,我们终究无眼福,未能一饱金黄飘摇、稻谷满香的梯田盛景。遗憾,或将下回补齐?

一颗银杏果落,两颗银杏果落……树下的我们,冷不丁被下落的白果砸中,又是一片惊呼、一片欢笑,我们自然没有牛顿的思索,有的,只是归来的童真,只是季节的回味。沉溺间,有人在梯田扯起喉咙大喊,像发现新大陆似的,“快来哟,有草头,有草头……”

众人疾步而上,那一方弯弯的稻田里,果然有捆好的草头,十几担。毋须商量,毋须吩咐,你往那儿一站,我抬机咔嚓一张;你抬机取景,却早已成为我的景中景。冲担就位,挑草头的人就位——“杀”草头,挑草头,或快或慢的行走……我们演绎,@蓝色天空 却是实打实地挑草头,挑至谷垛,码放整齐。

一群人如归家的孩子,尘封几十年的农事动作,在牛山的梯田里,即刻苏醒,那些刻在骨子里的一招一式的农事记忆,复苏于眼前,再现于牛山梯田。“要闪着走”,“要前后对称”,“一边肩膀受不住了就换一边”……此起彼伏的提醒中,满是时光的回味。

农耕,乡愁,是我们牛山行不可绕过的两个词。乡愁源于何处?浅显以为,无农耕,不乡愁。再确切一点,乡愁,是在时光的积淀中,生活日渐好转之后的起初农耕体验的回味。我们这群人,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尝过苦日子,下过田地务过农,乡愁满满。



款步而行,沿石家人踩出的山路,顺势而上。菜畦平整,青绿一片,田坡处,菜地头,就连那山路拐弯处,一丛丛娇鲜欲滴的小蒜,怡然自长,山间风味,他处无寻。漫山野果,咧着嘴,掉了牙,随意捡起一颗,就是季节的味道,或酸或甜,都是原生态的风韵。

山路蜿蜒,曲曲折折,回回环环,路旁两侧,一会儿冒出随风摇曳的不知名野花,一会儿飘起或浓或淡或浅或重的果香植香;一会儿是林间“隧道”中穿梭,一会儿是坎沿孤道绝景;一会儿偶遇百年石垒,一会儿邂逅千年古藤……当真是林中穿一刻,世上已经年。

行至山腰,忽闻机械轰鸣,快步至顶。半山顶处,一挖土机正酣畅忙碌,原来,此处就势而建——修水塘。400多年来,山下人家完全靠天吃饭,所有的灌溉、饮用,全靠山泉,风调雨顺还好,一旦遇上大旱,别说田地收成,吃水都难。是故,400多年后的今天,牛山只剩石家一家人。

好在,几年前,@萍踪 发现了这里,积极宣传,再后来,@蓝色天空 积极奔走,多方努力,在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以及多方爱心人士的共建下,牛山“三通”,旧貌换新颜,牛山换了人间,成为当下的世外桃源。

挖土机依旧轰鸣,一行人兴致大增,站在宽宽的坝上,畅想牛山的明天。有人说,塘里放鱼可垂钓;有人说,坝上将来青草一片,可扎帐为营,来个夏日露营,看月亮,数星星;有人说,二合为一,一边露营一边烤鱼……好像,我们是牛山的主人一样。


走下梯田,跨进竹林,“疯癫”人回归文雅,几张照片,几个视频,记录爽心瞬间。人在竹中行,久久不肯离,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不无道理,仅牛山的一片青秀竹地,就俘获了所有人的心。

“我们站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有人在山下高亢唱响,一人起,众声和,行走在牛山的脊背上,漫步于牛山的梯田间,我们唱响牛山此季,或许,也是唱起心头的童年记忆。原以为,只是一首歌,只是一个被牛山唤醒的记忆,却不知,山下有惊喜。

屋侧路旁,一个高高的谷垛矗立,蓝天白云掩映,在十月阳光的投射下,一笼金灿。一架木梯搭在垛上,紧紧相依。抛下文雅,丢掉矜持,一群人沿着长梯,爬上那高高的谷垛。笑声,闹声,更有踩入垛中空心处的惊叫声,相互交织,打破牛山静谧,渲染山村烟火。

刹那间,恍回少年,或许,不只是我,应该是我们。我本村中人,偶为城里客,金秋十月,行走牛山,在牛山的原生态里放飞自我,回归本真。原来,不论我们走多远,归来依少年——是坦然,是通透,更是本心执着。勿论季节交替,无论时光流转,乡愁,终究是融入血脉的乡村记忆。

十月,赴一场牛山约会,在牛山的原生态中,沐浴一次身心怡然之旅,即便是片刻闲暇,足以抚慰半生。遗憾的是,未看到九秩老翁牵着三旬老牛犁田打耙,未看到梯田满稻金灿飘香,未能“哈抱子”“抱抱子”捆草头……有遗憾,才有期待,那就,把所有这些,交给下一次的牛山约会。

九秩老翁,三旬老牛@刘浩翻拍 图源/@萍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6

标签:长岭   桃源   萍踪   农耕   梯田   乡愁   田地   会儿   山路   老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