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期的中国护照:国虽弱,但护照上的“27个字”却相当硬气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蛋仔AI

编辑| 吴钢


在古代,中国就有着管理外国人进出境的制度。而这个制度的鼻祖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的通关文牒。唐朝时期,中国的外交往来非常频繁,为了管理外国人的进出境,唐朝开始使用通关文牒。

通关文牒是一种类似护照的文件,用于证明持有人的身份和合法出境意图。当时,进入唐朝的外国人都需要持有这样的文牒才能进入中国境内。这种管理制度的出现,不仅表明了唐朝的国力和文明程度,也代表了中国古代出境管理的先进性。

清朝护照:强势的27字

清朝时期,中国开始颁发护照来管理人口流动。与现代护照相比,清朝的护照形式更为简单,但却蕴含着强硬的态度。尤其是护照上的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倘到西邦诸国,不灭善缘,照牒文行”。

这27个字,虽然简短,但却显示了清朝的强硬态度和对国民的保护。这句话的意思是,持有该护照的人如果去了西方国家,必须遵守外交礼仪和法律,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这表明清朝对外国人的态度坚决,绝不容忍任何对中国的侮辱和挑衅。

这样的护照语气,无疑向外界展示了中国的国力和自信。尽管当时的清朝国力相对较弱,但他们在外交事务中仍然表现出坚定的立场和强硬的态度。

随着清朝的灭亡,中国进入了民国时期。在民国初期,护照的语气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相比于清朝护照上的强硬态度,民国护照的语气更为软弱和谦卑。

这种变化反映了民国政府的弱势和无奈。在那个时期,中国正面临着国内外的各种挑战和困境,护照上的语气也不得不随之调整。然而,将护照语气调整为软弱,并不代表中国放弃了对国民的保护,而是暂时的战略调整。

日渐增强的实力

随着中国的崛起,当代中国护照的语气逐渐变得更加强硬和自信。与民国时期的护照相比,当代中国护照上的语气更加自豪和坚定。

这种变化体现了中国综合实力的增强和自信心的提升。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重要的政治力量。中国的崛起不仅让中国人民感到自豪,也让世界开始重新认识和尊重中国。

当代中国护照上的语气变化,代表了中国人民自信心的提升和国家实力的增强。不再是过去那个被动接受和妥协的中国,如今的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积极发声,维护国家利益,为国际和平稳定做出贡献。

护照上的语气变迁折射出中国在不同时期的国力和对外政策。中国古代的通关文牒、清朝时期的护照、民国时期的护照以及当代中国护照,都体现了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立场和态度。

回望历史,我们应该汲取智慧。中国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的实力和外交政策是相互关联的。只有保持自豪感和自信心,才能实现国家的繁荣和发展。

中华民族要以开放和务实的态度走好强国之路,创造辉煌的未来。无论是古代的通关文牒,还是当代的中国护照,都是中国人民的骄傲和自信的象征。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护照   清朝   中国   时期   硬气   国力   唐朝   强硬   当代中国   语气   态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