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夫妻刷视频,意外发现隐秘潜规则:手机正在毁掉你的人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你越对什么东西感兴趣,这样东西就越容易出现在你的面前。

一个喜爱运动的人,他的淘宝中给他推荐的总是运动器具,他刷到的短视频也总是运动相关的。而一个喜欢美食的人,刷到的视频大概率也都是美食相关的内容。

然而不仅仅是这种表面的东西会有这样的现象,一些有关人的内心想法,或者认知观点,同样也会出现这种现象。

正如陕西的一对夫妻,明明刷到的是一个视频,但是两人看到的评论却不同。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专业的术语:信息茧房。

信息茧房指的是人们倾向于选择与自己观点一致的信息,避免接触持不同观点的信息,从而逐渐形成一个与外界隔绝的“信息茧房”。

从认知偏差分析,人们更容易接受与自己原有认知一致的信息。根据确认偏见,人们倾向于搜索、解释和记忆能够证实自己观点的信息。

这会形成一种“自证预测”的循环,进一步巩固自己的观点,也就更难接受其他观点,从而逐渐形成信息茧房。

还有一个效应叫做同温层效应。指的是人们倾向于与持有相似观点和价值观的人进行交流,这种聚集形成同温层。

在同温层中,群体极化会使他们的观点变得更极端,也更排斥不同的观点,加剧信息茧房现象。信息茧房会造成什么结果呢?

信息茧房会造成人们对现实的认知失调。茧房外的世界更加复杂和多元,接触不同观点能让人有更全面和辨证的思考。而过度封闭会使人逐渐失去这种能力。

信息茧房会加强对茧房外群体的偏见和负面情绪。群间偏见会导致对立,破坏社会凝聚力。严重时可能导致仇恨言论甚至群体冲突。

然而,信息茧房也有一定的积极影响。它能满足人们的认知和情感需要,提供稳定和安全感。适度的茧房有助社会管理,但过度封闭则有害。

而上述的夫妻之所以会存在这样的信息茧房,是怎么形成的呢?

这就不得不说到短视频的个性化推荐算法,短视频平台通过算法推荐与用户兴趣相似的内容。这满足了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但也加剧了信息茧房效应。

用户被动地接受算法提供的信息,陷入自我满足的循环。

短视频平台让用户易于找到观点相近的群体。

用户可以通过评论、点赞等互动方式得到认同感。同温层互动加剧群体极化,强化信息茧房,用户不再接受其他观点。短视频提供大量碎片化、娱乐化信息。

这些信息量大但质量参差,用户难以通过碎片信息形成系统认知,陷入知识的“隔离小岛”。

而且负面情绪更容易激起用户共鸣,这些负面信息易在同温层中产生戏剧性扩散。用户被负面信息包围,产生焦虑、敌意等负面情绪,进一步缩小认知范围。

短视频中也存在谣言、假信息。它们利用算法推荐轻易在同温层中传播。用户难以识别真伪,陷入虚假信息茧房,产生错误认知。

短视频的观看时长碎片化,用户难以在碎片时间内进行理性思考。信息接受更多依赖直觉,容易被标题党、负面信息牵引情绪。

短视频作为现代年轻人娱乐或者说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她的影响力可想而知,这种所谓的个性化推荐虽然是有一定的好处和作用的,但是同时也更容易让人深陷信息茧房。

短视频造成的信息茧房更难让人抵抗,很容易出现如下情况。

极化思维,陷入“圈地自萌”。虚假信息误导,影响判断。负面情绪增强,产生偏见。现实认知扭曲,理性下降。同质化思维,缺乏多样性。

就像如今越来越严重的男女对立,就和短视频脱不开联系,导致厌女的更厌女,厌男的更厌男。

针对短视频信息茧房,我们应该提高识别虚假信息的能力,保持理性。主动接触不同观点,打开视野。适时停止使用,进行自我反思。

和不同群体进行对话交流。当然,平台也应提供内容多样性,打破同质化。加强用户信息辨别能力培养。

手机短视频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便捷的获取。但用户也应注意避免陷入信息茧房的负面影响,主动打开视野,保持理性和包容,防止产生群体极化。

短视频平台也应提供更多元化的内容推荐,帮助用户建立客观、开放的认知体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同温层   视频   陕西   隐秘   偏见   负面   认知   潜规则   群体   情绪   观点   意外   夫妻   发现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