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因为风貌带 爱上益阳城

视频加载中...

宋姗姗 蒋涛 徐双 邱琳

9月底的资江河畔,暑气渐消,迎着朝阳,不少跑友沿着资江风貌带畅快奔跑。在三国文化走廊,临时起意加入跑步队伍的吴先生说:“看大家都在一边运动,一边欣赏两岸美景,很受感染,忍不住跟着跑了。你看这文化走廊,多气派,听说是全世界最长的,在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呢!”

白鹿湾广场夜景。

作为益阳资江风貌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后一个项目,三国文化走廊将于近期正式完工。资江风貌带全长12.3公里,总投资近50亿元。

2016年2月,益阳市委、市政府组建资江风貌带建设指挥部全面启动建设,7年时间,一条连通南北的益阳城市西环线,一条西起青龙洲大桥、东至清水潭大桥下游、北到五一路、南抵滨江路的资江风貌带终于完整展现在世人眼前。

重塑“资江十景”铸造“文化品牌”

益阳这座有着2000多年历史的城市,文脉绵长。

北滨江路。

悠悠资江水,孕育了益阳古城独特的三国文化、简牍文化、码头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等多元文化,催生了现代工业与商业文明。资江风貌带沿线遍布着将文化与产业深度融合的明清古巷、荟萃三国文化的古迹走廊、尽览资江十景的创意浮雕墙、彰显地域人文的三周文化广场、体现明清时期科举文化的文昌广场、强化城市文化空间概念的白鹿湾广场、感受风吹落花香两岸的十洲公园,还有陈列春秋战国时期文脉的兔子山遗址公园、展示银城文化传承的龙洲书院和故城遗址等文旅地标,人文荟萃,风光旖旎。

地以人传,城以景闻。一个城市的人文景观,蕴藏着丰富的历史和民俗风情,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坐标,是一个城市的集体记忆。益阳人无法抹去从小听长辈讲“资江十景”的掌故,那些盛景镌刻于益阳地志:关濑惊湍,志溪帆落,会龙栖霞,裴亭云树,白鹿晚钟,庆洲渔唱,西湾春望,碧津晓渡,甘垒夜月,十洲分涨。

北风貌带。

物换星移,沧桑变迁,古人咏叹的资江十景诗文穿越千古,流传至今,很多地点样貌却日渐鲜为人知。资江风貌带建设之初,就是想要唤醒沉睡的历史,再现益阳旧时模样,打造益阳的“清明上河图”,弘扬益阳的历史和文化特色。以“寻找城市历史痕迹,重塑城市文化品牌”为理念,将部分特色老建筑保留,改造完善配套设施,同时根据景观分区需要新增具有现代感及文化主题的服务性建筑,形成焕然一新的景观效果,不同时期的建筑风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体现出城市建设及文化的延展性。资江风貌带这条独特的风景线,与城市发展紧密相连,推动城市文化传承、经济发展、品质提升。

资江风貌带整体鸟瞰图。

益阳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著名三国古战场,历史底蕴积淀深,挖掘利用潜力大。关公单刀赴会的故事流传极广,鲁肃堤、龟台山、诸葛井、马良湖等三国遗址也保存完好。在此基础上,青龙洲公园立足于挖掘场地文脉,打造成了一个具有三国特色文化的江心公园,自去年底开园一直游人如织,广受好评。即将完工的三国文化走廊项目,更是致力于为市民提供一个深入了解三国历史、感悟三国文化魅力的好去处,围绕“千年益阳城、单刀赴会地”整体形象定位,主要由亭台楼阁、船篷轩和文化墙三部分构成。文化墙设计长度2530米,由三国成语、三国故事、名家书法等约694幅浮雕画组成,为我国已知最长的文化墙,既彰显了益阳三国文化底蕴和千年古城内涵,同时对改善益阳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有着重要意义。

建设“两岸十景”提升“城市颜值”

每当华灯初上,霓虹闪烁,美轮美奂又充满诗情画意的资江两岸让市民和游客赞叹不已。一位曾在益阳任职的领导谈到他多次私访资江风貌带时的感受:“晚上到处灯光闪烁,一派安乐祥和景象,市民与游客脸上洋溢着幸福感、获得感,显示出千年古城的生气、活力与发展张力。”

斗魁塔夜景。

这是如今目之所及的资江风貌带,但是七年前,资江两岸不少路段都是杂草丛生,坑坑洼洼,晴天扬灰,雨天泥泞,一到汛期便有漫堤的风险。以打造产业带、生态带、安全带、休闲带、文化带为目标的资江风貌带,是益阳市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民生项目。建设内容重点为“水、岸、路、园、桥、隧”六个方面,分别为益阳城市西环线(青龙洲大桥、白马山路延伸线、虎山路)、南北滨江路、扬帆路、资江风光带提质改造、迎宾东路提质改造。其日益完善的过程,便是整个城市面貌逐渐升级蝶变的过程。

2019年开工的北滨江路会龙山大桥至西流湾大桥段提质改造工程位于益阳老城资阳区中心地段,人口稠密,房屋破旧,原有道路狭窄、路面破损,雨污管网混乱不畅,管线杂乱无章,供水、排水、光缆、电缆及变压器移装量大。施工管理负责人刘胜男说:“按照轻重缓急、统筹推进、分步实施、加大投入的原则,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品质管理,终于圆满完成施工任务,非常不容易!”北滨江路会龙山大桥至西流湾大桥段的建成,串联起资江风貌带景观区域,进一步提升了资阳区的城市形象,并对资江北岸滨江区域的联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精雕细琢的文昌阁是资江风貌带上一颗闪亮的明珠。

烽火台。

文昌阁为资江风光带提质改造工程的一部分,位于资江北岸江堤之上,工程于2018年10月破土动工。项目主体由一楼两亭三位一体的建筑构成,取古代科举三甲之意,祈福益阳文运昌盛、人才辈出。文昌阁内建筑大部分为木质结构,木质结构间没有用到一颗钉子,均采用中国传统接榫工艺打造连接,且美轮美奂的阁楼内彩绘均由工匠手工绘画上色。阁楼各部位的彩绘共计800余幅,面积约600平方米。

南滨江路。

“钢铁巨龙”青龙洲大桥是资江上方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2021年7月16日竣工验收的青龙洲大桥,是全球首座采用钢—UHPC组合矮肋桥面板的自锚式悬索桥,该桥在保证整体强度的情况下有效降低了自身重量、延长了使用寿命。青龙洲大桥是益阳市“十三五”规划期间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对完善益阳市城市路网,改善两岸交通,缓解现有城市交通压力,加速资江两岸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益阳主动融入长株潭城市交通群至关重要。

抓好“生态治水”打造“海绵城市”

“生态理念”是贯穿整个资江风貌带建设的重中之重。以“一水”“两岸”“两路”“五桥”“十景”为建设重点的资江风貌带及城市西环线建设综合工程,是集防洪保安、生态观光、城市交通、休闲健身和产业园区开发于一体的重大民生工程,为益阳抓好“生态治水”、打造“海绵城市”做出了先行尝试。

青龙洲大桥航拍图。

资江风貌带项目多位于资江河畔,受中央、省环保督察及各级河长办等部门的高度关注,在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河道管理等方面要求极高。为高位推进项目建设,守住“生态”与“安全”的底线,资江风貌带建设指挥部始终坚持由常务副市长任项目指挥部指挥长,由市人大常委会一名副主任担任常务副指挥长,由市政府一名副秘书长及市城投集团董事长担任副指挥长,各职能单位技术人员以及市城投集团抽调的员工常驻。前后历经领导异动,但各项目建设过程中践行生态理念、严格质量把关的决心没有变,市城投集团恪尽职守、孜孜以求的责任感没有变,承建方中交二航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没有变。各方始终坚持风貌带景观工程和谐统一,打造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好场所,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为了保证每一个节点都有益阳特色、符合未来发展定位,指挥部邀请众多设计师做具体规划,众多名家做方案指导,并将生态理念贯穿项目始终。每一处规划设计,无不蕴涵着资江风貌带建设者们对历史尊重、对未来负责的情怀与使命。

三国文化走廊铸铜浮雕。

资江风貌带(北岸会龙山大桥至龙洲大桥)提质改造项目结合新时期生态城市建设要求,对驳岸重点实施“三改”原则,即“竖改坡、直改曲、硬改软”。项目建设施工之前,便对其防洪能力作了充分论证和提升规划,取得了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行政许可判定。按照“海绵城市”理念建设,尽可能多的保留绿地,增强自我调节功能,上千种花草树木,哪个地方种什么,都经过充分论证,并在生态河道建设和水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

传统的边坡工程加固措施,大多采用坚硬的砌石及喷射混凝土等灰色工程,破坏了生态环境的和谐,与资江风貌带“海绵城市”的建设理念相悖,经过多方多次讨论研究,决定在资江风貌带路基填筑中加入生态格宾网材料后,再分层填筑,最后铺筑草皮,种植乔、灌木。生态格宾网由高镀锌钢丝或热镀铝锌合金钢丝编织而成,具有很好的柔韧性、透水性、耐久性以及防浪能力等优点,而且具有较好的生态性。施工方项目负责人马威介绍,这样既可防止河岸遭水流、风浪侵袭而被破坏,又保持了水体与坡下土体间的自然对流交换功能,实现了生态平衡,既保护了堤坡,又可增添绿化景观。

文昌阁夜景。 盛有为 摄

益阳人民珍惜这些历史遗产,资江风貌带建设者们将写好这篇新时代的文化篇章,使之成为提升益阳城市形象的又一张烫金名片。

(原载《湖南日报》2023-09-27日05版)

(文中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资江风貌带建设指挥部提供。视频制作:宋姗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益阳   益阳市   风貌   国文   大桥   青龙   两岸   生态   湖南日报   城市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