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我国飞机发出求救信号,俄罗斯拒绝,美国军事基地却施救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9年,当川航3U8633的整场空难过程被搬上荧屏以后,让人直观感受到了空难所带来的惊心动魄,然而像如此紧急的突发情况在1993年也曾上演过,结果比此次飞机失事更为严重。

1993年4月6日,一架名为MU583号航班的中国东方航空客机,在飞往洛杉矶国际机场的途中突然发生了意外,失速警报的触发,让235名乘客和20名机组人员命悬一线。

作为机长的刘建平第一时间想到了迫降,可是当我方向苏联发出施救请求的时候,竟然惨遭了对方的拒绝,千钧一发之际只得向美国军事基地发出了求救信号。

那么,当年MU583班机究竟为何出现了致命事故?一向与中国交好的苏联,拒绝施救的背后又有着哪些缘由?本次事故最后又造成了怎样的结果呢?

噩梦一般的记忆,回忆录再现当年险情

2013年7月,《羊城晚报》出现了一篇带有回忆性质的文章,全篇内容是一位华人乘客在1993年4月6日,乘坐中国东方航空MU583的具体场景。

而这艘由上海飞往洛杉矶的航班,却在整个过程中出现了严重的飞行事故,撰稿人用惊心动魄、九死一生、噩梦一场等词语构造了恐怖氛围,为世人重现了当年险情的紧急危亡时刻。

1993年,麦道MD--11型客机可以说是众多游客的首选,因为所有人对它的印象都是机舱宽敞,座位十分舒适,哪怕在整个飞行过程中也会给人如履平地的自在感。

可是重大变故总会在人们意料不到的时刻出现,就在飞机乘务人员向乘客发放入境卡后,众人挥笔还没来得及填写,整架飞机就猛然出现了一阵抖动,所有人的心不由得被提了起来。

紧接着严重失控失重的状态,就出现在了每一位乘客的身上,机上乘务人员也立马意识到了情况不妙,可是还没有来得及做出反应,整架飞机就直直的向下方快速坠落着。

“整个人像宇航员一样失控漂浮,紧接着再次自由落体”,这是空难亲历者再次回忆时所给出的描述,显然当时飞机内部已经乱作了一团。

一时之间整个机舱内的哭声、叫声、埋怨声不绝于耳,飞机每下落一米乘客便明确地感受到离死亡近了一分,失去生命的恐怖已让所有人无暇顾及身体撞击重物所带来的疼痛感。

可是就在全体人员以为必死无疑时,足足往下掉了三次的飞机,却没有像想象里的那样直直扎进大海,反而在离海面仅有一两千米的地方奇迹般的缓缓上升了。

可是众人还来不及高兴,机舱内的惨状再次让人头皮发麻,只见四周躺着因为撞击而横七竖八躺在过道和座椅上痛苦呻吟的乘客,甚至因为皮肤被划破而流出的血迹,也四处可见。

最让人感到心慌的是,很多人躺在那儿失去了动静,他们的生命体征也一度让清醒的人士担忧,可以说当时整个机舱既像是作战的场地,又像是充满血迹的“坟地”一般。

“有医护人员吗?”“赶紧来看看这个人不行了”,一时之间整个机舱内充满了求救声,可显然无论是机务人员或是诸位乘客,身体状况都不容乐观。

就在大家互相救助之时,飞机里的照明灯突然全部熄灭了,这种氛围远比当时忽闪忽闪的状况更加让人心焦,死一般的寂静又让刚刚死里逃生的众人想到了死亡二字。

“飞机遇到重大故障,正在联系准备迫降”,好在大家这次并没有迎来新一轮的生死考验,广播里突然传出来的机长的声音,就像一束温暖的光照在了大家的身上。

接下来就是漫长的等待,众人都在默默的数着秒数期盼着奇迹的发生,不知过去了多长时间,所有人目不转睛盯着的广播再次传来了声音。

“飞机准备在美国军事基地迫降”,听到这句话以后机上所有成员都深深的叹了一口气,奇迹的发生让很多人眼里不由得充满了泪水,迫降才意味着是真正的死里逃生了。

只是大家不知道的是,机长在请求迫降的整个过程当中,心里究竟经受了怎样的挣扎、痛苦和焦灼,因为这200多名人士差点就成为了无法进行施救的“被弃者。”

意外行为造成险情,求救却被苏联拒绝

MU583号班机是1991年出厂的,这也就意味着它距离事发已经有了两年的机龄,总飞行时间在当时也已经达到了4810个小时,按理来说发生飞行事故的概率是极低的。

MU583在中午12点从上海起飞以后,长达六个多小时都是平稳的状态,到达北极圈的白令海上空时,飞机的整体飞行高度已经达到了33000英尺,空速也已有298节。

可是本不应该出现的变故却在此刻发生了,大约六点钟左右,驾驶舱内的一名机组人员在拿文件时,不小心碰到了驾驶舱内的右侧襟翼控制杆,这可是一个致命的错误。

当这位机组人员还没来得及反应时,刹那之间飞机的俯仰角就整整增大到了9.5度,飞机因为缝翼放下后产生的巨大力矩而被迫失去了直线飞行状态,紧接着更为致命的是失速警报也被触发了。

意识到了情况不妙,原本在客舱内休息的机长刘建平第一时间冲向了驾驶舱,可是过程当中因为机身的摇晃,被利物划伤了手臂,一时之间鲜血直流。

而另一边副驾驶还在死死地把控着操纵杆,因为飞机的自动驾驶仪无法成功介入从而操控飞机,为了能够挽回失控局面,副驾驶自始至终都没有选择放手。

就在这时,副驾驶突然发现飞机的襟翼手柄依然处在启动状态,本以为拉回手柄能够改变飞机俯冲局面,可不料此举竟让飞机的整个俯角达到了24.3度。

作为机长的刘建平顾不上受伤的手臂,被高高抛起又重重落下的他明白,唯有快速冲到驾驶舱才能够寻到破局的办法,并且根据下落速度来看,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千钧一发之际,刘建平踏着紧急的警报声冲进了驾驶舱内,很快他就和副驾驶两人发现破局的关键在自动驾驶仪上,最后也正是它的成功介入,才重新让飞机的飞行角度趋于了正常。

可是紧急情况还是没能完全解除,一是飞机上的设备损坏极为严重,任何一个组件不工作都可能再次造成险情,二是飞机人员受伤严重,应尽快得到医治。

于是机长刘建平立马发出求救信号,当时他的理想迫降地点是在苏联,一方面考虑的原因是飞机与地面的距离,另一方面则是苏联当时和中国的友好关系,更有利于救助伤员。

可是结果却出乎他的意料,因为苏联方面在得知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竟然选择了拒绝,要知道当时的情况是非常紧急的,每晚一秒,机上全体人员的生命就更多一分被消耗了。

根据后来的结果来看,苏联的拒绝仿佛也有着十足的理由,因为那时苏联刚刚解体不久,它的解体不仅仅影响着世界格局,同时也使得本身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得到了削减。

并且苏联的解体多多少少对中国也有着影响,毕竟多年来两方可以说是重要的盟友,更是互相合作的伙伴,但是这个战略关系也随着解体的局面,逐渐失去了原本的分量。

当然,当时机长刘建平并没有心思和精力考虑到这些,他要做的是尽快将其排除,并找到另外一个适合迫降的地点,可当时的情况却不容乐观。

不可否认的是,当中方的求救信号发出以后的确得到了多达20多个国家机场的回复,也纷纷承诺会给予中国救治措施,可是这些回复地因为机场太远或太小,统统不适应迫降条件。

机长刘建平面对此种情况可以说是心急如焚,但拥有8535小时飞行经验的他也在心里隐隐感觉到,国家也在为众人寻找破局的方法,他只能稳住心神将险情再次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果不其然很快自己就收到了消息,而最终决定降落的机场是位于阿留申群岛中谢米亚军事基地,这正是美国的地盘,可是迫降条件依然十分有限,危险还在持续存在。

放手一搏迫降,伤亡情况严重

值得一提的是,当初美国之所以同意让MU583航班,在谢米亚军事基地迫降,是因为我国通过外交渠道与其展开了磋商,最后美国也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才做出了此番决定。

虽然当时谢米亚空军基地是距离MU583最近的一个地点,但是它的迫降条件却非常差强人意,所以巨大的压力再次给到了身为机长的刘建平。

“这个机场很小,跑道不够长,请做好自救准备”,考虑到难以克服的外在环境,刘建平在选择迫降之前,通过广播向广大乘客进行了嘱咐。

要知道对于当时的飞机而言,机场的大小和跑道的长短都是影响其平安降落的外在因素,谁也无法保证原本已经损坏严重的飞机内部,最终能否成功放下起落架。

尤其是当时又下起了大雨,更是属于雪上加霜一般让可见度降到了最低,刘建平明白如果再在上空盘旋下去,那么也只有死路一条,如今也只得放手一搏了。

只是当无数乘客听到机长的喊话后,仿佛得到了“死刑判决书”一般,原本稍稍放下的心又被提了起来,以至于机组人员给出的自救方法都没能完全记住。

甚至在迫降之前,无数乘客都纷纷捡起纸笔写起了遗书,虽然当时飞机上漆黑一片,但未知的绝望却折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原本的哭泣和哀叹声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被寂寞无声取代了。

当时刘建平和许多乘客一样身疲力竭,可在下降过程中依然打起了12分的精神,最终在八点二十分左右,MU583航班终于平稳地降落在了谢米亚空军基地。

但是当时的谢米亚空军基地依然是处于漆黑一片的状态,因为当年美国虽然愿意让我方降落,可为了保密需要只是让美国士兵手持手电进行引导。

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冲向了飞机舱内,机上人员根据受伤程度的不同而分批走下飞机,从现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大多数人都是被担架抬上了救护车。

根据最终的治疗结果发现,整场事故共造成了53人重伤,156人有着不同的受伤程度,甚至有一名乘客在飞机着陆后就不治而亡了,两星期后另一名乘客也因为伤情严重而离世。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的机长刘建平伤势也极为严重,飞机停稳以后他已没有办法自主离开驾驶室,而只是嘴唇惨白地坐在那里一动不动,依然保持着手握操纵杆的姿势。

“他手握操纵杆,就像一尊英雄雕像”,这是当年一位亲自参与救护的人员,看到机长刘建平以后给出的评价,单从他手握操纵杆的姿势,就能够让人联想到他在英勇救机时的不易。

可能与之形成对比的,会是那个无意间触碰到了襟翼手柄的机组人员,可如果根据最终的事故调查结果来看,问题并不单单出在他一个人身上。

首先就是道格拉斯飞行器公司,对整架飞机进行设计时存在缺陷,这个缺陷主要就体现在手柄的设计方面,因为它极其容易被误碰,从而导致缝翼在巡航阶段被放下,造成悲剧。

这也就意味着此项隐患是一直存在的,只不过最终体现在了MU583班机上面,当然根据整场事故来看,飞行员也的确缺乏飞行意外的改出训练等一系列应急管理手段。

好在最终MU583将事故的严重率降到了最低,这也算是不幸当中的万幸,而如今该飞机也已经被彻底拆解,因为着眼于之后的情况来看,该机依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隐患。

在2016年4月份时,当初MU583航班空难的亲历者就与全体乘务人员进行了重聚,再次回忆起当年的险情还是会心有余悸,好在他们最终都平平安安,能够在多年后推杯换盏。

因此无论是MU583的机长刘建平,还是2018年3U8633的机长刘传建,他们都是当之无愧的英雄,这种精神品质的达成不仅仅源自职业素养,更是永不放弃的无畏精神。

在生活中令人始料未及的险情确实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放弃对生的希望,生死关头临危不惧、果断应对才是英雄本色,或许这也正是人们所说的专业能够化解危难,创造奇迹吧!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5

标签:美国   苏联   飞机   操纵杆   军事基地   机长   险情   机舱   俄罗斯   乘客   信号   事故   人员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