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李佳琦直播京东采销再降1500元,“全网最低价”只是传说?

今年“双11”提前启幕,“全网最低价”再次成为多家电商的卖点。围绕“全网最低价”的争议也已出现。

10月24日,“京东采销喊话李佳琦”冲上微博热搜。京东采销人员在朋友圈公开喊话李佳琦“二选一”。该工作人员表示,京东收到了品牌海氏的律师函,被投诉某款烤箱价格低于李佳琦直播间售价,违反李佳琦直播间要求品牌签署的底价协议,并要求赔偿巨额违约金。

随后,李佳琦所在公司美ONE和涉及品牌方均否认了“底价协议”。不过“李佳琦公司美ONE合同细则曝光”“李佳琦直播间的底价协议合理吗”“反垄断办回应李佳琦被质疑涉嫌控价”等热搜将“全网最低价”的争议推向高潮。

今天(27日),“看完李佳琦直播京东采销再降1500”登上热搜榜,再一次引发网友对“全网最低价”的议论。

据媒体报道,京东采销直播间随时对标其他直播间价格,并进行现场调价。该直播间的主播在看完李佳琦直播后说:“这台学习机,我刚刚看到对面(李佳琦直播间)卖4599,今天放一波狠价,直降1500,2999抢一波。”

对此,网友纷纷表示,降得好!大家只关心哪里价格低,越低越好。

有没有办法找到真正的“全网最低价”?为什么有些商品“双11”价格反而比平日更高?“全网最低价”并非最低怎么办?一起来看看专家和消费者的说法。

有没有办法找到真正的“全网最低价”?

深谙“双11”规则的资深“剁手族”陈小姐提醒,某个时段的“全网最低价”未必是真正的“全网最低价”,“如今的‘双11’与10多年前的完全不同,一件商品价格多变,‘最低价’可遇不可求。”

陈小姐坦言想要找到真正的“全网最低价”很难,“‘双11’期间的促销太多了,今天可能是平台补贴直降,明天可能是直播间领优惠券促销,后天又是跨店满减或专项品类大促……花大量时间精力,也未必能找到‘全网最低’。”

她建议,消费者可以选择那些提供“价格保护”服务的商家和店铺。“价格保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平台跟踪商品价格变化,承诺为买贵了的消费者提供“补差价”服务。

为什么有些商品“双11”反而比平日贵?

主要问题是“原价”不清。

“先涨价再促销”在历年“双11”中一直被诟病,如今随着“双11”启动时间越来越早,在长达数周的活动周期中,商品的“原价”到底是哪个,别说消费者搞不清,平台也会以各种促销方式模糊。

比如,同样的“原价”在不同促销条件下,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以一件定价399元的商品为例,如果按照“同店满300减50,最多减50”的促销规则,该商品的实际成交价是349元。如果按照“跨店每满300元减50元”的促销规则,那么该商品经过凑单(比如加购一件标价201元的商品),实际成交价是332.5元。那么,这件商品在“双11”活动周期中,前一周先参与“跨店满减”促销,后一周则提供“同店满减”优惠,它到底是涨价了还是跌价了?这些促销中的“原价”又是什么呢?

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同店满300减50,最多减50”与“跨店每满300元减50元”数字相类似,且商品定价也没变,就以为不存在“先涨价再促销”的现象。可比较不同结算价格可以发现,这件商品其实涨价了。

“全网最低价”却并非最低,怎么办?

根据《价格法》第十四条第四项“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规定,当主播或平台打出“全网最低价”“史上最低价”的招牌,或者用虚构原价、虚假优惠折价等方式吸引消费者购买,而实际上没有达到宣传的情况,就属于经营者利用虚假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条件,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的行为,该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的规定。

同时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规定:“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的,应当按照消费者的要求增加赔偿其受到的损失,增加赔偿的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的价款或者接受服务的费用的三倍”,消费者可以通过向销售者提出赔偿,或者依据证据向物价部门投诉举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等方式,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全网最低价”真有利消费者吗?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表示,“全网最低价”本身很难完美实现,除非给“全网最低价”配备一个规则,那就是“不能转售,否则没有质保”。比如,海氏说,京东自掏腰包降价,相当于京东是二次转售,我们不负责保修。如果将这一军,京东平台上的海氏产品一个都卖不出去。

刘远举认为,只有通过拒绝质保,实现约束消费者,才能真正做到严格地控制渠道、控制价格,搞出“全网最低价”。所以,“全网最低价”这种控制价格的机制,看似很不错,但实则很难完美实现,甚至会损害消费者利益。

“全网最低价”是不是伪命题?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全网最低价是一个伪命题,“大多数品牌都会要求各大平台统一报价,因为单一平台最低价会扰乱品牌自己的价格体系”。而且消费者想比价也不容易。

电商从业者俞宏兴在朋友圈里记录了他的另一个观察:“现在一个商品,如果你不是特别熟悉,你很难去比价……感觉是不是品牌方都鸡贼了,根据不同平台和渠道,放了不同的品,看着都一样,型号不太一样,价格也不一样。所以,感觉所谓的全网最低价,或者价低李佳琦直播间。其实,你很难评估是不是最低价。”

归根结底,买的不如卖的精。鉴于此,派派君建议,消费者千万不要被“全网最低价”“30天内最低价”等标签迷惑,选购时既要货比三家,更要理性消费。

(参考资料: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新闻周刊、经济观察报、新华网、人民网、新京报、上海网络辟谣、@白鹿视频等)

话题主持 | 记者 郑宗敏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樊美玲

校对 | 潘丽玲

编辑:郑宗敏

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最低价   底价   经营者   原价   消费者   规则   品牌   商品   价格   平台   李佳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