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78.25岁的“顾客留言本”

许多老牌饭店里都有一件宝:门口台子上厚厚一本顾客留言本。菜品味道咋样?服务态度如何?或寥寥一两行,或密密几百字,吃客写,店家看,两头都盼着越来越好。

社区里,面向长者的餐饮服务办得好不好?我们请来半淞园路街道的四位老人家开了个座谈会:他们是车中居委81岁的戴先生、西三居委77岁的金阿姨、徽宁居委75岁的高先生、家住陆家浜路百汇公寓80岁的臧先生。他们满意不满意?最看重什么?畅所欲言,有啥讲啥。

这本平均年龄78.25岁的“顾客留言本”整理出来,有些意料之中,有些意料之外。

“味道第一”

——车中居委81岁的戴先生

“对社区食堂菜品的要求,按味道、数量、品种来排名的话,味道第一!”戴先生81岁了,依然中气十足。

他和老伴生活在车中社区,每周一、三、五小孩来一起吃晚饭,此时家里会像模像样烧一顿。反而中午,老两口懒得烧时,偶尔就在外面吃,社区食堂便在其中。一般一顿15—20元。每月有50元助餐券,每天可以分两次用10元。这补贴他主要有两个用场,一是社区食堂吃饭,二是到挂牌长者食堂的市场餐饮店里买东西。

“现在各区都有社区食堂,我原来是住在杨浦区的,后来搬到这里,很多同学住在杨浦区、虹口区,大家有时候群里会七嘴八舌聊聊比比。”戴先生说。

他很喜欢位于西藏南路近徽宁路的长者食堂,主要原因是规模比较大,用戴老的话来说,“像模像样”,既能用补贴券,味道也好。

“其实那里不仅仅是面向老人的,白领小青年都能去吃。人流量大了,流水就快,菜肴品种就多,我觉得蛮好的。年轻人多了,氛围也挺好。”在他看来,能用助餐券是一方面,但现在退休工资收入不低,选择去哪家社区餐饮店吃的权重因素,并不仅仅考虑那5元钱补贴,而是综合考虑品种、价格、味道、环境。

“我认为,社区食堂要办,内容要大于形式。”可能因为至今仍发挥余热担任小区业委会主任的关系,戴先生提纲挈领,再一次强调食物味道的重要性。

这时,旁边人提到有家社区食堂味道蛮好的,戴先生对此却摇摇头,“这家我知道的,路远,不太去。虽然味道第一名,但是特地跑过去,我还不如到隔壁吃碗面,辣酱面、盖浇饭也不贵”。

看来在他这里,“味道”排在“去吃”原因的第一位,“距离”排在“不去”原因的第一位。毕竟年纪大了,路程太远确实不合适。

戴先生的话引起大家的共鸣,现在许多老夫妻相伴的小家庭,两个人烧饭,花的时间、精力有时真不如到外面吃一顿,而且自己烧也不一定便宜。美味和距离兼得,是他对社区食堂的要求。

“琳琅满目也是一种乐趣”

——西三居委77岁的金阿姨

“街道发的75岁以上老人优惠补贴,可以通过手机消费,也可以现场刷卡,我家里一共3张这样的卡。”金阿姨说,“我妈妈今年98岁,第一个享受,我先生比我大半岁,他前年起享受,我去年起享受。”

“其实现在家里不缺这50元,但是心里很温暖。”她说,有一种存在感、幸福感。

金阿姨大多选择在大富贵消费,而不是去街道自建的社区食堂。

家里3个人有3张卡。有些熟食点心购买时可以享受优惠,上午一次、下午一次,一共可以优惠30元。大富贵东西蛮多的,点心就有淡馒头、肉馒头、烧卖、条头糕、粽子;菜也不少,醉鸡、烤鸭、酱鸭、叉烧、炒酱、拌马兰头。买回来很方便,虽然有一点路,还吃得消,就当锻炼了。她算过,每天跑两个来回的话,微信计步有5000步以上。

金阿姨也是她家大楼里的志愿者之一,居民有啥需求、建议都会跟她说,这次她就是代表大家来提建议:希望补贴卡的使用范围再广一些,给年纪大的老人多些方便。

原来,有些餐饮店只能手机现场扫码使用补贴,不能用卡。如此,不方便出门的老人就不能让小辈或邻居代买了。

此外,越来越多的老字号来半淞园路街道落户,如邵万生、沈万三等都是质量过硬的老味道,大家都很高兴。如果老年人的福利优惠能在更多店里使用就好了。

“能走自己走,在附近街道逛逛,吃什么买什么自己挑选,琳琅满目也是一种乐趣。”金阿姨说。

言下之意,可使用助餐补贴的餐饮店更多一些、可选择的品类更丰富一点,或许比盯着一家社区食堂顿顿吃,更符合老人“翻花样”的心意。

“量不要太多,品种多点”

——徽宁居委75岁的高先生

还没开口,高先生先掏裤兜,摸出一张皱皱的收银条小票,上面印着:“菌菇素浇面,18元,优惠5元,实付13元。”

“看,这是我昨天去大富贵吃的一碗面。”他说,年纪大了不适合吃大鱼大肉,跟爱人一起去买,带个饭盒子,两个人一人一半,中饭就解决了。两个字,“乐惠”。

从生活习惯上说,他其实不怎么喜欢到外面吃,楼下就有小菜场,很方便,烧菜烧到一半葱没了,跑几步就能买到。

今年75岁的他,刚开始用助餐补贴卡,因为有补贴,出去吃的频率就高了,不过一般优惠用完后,就不去了。实在有情况,比如来不及烧饭,再去外面吃。

他也喜欢大富贵,8元钱8只大馒头,2.5元1只菜馒头。老字号讲究质量,肉也好、菜也好,信得过。除了大富贵,他去馨逸养护院地下一层的食堂吃过一回,价格约20元一顿,拿着托盘跟着队伍一路自己选自己拿。

“养老养老,吃很重要。”高先生坦率地说,餐品质量第一位。质量好的大家认可,质量不好的话,就算5元吃到饱,他也不会选。

他理想中的供餐,是量不要太多,因为年纪大了吃不了多少,吃撑了不舒服,但是品种可以多点。

他说,现在烧菜已经有点吃力了,认真烧好一顿中饭,一上午两个小时要交给它。所以家门口的就餐点挺重要的,不管是街道自建,还是挑选符合条件的餐饮店,希望它能越办越好。

“饭菜软烂,不受欢迎”

——百汇公寓80岁的臧先生

“社区食堂、送餐我都吃过,这边食堂六七天不重样的,送餐也有多种选择,有15元钱一客,也有20元钱一客。”臧先生对此挺满意。

不过,他对食物也有自己的要求。“饭菜比较软烂的话,在我这里不受欢迎。”他说,有些供餐方考虑到老人牙口不如以往,烧制时间长一点,其实每个人的需要还是不一样的,他就觉得太软烂的菜不好吃。

栏目主编:龚丹韵 题图来源:AI制图

题图说明:老年人对社区餐饮服务的满意度主要取决于菜品味道和质量,他们希望有更多的选择和品种,同时也注重餐饮店的距离和方便性。

来源:作者:彭德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1

标签:杨浦区   富贵   食堂   阿姨   顾客   街道   味道   品种   老人   餐饮店   社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