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 龙溪虎:大唐歌妃许和子

许和子雕塑

永新位于赣西边陲井冈山脚下,历史悠久,名人辈出,历史上出了二位著名的永新娘子,一位是中国第一位女红军——贺子珍,在井冈山时期是一位女中豪杰,人称“井冈女杰”;另一位是历史上尘封久远的盛唐第一位女歌唱家——许和子,有大唐金嗓美称,在盛唐时期演绎了“一曲值千金,惊为天上音”的音乐传奇。

音乐世家 天资聪慧

许和子,别名子和,吉州永新人(今吉安永新人)。唐代音乐家段安节曾在《乐府杂录》中记载了她的生平。根据《乐府杂录》记载,许和子为吉州永新县人,《永新县志》记载“许和子,又名子和”。从目前史料来看,许和子生卒年没有明确的记载,但可以从一些零星史料的记载中,推算出许和子大概出生在开元初期,生活在开元、天宝及唐肃宗时期。

许和子出生于永新的音乐世家,父亲曾经是一位乐工,深受家庭环境的影响,从小就喜欢唱歌,经常跟随父亲学习音乐,受过系统的音乐训练,日复一日练就了一副“金嗓子”,开启了其非凡而又坎坷的音乐生涯。许和子天生丽质,具有音乐天赋,《乐府杂录》记载许和子“既美且慧,善歌,能变新声”,也就是说许和子长得美丽聪慧,是一个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孩,并且善于唱歌,对音乐具有独特的感悟,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善于表达音乐的思想和意境。这些与生俱来的素质为她以后在音乐上的高超造诣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

选召入宫 古调新声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国力强盛、万邦朝圣、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的一个时期,并且十分重视礼乐对百姓的教化作用,专门创设了用以管理宫廷歌舞演出以及杂技表演的教坊。教坊为了满足唐朝帝王的喜好,经常到民间大量征召有歌舞音乐才能的艺人。唐玄宗对于歌舞音乐的喜爱尤为突出,他特别精通音乐旋律,热爱音乐,并在梨园专门设置了训练乐工的机构,挑选了三百个优秀艺人,亲自讲授琴技、歌技,号称“皇帝梨园子弟”。在唐玄宗的影响和鼓励之下,上至官宦人家下至平民百姓都喜好音乐,到处呈现出“六么水调家家唱,白雪梅花处处吹”的喜人景象。在这样歌舞文化繁荣的社会环境影响下,许和子的音乐才华得以充分展现,并为其最终站立于唐朝艺术界的金字塔顶端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唐玄宗

许和子虽然有一副天生亮丽的金嗓子,却生活在偏远的山区永新,与唐朝都城长安相距千里,但最后走红于唐朝都城长安,人生逆袭之路可谓历经艰险。《乐府杂录》记载:开元末选入宫,即以永新名之,籍于宜春院。这清楚地说明许和子本来是一位民间艺人,因音乐艺术出众,在开元末年被征选入宫,成为一名宫廷歌伎,并以其籍贯永新命名。她凭借自己很好的音乐天赋条件,在音乐老师的指导下,虚心好学,不断学习和研究乐谱,很快成为宫廷中一名优秀的歌手。入宫不久便被选入宜春院,被冠之以“内人”的称号,经常在皇帝面前演唱,受到唐玄宗的极力追捧和赏识,曾将其歌唱的小调称作“和子调”,从而奠定了许和子唐代音乐界的地位。永新至今有一个关于许和子进宫的美传,相传唐开元年间,当时已声动永新的歌唱家许和子初入宫时,随身携带了一些永新特产:橙皮、酱姜、蜜茄、酱萝卜。初次来到都城长安人生地不熟,对于遥远的家乡,许和子只能以一袋袋家乡特产来缓解对家乡的思念之情。独具风味的橙皮、酱姜、蜜茄、酱萝卜不仅陪伴许和子度过宫中时日,而且有助于她舒展歌喉。相传,许和子长期食用家乡的橙皮和蜜茄,使得她的歌喉如夜中皓月般清亮,浑洪有力,极具技艺,便有人称许和子为一代歌妃。一次皇后娘娘头昏不已,因酱姜对于治疗头痛头昏有奇效,许和子便将其献给皇后,皇后服用酱姜后,头昏顿时消散,李隆基便下令,将永新四大特产作为贡品,此令一出,顿时轰动整个京城长安。永新四大特产也因此以许和子为名,被誉为“和子四珍”,2008年被列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大唐王朝经济文化繁荣,音乐的发展闪耀夺目,其中声乐更是占了半壁江山。毫无疑问,声乐发展离不开教坊歌伎们的演唱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许和子作为歌伎中的佼佼者,不仅音调高亢悦耳,而且“善能变古调为新声”。在许和子的天籁之音中,“古调”可以用变化的和声、泛声、散声、缠声等多种独特技法来演绎,既不失“古调”的清冷雅致,亦高昂靓丽。濒临失传的古调在许和子的独特嗓音中重新焕发出惊人魅力,极佳的艺术体验使得后人“初闻满座惊”,达到如此高的艺术境界,这可以说是许和子在声乐上的一大杰出贡献。许和子的歌,清新婉转而又高亢雅致,将江南民歌的洒脱活泼与宫廷音乐的典雅庄重融汇其中,变古调为新声,创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歌唱艺术。许和子唱起歌来,高亢悠远,响彻千里,如此不俗的演唱技艺,可以与春秋韩娥、西汉李延年、梁莫愁等的歌声相媲美,是这些人之后千百年来,唯一能够以新声入古调的人。《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许和子是一位继往开来、勇于创新的杰出歌唱家,在我国音乐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喉转一声 响传九陌

许和子的演唱水平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乐府杂录》中有“喉转一声,响传九陌”的记载。每逢宫中重要节日亦或是风清月朗的季节,她的优雅歌喉轻轻一转,动人旋律便随之徐徐入耳。有一次,唐明皇在勤政楼设宴,命皇亲国戚和众臣前来作陪,观赏“鱼龙百戏”。那日,朝廷大小官员及其家眷陆续到场,成千上万的百姓齐聚勤政楼前面的露天广场,台上的戏也开演了,奈何广场上观众众多,人声鼎沸,使得台上唱戏的声音被广场众人的声音压倒。唐明皇恼怒不已,准备罢宴返程回宫。此时宦官高力士力荐让许和子演唱一曲,其高昂悦耳之音必能使观众安静。许和子便奉命登台,身段婀娜多姿,轻启朱唇,歌声高亢清亮,响彻云霄。台下瞬时寂静无声,众人皆凝神诸听,唐明皇见之也抚须微笑,龙颜大悦,百姓激动不已。

许和子响传九陌的声音具有浓郁的永新山歌特色。永新是歌乡,纯朴爽朗的永新人民自古以来爱唱山歌,子和调起源于“永新山歌”。永新山歌是广大乡民即兴表达的一种口头文艺,源于生活最底层。乡民们在野外劳作时,在村巷歇息时,都会即兴编唱出抒发内心情感和心愿的歌谣。据《永新县志·文化卷》记载:“永新素为歌乡,山歌、茶歌、灯歌、小调、号子、儿歌以及春锣、婚事、哭嫁、祭祀、叫卖等生活风俗咏调,代代相传。时嘹亮于山野,婉转于田间。”由此看来,许和子从小在永新长大,耳闻目睹了农民们辛勤劳作之余,引吭高唱山歌的情景,在她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音乐艺术的种子。永新那婉转悠扬的山歌在沃野飞越,在山间回响,在天空萦绕,具有响传九陌的穿透力,给许和子踏进音乐艺术殿堂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永新善歌 直奏慢声

许和子的音色靓丽悠扬,歌曲饱含着浓浓情感,给人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有趣的是唐玄宗每次在勤政楼举办宴会,欣赏歌舞,广场观众数达万人,彼此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高声喧哗,秩序混乱时,只要许和子一出场,若大的广场立刻鸦雀无声。她歌声激昂,人人热血沸腾;歌声沉郁,人人悲痛欲绝。歌声止,观众半天才清醒过来,一时欢声雷动,真是“一曲能止万人喧”。因此,“永新善歌”之名,愈益著称朝野,传遍九州四海。许和子的歌声名动天下,后人为怀念这位优秀的女歌唱家,曾编有国乐曲,名为《永新妇》。《辞源》里说“唐乐曲有《永新妇》,即据此(许永新)取名”。在许和子的家乡永新,她的乡人将当年她引吭高歌的那座山头叫做“玉女峰”,将她在山上歌唱之余喝过的泉水叫“子和泉”,把她自创的变古调为新声的曲调,称为“子和调”,她的音乐悠扬婉转,超越时空,也赢得了世人的尊重。

永新县

许和子的演唱具有“直奏曼声”的高超技艺。古时“曼声”技法类似于现在美声唱法中的高音。当她在空旷嘈杂的广场,用“曼声”技法演唱时,顿时“广场寂寂,若无一人,喜者闻之气勇,愁者闻之肠绝”,可见其歌声响亮,声域非常高,富有感染力。许和子的歌声高广优美。《开元天宝遗事》记载许永新“每对御奏歌,则丝竹之声莫能遏”。有一回,唐玄宗想亲自考验一下许和子的音域,还为此特意请了许多伎乐人,又把当时号称“天下第一”的吹笛能手李谟召来为她伴奏,两位顶级艺人在台上展现绝技。许和子一曲高远清亮而又浑洪有力,其声百转千回,笛声悠悠作伴却每每在高亢之时有炸裂之势,最终还是许和子的声音压过了乐器的声音,使在场的观众折服。由此可见,许和子的声音,技巧与力道兼具,其音色独特,音量高亢,音域广阔,已经达到了一般歌唱家难以企及的水平和高度。唐玄宗对于这位歌唱家欣赏不已,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曾对左右说:“此女歌值千金”。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也曾赋诗赞美许和子:“莫向南山轻一曲,千金原是永新人”。

渔阳之变 佳音永传

天宝十四年(755)冬,渔阳之变,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逃至马嵬驿,随行官兵将宰相杨国忠处死,并迫使杨玉环自尽。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描写道:“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确切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也成了大唐由盛转衰的重要标志。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洛阳、长安相继由叛军攻陷,唐宫不再夜夜笙歌,其中的宫女伎人也纷纷逃离长安去避难,正如“梨园弟子散如烟”。同样,名动天下的歌唱家许和子也难逃战乱之苦,和六宫艺人一样纷纷离散,另谋出路。由此看来,盛唐成就了许和子,大唐辉煌灿烂的音乐发展环境给予了她广阔舞台,使得这位民间女歌唱家得以声动京城,名满天下,是时代成就了她;同时长安失陷使得许和子饱受苦楚,从人人追捧的一代歌妃到流落四方的歌女,许和子陡然跌入了最底层,时代掐灭了许和子的希望,没有给她喘息的机会。可以说,一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紧密相联,一个人的人生遭遇更是与历史兴衰密切相关,许和子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其一生见证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程。

许和子在逃离过程中饱受战乱的苦难,后与一位文人结为夫妻,两人一起流落于扬州一带。但好景不长,同许和子患难与共的丈夫悄然离世,她的生活也变得更加困苦不已,无情的战火和巨大的的变故侵蚀着这位曾经光彩夺目的歌唱家。颠沛流离的生活虽然给了许和子严峻考验,但她在面对困苦生活的同时,还不忘用自己的天籁之音给劳苦大众以安慰。有一次,在宫庭就与许和子相识的韦青也来到扬州避乱,在一个皎洁月光的晚上,听到有人在一条轻舟上放声歌唱《水调》,一曲识旧音,韦青当即惊呼:“这是永新在歌唱”。韦青早已熟悉许和子的歌声,其悠扬婉转且独具特色的声音让韦青立马辨别出来。二人在异域久别重逢,说起别后人生沧桑,都不禁泪流满面。这也说明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许和子遭遇了诸多不幸,且境况惨淡。唐代诗人王建的《温泉宫行》就提到:“梨园弟子偷曲谱,头白人间教歌舞”。随着安史之乱的平息,许和子同其养母回到京城长安,但昔日辉煌早已不在,只能过着漂泊流浪、穷困潦倒的辛酸生活,最终郁郁寡欢离开了人世。不过,值得庆幸的是许和子的名字和唐代国乐《永新妇》,在唐代音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曲终人不散,佳音永流传。许和子虽然生活在动荡的年代,但她像西班牙的唐·吉诃德一样,敢于挥舞长矛向风车挑战,勇敢地直面人生,挑战命运,她的声音穿越千年时空,流传到了今天,在音乐史上占据了一席之地。《辞海》从古到今(公元1979年)录入的31位音乐家,她是其中之一。电视剧《大唐歌飞》以许和子为原型,塑造了一位貌美歌靓、柔情多姿的艺术形象,唐代“一曲动天下”的永新娘子,从此家喻户晓。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大唐   永新   天宝   开元   新声   长安   歌唱家   山歌   歌声   音乐   朱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