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海外华人“双向行”是一座桥梁“海外华人之乡”泉州的前世今生

本文素材来源于网络。若与实际情况不符或有违规行为,请联系我们删除。



来源:10月20日《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新华社记者 邰晓安、吴剑锋、周义

泉州是中国东南沿海的世界遗产城市,是华侨主要故乡。这座向海而生的古城,千百年来一直与大海相连。在海洋繁荣的城市宋元,泉州曾经是世界上最繁荣的港口,也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但明清海禁后,由于土地“人多土窄”、“村落不宜耕种”,泉州人不得不远赴东南亚“谋生”。 ,史称上南阳。

谋生

一段艰苦奋斗的历史

1938年,一封来自新加坡的家书漂洋过海,到达了福建泉州。新加坡华侨赖子石写信给祖父描述自己的近况:“自从南下……生无希望,死无希望。”他一边哭诉着生活的艰辛和当学徒的辛苦,一边随信附上100元钱。

这种“书信一体”的家书是华侨回国寄来的书信和汇款收据,被称为“侨笔”。



图为华侨群体。 (档案照片)

泉州市中山路沿线的南洋风格“柱式骑楼”,曾是侨务信协局的办公场所。如今,这里仍然是泉州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泉州侨办审批办公室就设立在这里。博物馆里数千份泛黄的原始华侨协议文件,让后来者看到了一百多年前当地华侨为东南亚奋斗的历史。

由于土地密集、山窄、土质贫瘠只能面海求发展,泉州人移居海外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明清以来,海上禁运以来,因农地不足的矛盾有所加剧。当地人正在争夺水源和土地。当时,西方殖民统治下的东南亚急需劳动力,当地人冲破海上禁运,前往东南亚谋生。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清政府被迫敞开国门后,许多泉州人,特别是农民,被迫寻找生计,战乱或天灾人祸,迁往南阳谋生发展。以自由移民或合同移民的形式,向东南亚转移。高潮。



泉州市鲤城区中山路的“柱式骑楼”。新华社记者 宋薇薇 摄

“泉州是福建‘下南洋’群体中最大的群体,泉州和晋江甚至被誉为‘十个侨户九个’。现在,仅在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就有超过430万海外侨胞。”框架。中国人是泉州人……”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研究员刘伯子介绍。

这是一次充满悲伤、血与泪的冒险。海禁之下,出海的唯一途径就是潜入海中,随时存在海中船宽的危险。此外,移民海外就等于“离开王华”,想要回到家乡就必须接受严厉的制裁。

契约移民与奴隶贸易非常相似。被殖民者掠夺的“中国合同工”往往被称为“猪”,不仅被关在条件恶劣的小屋里,还遭受“猪”的虐待。一些航行到东南亚的中国工人死亡率高达50%。为了保证自己的利润,殖民者不顾一切地增加船员,使船只超载,这也增加了船只的安全风险。

安全抵达南阳,只是艰难生活的开始。最初,去东南亚的泉州人都是扛着东西走在路上。他们大多以卖搬运工、当店员为生,从事种植、渔业、采矿、手工业等行业。刘伯子告诉记者,由于在荒山荒山中耕种荒地,住稻草房,吃粗米,长期营养不良和流行病,导致许多前往东南亚的泉州人病死。

馆内,记录南阳华侨辛勤劳动的黑白“工作照片”,足以见证第一代移民的生活艰辛和创业历程。

“十次,六次死,三次留下,一次回来。”有幸在当地立足、扎根的海外华人,开始了漫长的奋斗之路。经过长期的努力,他将收集到的钱投入到发展自己的商业活动中。他们开店不需要太多资金,是南阳华侨的首选。你可以在粮油店、杂货店、五金店、理发店等处看到华人忙碌的身影。

出国旅游的人通过华人海外协议寄托乡愁,赡养家乡亲人。已有百年历史的中国海外配料行业,也正在见证“走出去东南亚”的规模。据《闽南侨批史纪述》记载,1948年,泉州至少有300个新闻局分局。同时,海外泉州集团办事处遍布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缅甸等地,形成了庞大的海外集团业务网络。

“凡客”回家了

他的赤子之心不忘祖国

10月18日,泉州南安,眉山市国光中学张灯结彩,人头攒动。来自世界各地的校友如期回到这里,庆祝特殊的日子——李光前先生诞辰130周年和国光中学建校80周年。

为什么农村高中纪念活动如此吸引人?答案就隐藏在校园的一砖一石里。走进国光中学,随处可见该校创始人李光前的“家国情怀”——学校的教学楼以延安、遵义、新化等命名。家园;学校楼阁的柱子上有这样的名言:“左边,潘明精诚恳切,励精图治报国;右边,奚岳勤奋学习,训练成就辉煌。”这面鼓上刻有传承下一代的愿望。



图为李光前(右)与陈嘉庚(左)合影。 (档案照片)

远赴东南亚的华侨华人始终不忘家乡,心系祖国。他始终把中华民族的兴衰与自己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革命战争时期,他们赔本养家,回乡参战,流血牺牲。为了改变家乡的落后面貌,他兴办学校,培养人才,修路架桥,行医济世。著名华侨陈嘉庚的女婿李光前就是其中之一。1943年,抗日战争如火如荼地进行,李光前怀着办学报国的志向,在家乡芙蓉乡(现梅山镇)捐资创办国光中学。 “和平时期需要教育,战争时期更需要教育!即使在遥远的国家,祖国的教育也能履行我们的民族义务。”李光前在给朋友的信中这样说道。

那一年,50岁的李光前流亡美国。东南亚虽然有强大的工业,但大部分都被当时的占领者日本当作“敌产”没收了。由于经济困难,他甚至抵押了自己的房子来筹集学费。

南安市芙蓉基金会副理事长李祥林表示,李光前成功创办国光中学、国立大学幼儿园等,并修建了教师公寓、国立大学礼堂、发电厂等一系列配套设施,逐步形成“规模化的”学校村”。当时,由于农村缺医少药,村民们把国光中学医院视为“医院”,大病小病都到医院去。于是,1951年,李光前在家乡芙蓉江畔捐建了一所国立医院。



图为一场中西合璧的海外华人婚礼。 (档案照片)

纯真的遗产仍在继续。 1991年,李光前的哲学传承人李成毅、李成志、李成伟在南安成立芙蓉基金会,为家乡慈善事业。许多从国光中学毕业的学子也继续书写着不忘家乡、爱国爱乡的故事。

“正如李光前先生受到陈嘉庚先生的影响一样,我们也受到他的影响。每一代离开光前书院的学子都会记得他们出发的地方。”国光中学校友、华侨苏世轩说。

走进位于泉州市中心的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映入眼帘的是长长的陈列品,陈列着一系列被称赞的侨眷:李光前、李尚达、李禄达、黄忠贤、陈永在、陈祖昌……

“我很高兴有机会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发展做出贡献,这就是我们对城市发展的热爱。”改革开放以来,菲律宾华侨陈祖昌回到晋江家乡投资,喝上水、修路、建医院、建校舍、弘扬文学艺术、发放奖学金。为学生……他把支持家乡的发展列入了自己的人生“心愿单”,累计捐赠金额超过1亿元。

“泉州的民营经济是从华侨到华侨开始的,没有华侨品牌的企业,就没有泉州今天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成就。”泉州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刘林双说。

泉州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鞋纺名城。它的起源也与海外华人密不可分。如今处于中国县域经济前列的泉州晋江,在改革开放时还只是一个传统农业县。当时,晋江人均土地不足半公顷,有的城市人均土地也只有半公顷。由于没有足够的田地可供耕种,公社居民只能排队上班。排队的时候,他们就到地里去挣工分,没有排队的时候,他们就回家。这让很多“失业者”一无所有。”泉州市商务局局长张晓红介绍。

泉州在不断推动东南亚投资泉州的同时,还着力打造“泉州智造+侨商实力”的“泉州模式”,将优质产品出口海外,推动产品、品牌、技术、资本的走出去。 。全球并行。

今年3月,锦江建材家居菲律宾展销中心正式开业。这个总投资超过100亿的项目由泉州晋江先贤与当地企业家共同打造,将打造成菲律宾最大的国际建材家居批发零售市场。

菲律宾环球建材城总经理林东升也是泉州华侨。为了吸引家乡的公司落户菲律宾建筑家居材料展示中心,他特意将办公室搬到了晋江。 “随着业务往来增多,菲律宾人现在每周都会组团来晋江考察,就连制鞋企业、化工企业也每天要求我带领他们去工厂考察。”林东升说,很多海外华人都是富二代。当他第一次回到家乡时,他对泉州供应链的完备感到惊讶。其中一些企业已计划与当地企业共同在东南亚市场打造品牌。

制作人:蒋金明|编辑:刘小草、纪凌、刘梦妮、雷坤、赵岑 |校对:饶晓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及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本文无意针对或提及任何实际的国家、政治制度、组织、种族或个人。相关数据从网上资料中得到理论上验证。上述内容并不意味着作者同意本文中的法律、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作者在本文中对任何上述或相关问题不承担任何责任,也不承担直接或间接的法律责任。


如果文章内容包含版权作品、图片、侵权、谣言或其他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最后,如果你对这部剧有不同的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14

标签:泉州   国光   菲律宾   南阳   晋江   东南亚   海外华人   双向   华侨   桥梁   前世   家乡   今生   海外   中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