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当自觉自信自强丨“马渡调查”带火红色文旅

欧阳宗祠内,“马渡调查”的故事在墙上展列着,带领游客走进历史;百年风雨廊桥上,游客们品尝着安化“九小碟”美食,来一碗香甜的擂茶;橙园里,金黄的果实挂满枝头……10月22日,第四届“湘”当自觉自信自强网络主题宣传活动——“乡村振兴阔步行”全国网络媒体看湖南走进安化县东坪镇马渡村,感受火红的红色文旅、蓬勃的发展动能。

旧址新展引人入胜

马渡曾是茶马古道安化至桃源的一个重要驿站,走进马渡村,错落有致的楼房之间,一座百年祠堂——欧阳宗祠映入眼帘。斑驳古朴的青砖,干净整齐的院落,这里是“马渡调查”旧址。

62年前,一支中央调查组来到这里,深入基层,贴近群众,经过缜密调查和研究,为党中央制定农村政策提供了事实依据,马渡村由此闻名全国。

去年以来,马渡村积极挖掘“马渡调查”历史文化,广泛收集史实资料,于今年7月在“马渡调查”旧址推出陈列展。

展览秉持“历史视角、讲好故事、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原则,第一部分讲述“马渡调查”所处的时代背景;第二部分讲述中央调查组如何依靠群众、发现问题;第三部分是中央调查组主要负责人于光远与马渡的情缘;第四部分以调查小故事、小切口反映“马渡调查”蕴含的意义和对当下的启示。

“‘马渡调查’旧址新展亮相以来,每天有数以百计的游客走进这里,了解老一辈革命家开展调查研究时的方式方法,接受思想洗礼。”马渡村党总支书记廖建毅说。

廖建毅介绍,湖南日报社驻马渡村乡村振兴帮扶工作队与安化县委党校一道,在长沙、益阳等地,联系国家博物馆、拜访亲历者,拍下了口述历史视频,并整理成文字,搜集实物资料,获得了多件文物和珍贵的旧报纸。下一步,还要把传统文物和红色文化结合起来,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这些党史教育资源。

安化县委党校副校长蒋吉军表示,“马渡调查”旧址是1961年全党开展“调查研究年”的生动缩影,对于当前抓实主题教育、抓深调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对广大干部群众来说,是一次很好的受教育、受洗礼的机会。通过现场考察和专题讲解,将进一步感受到老一辈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工作品格。

红色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

“红色旅游深得人心、红色教育深入人心、红色精神刻骨铭心。”10月22日,来自全国各地网络媒体的60多名记者编辑走访马渡村,人民网记者杨国强对此次活动印象深刻,他认为,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红色文化资源是乡村发展的特色优势资源,能带给各地游客不一样的体验。

当天,正在“马渡调查”旧址附近摆摊的村民刘腊菊看到游客来了,热情推介山里板栗、白辣椒、干红辣椒、红薯粉等。“这红辣椒好,我要两包。”“板栗我要一包。”生意不错,她笑得合不拢嘴。

“红色文化旅游直接带动了村民收入增长。”湖南十园十美负责人陈众喜表示,公司运营的马渡村产业园通过观光、娱乐、餐饮、购物等多种形式,根据游客的喜好专注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营收在过去的两倍以上,远高于传统农业收入。

如今,该田园综合体正以红色文化旅游为突破口,积极创新增收模式,将红色文化旅游与自然劳动教育紧密结合,推出新颖有趣的农事项目和亲子旅游项目,在提升游客参与感和体验感、激发旅游市场活力的同时,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红色资源优势向红色发展动能的转化。红旅融合日益紧密,“红色+”产业效应持续放大。

橙子产业园、粮仓、烧烤小广场、产业大道、生态停车场,加上“马渡调查”旧址、风雨廊桥,一个历史沉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现代气息浓郁的新景点日渐进入人们视线。

“马渡村群众如今有了更强的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在深厚红色文化的滋养下,马渡村红色文旅正蓬勃兴起,乡村振兴正在大步向前。”安化县东坪镇党委副书记周栋说。(王君杰/文图)

(大河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安化县   安化   调查组   动能   旧址   湖南   火红   自强   乡村   自觉   自信   红色   游客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