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当劳令人窒息的一幕曝光:中国式家长,是如何逼疯孩子的?

#头条创作挑战赛#



01

前两天在微博上刷到一则长博文,来自博主@弥涯也是大哥在麦当劳的真实见闻:就在刚刚,我亲眼目睹了一场现场发疯……

傍晚时分,博主在麦当劳吃晚饭,斜前方坐着四个人:两个中年女性家长;两个孩子,女孩大约二十岁左右,男孩大约七八岁。

女孩很漂亮,身材非常好,穿着牛仔裤和大夹克,涂着深色口红,很酷。

然而,从博主开始吃饭,就不停地听见应该是女孩妈妈的一位女性,一直在说她:

“你口红颜色太深了!你这样打扮好看吗?”

“你口红不好看,耳环太大了!”

“你口红太深了!你问问大家这样穿好看吗?”

“你口红能擦掉吗?你这种打扮好像变态,心理有问题一样!”

……

一直念一直念,女孩烦不胜烦,只好说:“好啦,别再说了,你能不能别再念了……”甚至开始道歉:“对不起好吧?我下次不穿了……”

但女孩母亲好像有自己的世界,什么也听不进去,没过一会又说:“你口红颜色不好看,太深了!”

这一下,女孩彻底爆发了,她摔掉手里的可乐,掏出口红就在自己嘴上疯狂涂抹,越涂越大圈,涂得满脸都是。

同桌的人愣了一下,赶紧起来拦她,她全部推开,站起来接着涂。

坐在其他桌的博主,也被眼前的一幕惊到了。

女孩涂完就摔掉口红,坐下来接着吃汉堡,看上去非常平静。

她的母亲大概也被吓住了,于是沉默了一段时间。

但也只是短短几分钟,母亲又开始小声念:“你真的是疯了,我就说你精神不正常……”

这一刻,平时谨慎又很怂的博主突然气冲脑门,很大声地冲着女孩母亲说了句:“口红挺好看的啊,干嘛说她啊?”

差不多同一时间,女孩隔壁桌一个非常帅气的男生也忍不住开口了:“都这样了,就别说了吧!”

女孩妈妈大概也是个文明人,尴尬地看着两个陌生人没说一句话。

这时候,本来很冷静的女孩突然哭了,然后站起来走了,同桌的其他人也跟着走了。

博主说,写下这篇微博时,自己的手在发抖,也突然明白了新闻里那些突然跳楼的孩子……

中国式父母的控制欲,真的太可怕了。

表面上看,博文中的母亲是在冷静地分析和表达她的意见,希望女儿穿着得体,不被外界当成是异类。

但一字一句都是不赞同,归根结底就是要让孩子听话,服从她的控制。


02

想起几年前看过的一个新闻,杭州萧山110指挥中心接到一通报警电话,一名男子称自己报警的原因是:自己把自己给杀了。

细问之下才知道,原来是男子与自己母亲之间的矛盾。

这名男子95后,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爸爸,因为儿子平时跟爸爸睡,所以当晚9点后,男子的母亲见孙子有些困,便一直催促儿子带孙子去睡觉。

没想到这一再正常不过的举动,竟然让男子崩溃了。

他表示,自己虽然已经是两个儿子的父亲,但母亲仍然处处管束他的工作和生活,甚至休息时也不放过他,不停地唠叨。

当晚,崩溃的男子只得向警察请求拘留,不想回家。

控制,似乎成了中国式父母独有的养育方式。

小时候,他们控制孩子的学习;成年后,又开始控制孩子的生活,只要孩子的行为不符合他们的意愿,就要开启PUA模式。

早前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出去玩一趟,被全家围着骂。

帖主刚刚大学毕业,目前在一个中学当老师,国庆她和同学出去玩,也提前跟家里打好了招呼。

旅途中的一天,帖主正在睡觉,手机静音没接到电话,等她一觉醒来,发现微信都炸了。

大概是发现帖主没按原计划回家,于是她的几个姐姐在微信群里轮番质问+说教,母亲则直接语音和电话轰炸,催促帖主赶紧回去上班。

最后,还是弟弟通风报信,告诉帖主家人轮番信息轰炸的原因。

隔着屏幕,都感觉窒息。

帖主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都大学毕业了,还要服从家人的管教。

在这类父母眼里,孩子就是那天上的风筝,父母就是那根线,只有一直在父母的牵引下,风筝才能越飞越高,如果线断了,风筝就会掉下来。

殊不知,风筝线也是木偶线,如果一直不放开这根线,孩子就会真的变成一个毫无思考和独立能力的木偶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过强,容易对孩子造成长久的心理伤害,令他们长大后幸福指数较低、依赖性较强,其负面影响堪比丧亲

前段时间在网络上饱受热议的张炘炀,就是这样的存在。


03

出生于1995年的张炘炀,2岁就认识了2000多个汉字,小学连续跳级,10岁就学完了高中知识,还参加了当年的高考,取得505分。

但这样的高考成绩够不上他理想中的985院校,如果复读,考取更好大学的可能性很大。

况且,他才10岁。

但父亲却单方面替他做了决定:不复读,替儿子填报天津工程师范学院。

之后面临的几次人生选择,诸如考研、读博等,全都是父亲的决定。

渐渐地,张炘炀不再努力替自己规划未来,而是把他的命运全权交给了父母。

丧失成长热情的他,读博也不顺利,花了整整八年才拿到博士学位。

博士毕业后,他当了两年的外聘教师,便离职跟朋友合伙做项目,收入不稳定,每隔两三个月还要接受来自父母的经济援助。

有记者问他,为什么不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他是这样回答的:

“无业一身轻,混吃等死反而能幸福一辈子。我不仅可以靠父母,还有父母的父母,反正他们还欠我一套北京的房子……”

在父母的“庇护”下,张炘炀逐渐丧失自我意识。

成年之后的他,既没办法活成父母期待的样子,也没力量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

何其可悲!

想起曾经在网上看到的一张图片,图片上显示的是某医院贴出的“重要提示”:

首次就诊的青少年患者,父母需要提前加号共同完成心理测评!

现实生活中,很多案例都是家长觉得孩子精神有问题,于是把孩子带去看心理医生。

医生看完的结论就是,孩子没有任何问题,家长才是那个需要治疗的人。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当一个家中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孩子是病得最轻的那个。

深以为然。

精读君通识词典

,赞1

04

心理咨询师武志红曾提到过一种说法:一个孩子从成长走向成熟,需要获得父母“授权”

所谓授权,就是:

允许你离开我的身边,脱离我的掌控;


允许你变得和我不一样,甚至超越我;


允许你奔向广阔的世界,成为你自己……

要做到这几点,父母就必须学会放手,把孩子视为自主的主体

边界清晰的养育,孩子情绪很少,独立思考能力强,生活也更自主,有问题能够跟父母协商,为人父母非常轻松。

如果你觉得自己不轻松,孩子情绪多,那就多关照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控制得太多?

如果是,请试着授权孩子去做自己。

只有这样,孩子才能健康成长,父母也才能找到破局之道。

*作者简介:飞白,精读主创,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麦当劳   孩子   孙子   口红   风筝   儿子   家长   父母   母亲   男子   女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