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盐扭转大唐命运(四):盛唐其实没钱了,税负落到六成百姓头上

文 | 罗格

《食物改变历史》(上、下卷)作者


一粒盐,如何扭转大唐的命运之轮,并深深影响此后中国一千年的历史脉络。这是连载的第四篇,持续更新,您的关注、支持是我的动力。


第五琦的榷盐法,从江淮开始向全国推广,让国家财政的年收入增长了40万贯左右。同时,他还疏通了从江淮地区往关中地区的财赋运输路线,并在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铸行“乾元重宝”虚价大钱,变相从老百姓手中掠夺财富。仅仅三年时间,就从一个录事参军,跃升为大唐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乾元重宝

第五琦的火箭升迁,最重要的原因,是在国家和军队燃眉之急的时候,为圣人李亨搞到了真金白银。

公元757年(唐至德二年),李亨派度支员外郎郑叔清前往江淮收税时,就十分窘迫地说:“安禄山的反叛还没平息,国家连年用兵,军费财政告竭,依靠原有的赋税来源已经远远不够了(唐·贾至·《遣郑叔清往江淮宣慰敕》)。”事实上,早在安史之乱爆发之前的“开元盛世”,李唐王朝的国家财政,就已经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窟窿。

李亨剧照

唐王朝建立之初,以均田制为基础,实行租庸调的赋役制度,规定凡是均田的普通老百姓,不论授田多少,都要按丁口交纳定额的赋税和服徭役,国家赋税的税基,就是政府账簿上一丁一口的“课户”。而贵族王公、高官,以及残障者、部曲、奴脾等特殊人群,是享有免税免役权利的“免课户”。

到武周之后,虽然土地买卖有一定限制,众多贵族王公、高官“莫惧章程”,兼并土地,建立庄园。连圣人都不得不承认他们:“比置庄田,恣行吞并(唐·李隆基·《禁官夺百姓口分永业田诏》)。”

唐·《饮宴图》

这样一来,均田和租庸调都遭到了严重的侵蚀。早在开元初年,就有人惊呼,“两畿户口,逃去者半”。监察御史宇文融发现,很多被迫变卖了土地的课户,无力负担租庸调,或背井离乡逃亡、或依附于贵族王公之家,成为隐匿人口,还有人通过伪造免课户身份,逃避租庸调。土地兼并的泛滥,地方州县已无力制止。宇文融通过巡查各州县,复核田地,查出无户籍人家达到八十万户(五代·刘昫等·《旧唐书·宇文融传》)。

到公元755年(唐天宝十四年),全国户口总数约为891.5万余户,其中免课户约356.5万,课户约534.9万,免课户几乎占到总户数的40%。开元盛世之下,政府税基已经严重缩水,与之相应的是,政府的财政支出却是日渐繁冗。

唐代官员像,懿德墓壁画局部

宋代的冗官、冗兵、冗费广为人知,实际上,这种趋势从唐代开元年间就已显露出来。公元657年(唐显庆二年),唐政府内外文武品官为13465员,到公元737年(唐开元二十五年)达到18800余员,算上胥吏,总数达到了36.9万人。也正是在同一年,由于均田制与府兵制的破坏,李隆基下诏命令诸镇节度使,召募自愿戍边的军人,足额后就不再从内地调发府兵,募兵逐渐取代府兵。这些职业军人的后勤供给,也转而依赖国家财政负担。

而安史之乱的爆发,就像一根导火索,引燃了财政危机这个大火药桶,整个王朝陷于崩溃的境地。

公元759年(唐乾元二年)三月初六,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调集六十万大军围攻邺城。而与之对比的是,公元760年(唐乾元三年),还在中央控制下的户口,仅剩190万余户,而课户仅有75.8万户,相当于几乎每个课户都要供养一个军人。

回到眼下,“乾元重宝”已经搞得物价猛涨,百姓怨声载道。第五琦的榷盐法,虽然使盐价提高了10倍,但财政收入只增长了40万贯,除了安史之乱让唐王朝能控制的区域进一步缩小,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为了确保榷盐,反而又增加了不少官吏,成本大增,腐败滋生。

仗还要打,圣人的日子还要过,还有什么办法能从老百姓身上,榨出更多的民脂民膏来?

(未完待续)

上一篇:一粒盐扭转大唐命运(三):敛财高手“借”颜真卿妙计,混成宰相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大唐   盛唐   均田制   开元   王朝   安史之乱   赋税   税负   王公   江淮   公元   命运   百姓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