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和侍卫下棋时中途离开,15天后看到侍卫的尸体,康熙惭愧不已

前言

故事发生在清朝康熙年间,当时正值干旱之年,中原大地遭遇百年不遇的大旱灾。绵绵春雨不见踪影,庄稼枯萎,百姓流离失所。作为一方君主,康熙帝心系天下苍生,深感自己有责任保护臣民。他第一时间就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然而国库的粮食毕竟有限,这一举措难以从根本上改变灾情。康熙帝作为一个明君,也知道在那个迷信的年代,普通民众很可能会认为灾害的发生是天谴,是因为朝政不当才导致上天降下灾祸。

为了体现自己对百姓的关心和负责任的态度,康熙帝决定效仿先祖,举行一场盛大的狩猎大典,通过这仪式来向上天祈求降下甘霖,以此稳定人心。康熙帝确实用心良苦,但这场狩猎大典劳民伤财,让百姓在水深火热之时还要操劳准备,臣子们都看在眼里,却也无人敢言。

身体欠安 康熙帝让臣子下棋解乏

康熙帝虽已年过五旬,但为了体现自己对百姓的关心,还是不辞辛劳,四处奔波打猎。他心中明白这么做会给百姓增加负担,也不免疲惫,但他不想露出疲态,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感化百姓。然而,多日奔波终究让他吃不消,身体欠安。

太监们都在侧,看在眼里,却也无可奈何。其中一位贴身太监更是了解康熙帝,知道他必须要保持威仪,以自尊心,决不会在臣下面前轻易示弱。太监绞尽脑汁,想到一个妙计,决定用下棋这个康熙喜闻乐见的消遣来让皇上歇息。于是他找来一副棋局,建议康熙帝歇息一番,顺便与臣子下棋解解乏。一心为民的康熙帝不会轻易言弃疲惫,但下棋这个建议却正合他意。

大臣们的处境

康熙帝便让在场的大臣们轮流坐到自己对面下棋,想借此证明自己还很有精神。

他们都深知皇权不可侵犯,若是赢了康熙,等于在众臣面前打皇帝的脸,这绝对不可想象。但若明显放水让康熙轻松取胜,又会被看穿心思,得不到一个痛快的对手。于是大臣们个个捏着一把汗,小心翼翼应对。

要么就是实力确实不如康熙,败下阵来;要么就使各种招数故意放水,不去用全力。康熙帝看破他们的小心思,心中不免有些不快。

他记起自己的心腹大将军李光地,此人曾经打败三藩,平定台湾,功勋卓著。在文饰武备上都十分出色,棋技更是一流。康熙帝想,或许只有他才能与自己一较高下,来一场痛快的对弈。

大臣的反应

于是李光地应召坐到皇帝对面,但他更加明白,无论如何都不能在陛下面前取胜。李光地也看过太多兵法典籍,深知兵强则国强。

他不能在这个时候打击君主的威信。因此,李光地只能故意放水,使出各种招数,很快便输掉了这一局。康熙帝虽然看出他是在让着自己,但终究没有尝到痛快淋漓的对弈,也就失去了兴致。

太监再出谋划策

太监们看在眼里,又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新的妙计。他们请来一位名叫纳兰明珠的大臣,此人在朝中以棋艺见长,是当世数一数二的高手。若是使出全力,恐怕连康熙帝也不是对手。纳兰明珠很聪明,他一上场就看穿了皇帝试图找个能与自己一较高下的对手的心思。于是他使出浑身解数应战,和康熙帝你来我往,战成一团。到中盘时,纳兰明珠敏锐地察觉到对面的康熙帝已经开始吃力。作为一个智者,他判断到时机已到,遂做出败着的姿态,让君王尽兴而归。

纳兰明珠的智慧取悦了康熙帝,这几番对弈让他流连忘返。此后一段时间里,康熙帝多次召纳兰明珠过来陪他下棋对弈。明珠深谙人心,每一次都能把握好分寸,让康熙帝感到尽兴。然而,当康熙帝又召其他臣子来下棋时,他还是没能再尝到那种痛快淋漓的对弈。大多数臣子要么实力确实不如自己,要么还是过于谨小慎微,不敢使出全力。康熙帝终究还是没得到他一直想要的,与自己旗鼓相当的对手过招。

许诺重赏,仍无人应战

这时,康熙帝在行宫的山中发现了一个石砌的棋盘,这更激发了他对棋局的热情。他立即坐到棋盘前,让在场的臣子、侍卫无论品级高低,只要懂下棋的都可以过来与他一较高下。

为了鼓励大家使出真本事,康熙帝还恩准了一个诱人的应诺:若是赢过自己的,不仅可以即刻升三级官职,还可以获得一百两黄金的重赏。

这样丰厚的赏赐本该令人热血沸腾,争先恐后的应战。但现场所有臣子却无一人敢开口,连棋艺超群的明珠也不敢应战,这让康熙帝的脸上明显地露出了失望之色。

侍卫的忠诚与果断

太监们都看在眼里,生怕皇上心情不佳,四下张望想找个人上前,却无奈众臣无人敢应。一番绞尽脑汁后,太监们看到不远处站着一个叫那仁福的小侍卫。

平日里,这名侍卫崇尚果断和直率,不太谙世故,但他却十分喜爱下棋。太监们顿时眼前一亮,决定让他去应战。于是他们上前将仁福推到皇帝面前。那仁福非常激动,能与皇上对弈对他来说简直是一件光宗耀祖的大事。他满心想着要好好룰这场对弈,丝毫没有考虑到皇帝的身份和对弈者的身份差距。

那仁福的忠诚和果断

他满心投入这场对弈,全神贯注,毫不手软,步步紧逼皇帝。而这正中下怀的康熙帝也沉浸在这样你死我活的对弈中,觉得无比痛快淋漓。

然而,那仁福却全然没有注意到皇帝的喜悦之情,依然我行我素,全力以赴。看台上的众臣捏了一把汗,不知道这个莽撞的小子会不会僭越得罪了圣驾。但无人敢出声提醒,只能眼睁睁地等待事情的发展。

一句玩笑话,一场悲剧

太监们看局势越来越不受控制,生怕这场对弈以仁福的得意和康熙的难堪告终。在紧要关头,头脑灵活的太监急中生智,高喊了一句“山有猛虎!”这成功将康熙帝的注意力吸引了过去。作为一个爱猎的君主,一听说山中有猛虎,康熙顿时来了兴致,也暂时忘却了眼前的棋局。他对仁福说了一句“你等我回来再下”,就匆匆带领众臣离开寻虎去了。

然而这句看似随意的话,在那仁福耳中却如同天命。作为一个忠心耿耿的小官吏,皇帝的一句话对他来说有如圣旨。所以那仁福选择跪在原地,一动不动等待圣驾回来完成这场未完成的对弈,丝毫不敢擅离职守。其他臣子也无人提醒,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他就这么一直跪着,最终被饿死在了棋盘前。

15天后的惨剧发现

转眼15天过去,忙于政务的康熙早已把这个小侍卫和当日的对弈抛在了脑后。这天他重新来到山中行宫,兴高采烈地要继续下棋游戏,却在走近棋盘时看到了那仁福僵硬的尸体。这一刻,康熙帝才想起自己当日的口头承诺和许诺。

一个忠心的小官吏就这样因为自己一句戏言丧生,康熙帝激动难过,满心自责和悔恨。他追封那仁福的官职,同时给他的家人巨额黄金,以求给自己一点心理安慰。但深夜里,康熙帝仍时常为此自责—一个生命就这样消逝,仅因为自己一句无心的许诺。

结语

这件悲剧给康熙帝上了深刻的一课。一个君主的言行举止会影响无数人的命运,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身为帝王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康熙帝为此颁布罪己诏,痛定思痛,诚心忏悔自己的过失;更立誓今后必须言必信、行必果,绝不可再像当日那样轻率做出无法兑现的口头承诺。

这件往事成为康熙帝以后审言慎行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之后,他时时刻刻警醒自己的言行,以实际行动兑现诺言,使清朝治理得更加富康稳定。后人评价康熙为明君之君主,他建立的伟业无人可及。但这段往事也提醒君王,一个言语或许可以成就一个忠心之士,一个许诺也能让他葬身异乡。言语的力量不容小觑,治国平天下,君主亦需审言慎行,方能造福苍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8

标签:侍卫   康熙   臣子   棋盘   君主   大臣   太监   中途   惭愧   明珠   尸体   天后   皇帝   百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