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中国的统治者不向南扩张,反而和北方的游牧民族纠缠?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吕帆

编辑|t


引言

纵观中国历史,在历朝历代对北方游牧民族的战功,似乎总是被大书特书,甚至到了清朝,面临众多列强时,仍然将北方边患看顾得无比严重。

(清王朝与沙俄)

所以,往往给历史读者们带来了一种固有的印象——历代封建王朝仿佛并不看重向南的领地扩展,相反更加重视与北方游牧民族的纠缠。

事实上,这是自宋明以来士大夫们的“刻板印象”不可否认的是,北方游牧民族所在的漠南、辽东、西域和青藏是中原王朝重要的战略屏障,有着极为非凡的地缘意义。

(“一鸦”之前清王朝的控制范围)

但是,纵观中国历史,在两宋之前的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严重,无论南北,都是王朝重要的拓土方向。

两周春秋,楚子熊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遂成王业,与周抗礼;有吴太伯,断发纹身,以服吴越;秦楚征南越,两汉拓南中。可以说在两宋之前,中原王朝对南方地区的拓展和开发从未停止过。

(中国地理区域分布图)

一、秦汉时期对南方地区的探索

秦始皇一统六国之后,随即对楚国岭南地区和瓯越一带发动袭击。始皇帝发兵五十余万,由屠睢和赵佗率领,扫平盘踞岭南的南越各部,分置桂林郡和象郡,正式确立了中原王朝对岭南地区的统治。

(秦帝国时期的南下攻略)

而秦朝灭亡后,由于楚汉相争和白登之围,使得新建立的汉王朝无力攻打岭南地区的赵佗势力,于是汉初纵横家陆贾作为汉王朝的说客,前往岭南说服已自称南越王的赵佗归汉。

而赵佗建立的南越国,直到汉武帝元鼎年间,仍然以藩属国的身份向西汉王朝称臣,但是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了实现“大一统”的目标,在南越丞相吕嘉叛乱之际,以平定叛乱为借口,出兵扫平了南越国,重新让岭南地区成为中原王朝的一部分。

提起史书上的汉武帝,读者最为熟悉的还是汉武帝对匈奴作战的一系列成就,以及“凿空西域”,开通河西走廊和丝绸之路的历史功绩。但是,历史上的汉武帝可不只是在北方用兵。

(西汉建立时期的南北局势)

作为西汉王朝获得“武”字谥号的皇帝,也是雄才大略的君主,汉武帝在位期间,汉军和汉使可谓四处开拓。没错,不只是汉军,还有汉朝的“使者”。

西汉时期的使节仍然保留着战国时使者的风格,相传孟尝君使赵,过某一封邑时被无礼对待,孟尝君在回程时,与属下门客直接攻破了那座城邑。

(汉军)

同样,在的一幕出现在了四方探索的汉使上。而这个被汉使借郡兵消灭的南方国家就是“夜郎国”。

事实上,在张骞出使西域归国后,就向汉武帝进言,西南有一条道路可以通往身毒,而身毒由于月氏国有联系,于是汉武帝为了开通向身毒的道路,派遣汉使向西南地区进行探索。

于是就有了《史纪》上的《西南夷列传》,而汉军也开始大规模向西南方向拓土,设立了“益州郡”。而在东南方向上,汉武帝灭掉了东欧国和闽越国,将汉土的边界延伸到了大海边。

(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拓土)

二、唐宋时期对南方地区地开发

到了东汉年间,汉军继续向西南方向拓展,西南夷中的大势力哀牢国被汉军剿灭,设置为永昌郡。

(东汉时期对南方地区的治理)

东汉末年,诸葛亮治蜀,为了解决蜀汉北伐的后顾之忧,诸葛亮率领大军一路南下,彻底平定南中五郡,一直打到了昆明。

并确立了以夷治夷,夷汉各安的治理方针,通过南中与益州之间的物品交流,避免南中地区爆发大乱,同时大力开发南中地区,增强南中地区的产出。

而这一方针被历代统治者所继承,一直延续到唐朝初年。初唐时期,由于唐军的主力在对付高原强权——吐蕃。因此,对于西南地区的土人采取羁縻态度,用以牵制吐蕃。

(“开元年间”唐帝国对南方地区的开发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

于是西南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各族的国家——南诏,后来唐昭宗时期,南诏灭国,历经更迭,变成了“大理国”。而宋太祖代周称帝后,就有了著名的“玉斧划界”,以唐军攻打南诏国不利为由,放弃了对西南地区的争夺,承认了大理国的藩属地位。

而由于高原上的吐蕃已经成为一盘散沙,因此,自此一直到两宋灭亡,大理国一直在南中地区“天南称王,自成一方”。事实上,由于宋军在北线和西线同时面临辽国和西夏的军事威胁,使得宋军在南线的“弃地”,并不止于大理。

(宋时交趾和大理纷纷脱离了宋朝的统治,成为宋朝的藩贡体系之一)

在两汉隋唐时期被中原王朝所控制的交州地区,也因为宋军作战的失败,从而选择了让交趾自立,“册封”其为静海军节度使,开启了交州脱离中原王朝的时期。

三、元明清时期地理开发的落寞

也正是从两宋开始,朝廷和儒林的士大夫们主要精力都放在了北方。但是,宋朝由于养兵的财税需求,在海贸上的发展远远超过前朝。

“海上丝绸之路”也因此而兴起。宋朝海图的发展也为后来明代“七下西洋”做出了探索。

(明王朝“七下西洋”试图重建海上丝绸之路)

但是,自两宋失燕云之后,北方游牧民族所建立的王朝,也成了中原士大夫们头上所挥不去的梦魇,直到明代收复燕云,拓土辽东,攻平交趾,七下西洋,四征麓川,直到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被北方瓦剌“斩首行动”俘虏,兵临京城。

明王朝将重点再度放到了北方,与瓦剌不断撕扯,直到清王朝在辽东崛起,再度入主中原。而此时,北方的准格尔帝国已经雄踞蒙疆藏,成为清王朝不可忽视的威胁。

但是明清对西南地区的“探索”并未停步,“茶马贸易”和“改土归流”逐步增强了中原王朝对西南地区的控制力度。

(明朝时期的“茶马古道”)

清乾隆年间“大小金川之战”,清军用大炮彻底瓦解了川藏地区的土司堡楼,清军势力进入缅甸。但是,清军南下征讨时遇到了与明军一样的问题——湿热的气候和高昂的后勤。

于是,与元明两朝一样,在短暂击败中南半岛的势力后,清军同样撤出了中南半岛。这时,从海上到来的“殖民者”们,踏上了这片土地。

此时,欧洲大航海已经结束,海上帝国已经迎来了工业文明的曙光,工业大生产所带来的代差优势,不但彻底打破了农耕王朝的壁垒,也让列强们开启了瓜分其他大陆的“殖民时代”。

参考资料

唐凯. "历史视野中的中国国家权力." 晋阳学刊 6(2007):15-1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0

标签:南中   南越   西南地区   向南   大理   王朝   中原   汉军   游牧民族   汉武帝   统治者   中国   时期   古代   地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