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补就上火,分享一个中成药,痰湿没了,就不怕上火了

有些人身体很虚,一有个风吹草动就容易感冒发烧,平日里也时常会有疲倦乏力的感觉,好像补再多的觉也睡不醒。

这个时候,就会想着吃点补益的药材来滋补一下,可是啊,不吃倒也没啥,一吃就容易上火。这时候,有人就会感叹,唉,原来我是虚不受补啊!

真的吗?

中医讲,虚则补之。其实说的正是虚了就要进补,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儿。

那么,为何进补了之后又有上火的症状呢?

一方面,就补的方向背道而驰了。比如明明是阴虚的,却跑去温阳,明明是阳虚的,却一个劲儿的养阴,到头来,阳虚阴虚的更厉害了。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体内有郁滞,气机不顺畅。这就好比水管子堵住了,若你再一个劲儿的往下灌水,水当然要溢出来了。

那么这个郁滞是什么?

大都是痰湿。

中医讲,湿性黏腻。湿邪侵犯到我们的体内,往往容易黏腻在我们的脏腑上,或是筋骨间。日积月累,湿聚成痰,痰湿阻碍了气血的畅行。我们讲湿性本就是黏腻的,而滋补的药材也大多滋腻,这和体内的痰湿同气相求,若是这个时候,痰湿还没化解掉就急于进补,反而容易壮大我们体内的痰湿,使得痰湿越聚越多。

药材的滋补之性又下不去,就很容易把火气给补出来。

然而,论及化痰,首推半夏。

半夏

半夏辛温而燥,尤其擅长化解体内的痰湿。

此外,半夏主入脾、胃经,兼入肺经。

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半夏尤善清解脾肺中的痰湿,既打掉了痰湿滋生的源头,也剿灭了痰湿的聚集之地,因此,称半夏为化痰的要药一点都不为过。

半夏

除了半夏,陈皮也是一味化痰的常用药。

陈皮,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讲的橘子皮。

但和橘皮有所不同的是,陈皮是久置的橘子皮,一般需放置个3~5年。所以,陈皮的陈,是陈久的意思。

陈皮辛温而燥,不仅可以化解痰湿,同时还兼可行气,气机畅通了,也能改善痰湿的化生。

此外,陈皮还有解腻的功效,对付黏腻的湿邪堪称一把好手。

陈皮

简单来说,半夏和陈皮的联用,就像是一把大刷子一样,把脏腑里的痰湿统统的往下刷。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痰湿并没有被根除,它还停留在我们的体内,所以,这个时候可以加用一味茯苓。

茯苓在古时候若非是有经验的老药工,否则,哪怕你是绕遍了漫山遍野也难觅其踪迹。

茯苓,大都生长于松柏之下,吸纳着松柏的水分。松柏四季常青,是故,茯苓也得四时神药的美名。而茯苓跑到我们的体内也是如此,可以吸纳我们身体里的水湿,然后通过利尿的功效把痰湿从小便而出,给邪以出路。

不仅如此,茯苓还功兼健脾,我们前文就讲了,脾为生痰之源。痰湿滋生的窝点被打击掉了,它也就断了源源不断的来路。

茯苓

然而,不论是半夏也好,陈皮也罢,均是辛燥的药材,久服难免会损伤正气。这个时候,当再添加一味甘草。

甘草,味甘甜,最善补脾,又长于调和诸药峻猛之药性。药性得调,何伤正气?

甘草

讲到这里,方子也就呼之欲出了,就是大名鼎鼎的化痰方——二陈汤,现如今也有相对应的中成药,名曰二陈丸。

二陈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

那么,哪些人是痰湿体质呢?

大家可以照着镜子伸出舌头看看,若是舌苔白腻偏厚,那么,就可以选用二陈丸来调理了。

此外,还有些人舌苔黄腻,这说明身体不仅有痰,还有热,祛痰的同时还要兼顾清热,而半夏和陈皮都是温性的药材,这个时候可以在二陈丸的基础上再加一剂二妙丸清热燥湿。痰湿除尽了,方是滋补的最佳时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4

标签:舌苔   半夏   脏腑   陈皮   茯苓   药性   松柏   甘草   中成药   药材   体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