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河南省淮滨县的概况

1.淮滨县的基本情况。淮滨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河南省信阳市下辖县,是楚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千古廉相孙叔敖的故里,中华蒋氏的祖根地,是鄂豫皖革命老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彩绘泥叫吹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郑镇怀布雕画享誉“华夏一绝”。淮滨境内洪河、闾河、白露河四面环绕,淮河干流横贯其中,享有“淮上江南、梦里水乡”之美誉,总面积1209平方公里,人口82万人,辖15个乡镇、4个街道办事处。

2.淮滨县的经济实力。2022年锚定“两个确保”,对标“十大战略”,落实“1335”工作布局,推进“1455”实施路径,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难中求成,实现了“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目标。2022年14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速10项位居全市前三,其中3项第一、3项第二、4项第三,生产总值增长5.2%,全市第二。荣获市厅级以上表彰24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37项。

3.淮滨县的城市荣誉。滨淮福地、临港强县、千里淮河第一港、中国面筋小麦第一县”中国弱筋小麦第一县,国家卫生县城、全国双拥示范县、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县、全国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中国绿色生态模范县、中国十佳生态旅游城市、中国最美宜居宜业宜游名县,全国科普示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县、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县,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先进县,无障碍环境示范县。

4.淮滨县的交通条件。南连沪陕高速、北连大广高速,京九铁路横贯南北,距阜阳、合肥、武汉、明港机场均在200公里以内,淮河航运通江达海,有河南省最大的内陆港口淮滨港,是中原地区通江达海的水运要塞,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将“信阳淮滨临港经济区、淮滨内河水运口岸、淮滨港物流园区”纳入重点支持项目,信阳淮滨港建设初具规模,公铁水一体化淮滨物流港呼之欲出,正在形成“北有郑州航空港,南有信阳淮滨港”的对外开放格局。

5.淮滨县的城市建设。2022年实施百城建设提质项目56个,完成投资66.9亿元。优化空间布局,完成“三区三线”划定。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改造背街小巷11条、老旧小区12个,新建停车场3处、新增停车位8800个。铺设天然气管线21千米,新增入户6200户。实施城区低洼易涝积水点整治,铺设雨水管网9.5千米。改造老旧供水管网31.82千米、污水管网5.3千米。东西湖景区升级改造完成。新建城市书房5座。完成淮河大道、高速路口、楚相大道等改造,打通洪河路、白露河路等一批断头路。拆墙透绿266处,清除城区违建13万平米。

6.淮滨县的产业基础。聚焦“1+1”主导产业,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县开发区建成区12平方公里,入驻企业247家,其中规上企业157家。加快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纺织服装企业达到212家,投产喷水织机6.15万台(套),主营业务收入304.4亿元。培育规上企业22家,年产能达到40万吨。五谷春酒业销售收入7.33亿元,完成税收9162万元,同比增长26%。总投资120亿元的内陆临港船艇装备制造产业园项目纳入省“双百工程”,全年建造各类船艇615艘,产值38.2亿元。“三大改造”项目35个,年度完成投资25.24亿元。

7.淮滨县的地理气候。地处淮河中上游,豫皖两省交界处,南望大别山,北接黄淮大平原。境内东西长约53公里,南北宽约43公里,总面积1209平方公里。淮滨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侯明显,雨热同季,光热资源丰实。平均气温15.6℃;积温5587℃;降水量955.6毫米,多雨年份达1500.6毫米,少雨年511.8毫米,7至9月的雨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0%;日照时数1989.8小时,日照率为42%;无霜期年均226天,最长年份可达271天,最短年份也有178天;年均风速2.4米/秒。

8.淮滨县的资源禀赋。淮滨盛产优质小麦、水稻、玉米、油料、红薯、猫爪草、息半夏、花卉、果蔬和鱼鳖虾蟹。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群落共有7个植被型组,12个群系,200个群丛。其中以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为主兼有暖温带的植被种类。据调查,该区有湿地植物80多科,1000多种,湿地维管植物30多科120属200多种。有木本湿地植被12类;草本湿地植被11类;水域植被有狐尾澡群落、黑藻群落、雨久花群落等22个。鸟类资源丰富,有128种。兽类有13种,两栖爬行类19种。

9.淮滨县的历史由来。建国后新建县,由固始、息县两县析置。1951年设置淮滨(县级)办事处,由潢川专员公署领导。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撤销淮滨办事处,设淮滨县,划归信阳专区领导。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决定,撤销淮滨县,将淮滨的行政区域划归息县和固始县。1962年恢复淮滨县,以合并于息县的原淮滨行政区域和合并于固始县的原淮滨县期思、张庄两个区的行政区域为淮滨县的行政区域。

10.淮滨县的项目建设。坚持项目为王,103个省市重点项目、71个“三个一批”项目均超额完成市授“军令旗”目标,2022年全市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综合考评“双第一”,荣获全市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加快项目建设,全年召开重点项目建设调度会43次,调度项目222个次,豫南(淮滨)智能织造基地、吴江民营纺织产业园、五洲国际商贸城等一批重大项目如期开工,高新科技纺织产业园、淮滨物流港码头配套工程等一批重大项目投产达效。

11.淮滨县的历史名人。蒋伯龄,姬姓,名龄,伯为爵位,受封于蒋国(河南淮滨),乃周公旦第三子,蒋氏鼻祖。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姬发在姜子牙辅佐下,与弟姬旦联手,攻进朝歌建立周朝。周朝建立后大封诸侯,姬旦被封于周称为周公旦。周武王去世后,武王长子姬诵继承王位,即周成王。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其弟兄管叔、蔡叔、霍叔不服,联合武庚和东方夷族反叛,周公出师东征,平定了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张培震,地震动力学家,1955年12月23日出生于河南省淮滨县。1991年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

12.淮滨县的著名景点-东西湖风景区。位于淮滨县淮河支流饮马港口段,新老城结合部,景区面积3.8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3000余亩,大小岛屿18座。主要景点有楚相公园、东湖公园、音乐喷泉广场、连心桥、烟波亭、九曲桥头园区、宣传文化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等。景区内种植各种名贵花木数十种共十万余株,亭台楼阁点缀其间。自景区正式复运营起至2020年12月31日止,全国医护人员(含港澳台)均可凭有效证件(医师执业证书或护士执业证书)享受信阳全市A级景区免费游礼遇。

13.淮滨县的著名景点-淮河文化主题公园。位于原属于淮河支流饮马港入淮口段行洪滩区,占地3075亩,投资9.08亿元。该区域在历史上地势低洼易涝,十年九淹,在国家水利部饮马港二三期工程治理基础上,对原有河道进行疏浚整理,挖洼成湖用于蓄水,周边填高建成景点景观,河湖体系联通,在与现有东西湖水系联通后形成的4000余亩城市湿地,形成了淮滨城市建设中一道靓丽的水网、绿网,成为广大市民出门见绿景宜居生活的一部分,也逐步成为游客来淮旅游的城市休闲观光度假目的地。

14.淮滨县的著名景点-中国淮河博物馆。是一座专题反映淮河文化演进发展的人文博物馆,始建于2008年,坐落在风景秀丽的东湖景区东山岛上,建筑面积7700平方米,总投资9200万元。博物馆由主体楼、碑林、三贤阁、过岛路桥和具有春秋战国时期风格的图腾柱等附属建筑组成。博物馆设16个专题展厅,用丰富翔实的文物资料全面展示淮河流域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水治理文化,再现淮河流域的历史发展进程、展现了我国人民多年来的巨大治淮成果。

15.淮滨县的名胜古迹-蒋国故城。源于淮滨县期思镇,是以国为氏的,蒋国故都位于今淮滨东南13公里的期思镇境内。故城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1700米,南北长500米,城墙高9米—12米,墙基宽32米。从纵横交错的街道遗址和出土文物上分析,蒋都人口5000人—000人,全国人口不足6万。期思系春秋后期楚灭国后置以为县,因楚国右司马期思公复遂率兵灭了蒋国并屯兵于蒋都而得名。唐初期思县废,一直隶属固始,解放后从固始析出划归淮滨,所以也有说蒋国在今固始。

16.淮滨县的文物古迹-沙冢遗址。位于淮滨县城西北30公里处的麻里乡肖营村肖南村民组,小河沟自西向东环绕遗址北端,遗址座落在一个宽阔的冲积平原上,隔淮河支流洪河与驻马店地区蔡县境相望。遗址为台地呈扁长莆,北宽南窄,南北长80米,东西平均宽20米,高出周围地面约5米,文化层厚约5米。当地群众因其台地土松如沙,平地兀起故名“沙冢”。遗址土质呈灰土,极为疏松。其内涵丰富,已发现有新石器时代房基柱洞、灰坑、墓葬等。

17.淮滨县的名胜古迹-期思古城。位于白露河和淮河汇流处的中间偏南地带,距淮滨县城东南三十华里,为淮滨县期思镇政府所在地。古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古城北靠小死河,小河由北向南至古城下折向东去。古城以南约为四华里的小片岗地,十里草湾。古城遗址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1700米,南北长400-500米,城除北面紧靠死古河与城内地面相平,已无墙址痕迹外,其余三面墙址继续可见。墙址残高2-4米,基宽32米左右。东部和南部护城河残迹尚存。在古城遗址范围内,地面遗物较为丰富。已采集到的有商周时代的陶鼎、鬲足;西周、春秋、战国时代的铜剑、铜戈、铜矛、铜鼎、铜壶。

18.淮滨县的文物古迹-朱冢遗址。位于县城西北双楼村朱双楼队东北80米处。遗址为台地,灰土堆积。南部紧靠一水渠,遗址势北高南低,中部微隆起,台地高1-3米,范围南北长220米,东西宽117米。从遗址西部断面看文化层厚约2.50米。遗址地面土质疏松,遗物丰富,已发现和采集的遗物有:石斧、锛、残石器及鹿角、兽骨和较多的陶器残片。陶片多以泥质夹砂灰陶为主,器型可分陶鼎、鬲、罐、钵、碗等。纹饰有蓝纹、绳纹、素面纹、附加堆纹等,属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2年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淮滨县的名胜古迹-大冢子遗址。位于淮滨县城西马集镇,徐楼村,李庄队。1984年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为-台地,灰土堆积,中部隆起,高1-3米。范围东西长150米,南北宽120米,地势北高南低,西部边沿紧靠一港沟,从断面看文化层厚2.50米。地面遗址较多,已发现和采集到遗物有:石斧、石锛、石镰、穿孔石刀和较多的残陶片及各种类型的陶鼎足。陶片多以泥质夹砂灰陶为主,器型可分为陶鼎、鬲、钵、罐、豆等。纹饰有蓝纹、绳纹、刻划纹、附加堆纹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9年县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淮滨县的名胜古迹-高台庙遗址。位于县城西北防胡镇冯庄村黎庄东100址为灰土堆积,中部隆起,高出地面2—5米,范围东西长100米,南北宽98米,文化层厚约3米。一小港沟环绕遗址四周。遗址地面已发现和采集的遗物有磨制石斧、石锛及较多的夹砂陶片、鹿角、蚌壳等物。陶片多为泥质夹砂灰陶,器型可分鼎、鬲、钵、罐等,纹饰有蓝纹、绳纹、附加堆纹等,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2年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该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1.淮滨县的著名景点-莲台寺遗址。位于县城西5公里处的淮-信公路南侧,地属台头乡台头村。遗址为台地高3米,西部紧靠水渠。范围东西长80米,南北宽70米,文化层厚约2.5米。土质呈灰色,较为疏松,地面遗物较多,已发现的遗物有磨制石斧、石锛、残骨针和残陶片,以及较多的蚌壳,兽骨等物。陶片多泥质夹砂灰陶和黑陶,器型可分陶鼎、鬲、钵、高领罐、杯等。纹饰有蓝纹、绳纹、弦纹、附加堆纹等,该遗址属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9年本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2.淮滨县的名胜古迹-古丘顶遗址。位于县城北15公里的固城乡楚寨村老营村民组。1984年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为台地,高1-2米,地势南高北低,范围南北长140米,东西宽130米,文化层厚约1.5米。土质呈黄褐土和少量的红烧土。在遗址面已发现和采集到的遗物有:石斧、锛、石镞和较多的残陶片。陶片多为泥质夹砂灰陶,器型可分陶鼎、鬲、钵、碗、罐、豆等。纹饰有蓝纹、绳纹、刻划纹、附加堆纹等,该属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1982年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3.淮滨县的著名景区-淮滨淮南湿地保护区。2001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属湿地生态型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400公顷,其中核心区2000公顷,试验区400公顷。保护区位于河南省东南部,淮河中上游,属北亚热带与暖温带气候过渡地区,光热资源丰富,四季分明,降水丰富。地形由西向东倾斜,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大体可分为岗地、平原和洼地三种类型。该区蕴藏着丰富的植物资源,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种类繁多,乔、灌、草交错,湿地植被类型多样,植物群落共有7个植被型组,12个群系,200个群丛。有木本湿地植被12类;草本湿地植被11类;水域植被有狐尾澡群落、黑藻群落、茨藻群落、野慈姑群落等22个。

24.淮滨县的地方特产-淮滨弱筋小麦。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的特产。独特气候使河南淮滨成为全国弱筋小麦生产核心区,被誉为“中国弱筋小麦生产第一县”。沿淮麦区大力推广“扬麦15”、“生选6号”、“郑麦004”等弱筋小麦,拥有弱筋小麦种植、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3家,累计带动农户27万户(次),成立了全省乃至全国唯一省级弱筋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县级弱筋小麦研究会,并建有全国最大的弱筋小麦良种繁育基地。沿淮两岸及洪河湾的弱筋小麦万亩连片种植面积50万亩,总产量20万吨,全部实行订单收购,农业产值已突破4亿元。

25.淮滨县的著名特产-乌龙酒。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的特产。乌龙酒是河南名酒,口味甘洌,属于酒中上品。主导产品“乌龙粮液”酒被评为河南省名牌产品。乌龙牌系列白酒,以纯小麦为原料,经自然富集培养的高中温大曲和包包曲为糖化发酵剂;精选高粱、大米、糯米、小麦、玉米五种粮食为料,采用历史传统混蒸混烧老五甑生产工艺和现代科学方法精心酿造。经量质摘酒、分级贮存、精心勾兑调味而成的浓香型白酒。产品既有豫、皖、苏、鲁浓香型白酒之韵,还具有浓香型川酒之神。

26.淮滨县的著名特产-淮滨鲢鱼。典型的滤食性鱼类,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亦吃豆浆、豆渣粉、麸皮和米糠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适宜在肥水中养殖。肠管长度约为体长的6—10倍。鲢鱼一般3公斤以上的雌鱼便可达到成熟。5公斤左右的雌鱼相对怀卵量约4—5万粒/公斤体重,绝对怀卵量20—25万粒。卵漂浮性。产卵期与草鱼相近。在天然河流中可重达30-40公斤。

27.淮滨县的著名特产-淮滨黄沙。淮滨境内有四大河流,淮河66公里、洪河71公里、閭河25公里、白露河72公里,河道总里程为234公里,主产黄沙,品种有粗砂、中粗砂、细沙等多种,储藏总量5000—10000万立方米,年可开采200万立方米。淮滨县黄沙质优价廉,通过淮河到长江,长期销往江、浙、上海、武汉等地建材市场,供不应求;在墙面装饰、地板砖、免烧砖等新型的建筑材料中,黄沙也是必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原材料。

28.淮滨县的美食小吃-淮滨凉粉。制作石凉粉须先用手搓石花籽,再用石灰水点,石凉粉具有无色无味的口感,它的味道独特在无色无味上,浅底瓷碗中盛上那么一碗放在冰箱或者是凉水中冰镇过后的透明见底的石凉粉,舀一勺白糖,再洒几滴薄荷水。浅淡的石凉粉中,白糖的绵甜,薄荷的清凉。将石凉粉的原料假酸浆种子用纱布包裹,在凉水中揉搓出粘液后,滤去种子,加适量的牙膏或者是石灰水,凝固一段时间后便制成了晶莹剔透、口感凉滑的石凉粉,是一种消炎利尿、消暑解渴的夏季保健食品。

29.淮滨县的美食小吃-淮滨瓦儿糕。米粉加适量白糖、芝麻,蒸时稍加清水,四五分钟即熟。取出后,上面放些瓜仁、金糕条、青红丝,甜糯可口,是儿童喜食的味美价廉的小吃,制法特别用甑的炊具。甑是我国陶器时代发明的一种炊具,圆形,其底部有许多透气的小孔,置于鬲上蒸煮,如同现代的蒸锅。甑高4寸,直径2寸,担在高凳的一端,另一端是木柜,放米面及糖等原料。有人买时,用米粉加适量白糖、芝麻,蒸时稍加清水,四五分钟即熟。取出后,上面放些瓜仁、金糕条、青红丝。瓦儿糕甜糯可口,所以儿童喜食。这些小贩挑着甑,走街穿巷,随蒸随卖。

30.淮滨县的地方美食-淮滨芡实。俗称“鸡头菱”。生于池。沼、沟、塘、湖泊中,其种仁、根部皆可入药,性平味甘涩,具有益精、补脾、止泻功能,淮滨县全境均有,主产淮河以南的张庄、期思、王店等乡。其药用在淮滨由来以久。建国前各药店收购,加工供配方使用,小部分外销。建国后年收购量锐增,曾达5万公斤以上。芡实家植较易,在终年不干涸且有淤泥的水域中,选新鲜老熟种子撒在水中,埋入水底淤泥以防鱼类吞吃,翌年即可出苗生长。

31.淮滨县的地方特产-淮滨泥叫吹。传统泥塑小民俗乐器,淮滨地方特有的民间传统手工艺品,同淮阳泥泥狗、浚县泥咕咕相媲美的河南三大泥彩塑之一。年年在烧香庙会上销售泥叫吹,销量很大,据说宋末明初年间,泥叫吹在民间流传的歌谣有: “烧香不买泥叫吹,回家就死老叫驴”。距今已有5000多年历史。作为荆楚文化和中原文化交融的文物,淮滨泥叫吹从当初庙会摆摊卖给孩子们的玩具,到2011年12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河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写在最后,最近由于工作原因,没有及时更新,还请各位粉丝理解和继续支持。河南省信阳淮滨县要写的内容太多了,由于时间有限,内容整理的不够完善,还请多多指教,我将继续努力,持续更新相关县区的基本情况,再次感谢大家长期以来的支持。

看花沟于西藏山南

2023.10.22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淮滨县   河南省   淮河   信阳   淮滨   台地   植被   湿地   遗址   小麦   概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