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名鼎鼎回民支队,马本斋病逝,政委牺牲,后来去哪了

《回民支队》:英勇抗战的回族英雄马本斋

1959年摄制的《回民支队》是一部经典之作。影片中的马本斋和他坚毅果敢的形象,以及他母亲九天不吃不喝为国殉命的英勇事迹,深深地震撼着观众们。

当然,105分钟的电影无法完全展现回民支队的全貌,也不能还原历史的全部细节。

1937年“七七”事变后,回族青年刘文正在河北定县组织当地回民抗击日军暴行。不久后,他带领部队投奔八路军,被授予“抗日义勇军第9支队”的称号。然而,这个教导队频繁变换番号,一方面是为了部队正规化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则是为了迷惑敌人。

与此同时,在刘文正举义的同时,马本斋也在他的老家献县组织了“回民抗日义勇队”,他们奋起反击日寇侵略。刚开始时,这支回族抗日武装主要依靠宗族关系来组织,内部复杂。但是,八路军为他们提供了大力支持,帮助他们解决了一些问题。于是,马本斋在与八路军接触并深入了解后,提出了“跟八路军走”的建议。经过冀中军区的研究决定,将肖秉钧、刘文正的“回民总队”与马本斋的“回民抗日义勇队”合编成立了“冀中回民支队”,马本斋任司令员,郭陆顺任政委,丁铁石任政治部主任。

需要注意的是,回民支队并非只由回族组成。在组建之初,上级加强了不少汉族的军事和政工干部。随着时间推移,部队中逐渐吸收了许多汉族战士,并进行了团结教育,消除了隔阂和误会。

在电影《回民支队》中,马本斋从举义旗起,建立了骑兵部队。冀中平原的平坦地形提供了骑兵部队活动的舞台。然而,建立骑兵部队并不容易,河北民间的马多数只适合驮运,和骑乘马完全不同。要训练战马成为不惧战火和枪炮的马匹,更是需要时间和费用的。而养骑兵所需的费用是制约八路军发展骑兵的主要障碍之一。

1938年11月到1942年5月,回民支队在冀中四处转战,进行了870次大小战斗,取得了辉煌战果。然而,他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在残酷的“五一反扫荡”中,骑兵连损失惨重。这个存在了三年半的骑兵连最终被迫解散,骑兵连的幸存战士转行成为步兵。

回民支队随后奉命前往冀鲁边,再来到冀鲁豫根据地,保卫延安。司令员马本斋因积劳成疾,于1944年2月7日在河南濮阳县小屯村去世,享年43岁。

在陕北,回民支队被改编成一个团,在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同时,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减轻了当地人民的负担。抗战胜利后,该团被派往东北,组建了一个新的回民教导团。而原冀中回民支队的主力留在了陕甘宁边区,继续为人民解放而战。战争结束后,他们被改编为河北省军区警备第2团。

回民支队在抗战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民族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展示了回族的英雄精神和爱国情怀。正如电影《回民支队》所展示的,马本斋等回民英雄的形象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他们的故事将永远被铭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陕甘宁边区   回民   冀中   义勇   支队   回族   汉族   政委   河北   大名鼎鼎   骑兵   来去   部队   牺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