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聿明晚年谈孙立人,为何说他非民族英雄,而是卖主求荣的小人?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赵金剑

编辑|t


引言

孙立人,可以说是把各种加成都叠满的国民党高级将领,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又弃笔从戎考入美国的弗吉尼亚军事学校。

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领的远征军结合美式作战手段,犹如虎入羊群,在缅甸作战配合英军拿下赫赫战功。军功章多到一件衣服都挂不完,其中甚至还有当时美国总统罗斯福所授予的。

可就是这样一个敢打、能打、会打的抗日将领,最后却成为国民党所有人的眼中钉,肉中刺,被关押超30年。杜聿明说他:“什么英雄?不过是个卖国求荣的小人!”

(孙立人)

一、“丛林之狐”孙立人

孙立人率领的远征军,在1942年于缅甸作战的成绩相当斐然,以至于被美国和英国的军队传唱出来“丛林之狐”的口号。

直到现在,在盘点我国抗战全过程,或者细说日侵略者的战败过程,都不能跳过中国远征军在缅甸的作战。

当时美国正通过一边支援日本侵华,一边支援中国抗日的手段大发战争财,打通滇缅公路,从缅甸向我国运输各种各样的战略物资。

(滇缅公路)

日军得知之后,誓要把滇缅公路这条运输大动脉彻底切断。将我国南方抗战事业进一步对外封锁。

为了保卫滇缅公路,这才有了孙立人等人率领的远征军赴缅作战的事情。

1942年,刚到达缅甸的孙立人,就跟着38师在缅甸潮湿、高温,环境恶劣的丛林中,用一个团的兵力,解救了被重重围困的盟军。

(远征军)

当时那个场面,绝对是“神兵天降”一样的存在。那场战斗由孙立人部缴获的敌人武器,就一路从缅甸排到了印缅边境,日军蒙受巨大的损失。

当时的日本,其实是相当不好打的。孙立人能取得这样的成果,固然有盟军的配合,但要是他脑袋里没有东西,估计当时被围困英军的坟头草都要没脚踝了。

仁安羌大捷是孙立人的成名之战。那场战斗之所以影响力大,绝对不仅仅是远征军打赢了,而是在获胜之后解救了不少国际人士,也包括很多英法记者。

(中国远征军)

这些人一看:中国军队厉害呀!孙立人由此成名。

看起来,孙立人接下来的军旅生涯,势必会因为即便水土不服,也能在缅甸立下功劳而平步青云,然而蒋介石却在抗战胜利之后雪藏了他

二、凄惨结局:“兔死狗烹”

孙立人确实很厉害,但是他在解放战争初期的表现就有些不让蒋介石满意了。

尤其是在面对林彪的时候,后面的几场战斗,孙立人都是大败而归。

(孙立人)

也有人认为,孙立人是故意的。从抗战来看,他对国家的热爱的天地可鉴的。大势所趋之下,孙立人早就不想和共产党的正义之师为敌了。

在解放战争时,孙立人为副官,杜聿明是为蒋介石“驻守”东北的主将。蒋介石想用“一加一等于三”的思维模式,将孙立人和杜聿明这两条猛虎放在一起,助他统一事业。

然而把两条老虎放一起,那不掐架吗?即便是已经为军干老油条的杜聿明和孙立人,也因为作战态度上不同,而导致矛盾不断,甚至已经影响到了正面作战。

(杜聿明)

杜聿明是什么人啊,他可是蒋介石最重用的军事人才之一,在蒋介石看来,他可谓是“根正苗红”。

熟悉蒋介石的都知道,这个人习惯“用忠不用贤”。蒋介石所谓“忠将”主要来源于三部分,第一是黄埔出身,第二是浙江老乡,第三是磕头发誓只为“委员长”效忠的。

这三点,都有杜聿明,都没有孙立人。

当看到杜聿明和孙立人两个人的矛盾之后,蒋介石要偏向谁,自然不言而喻,当然是他杜聿明

(孙立人夫妇)

再这样下去,别说打胜仗,蒋介石在东北的黄埔老班底,不让打死都算好的了。

在解放战争还没有完全打响,蒋介石就专门下令,告诉孙立人说:“我在台湾那边,有部队需要训练,你就去那边给我当个教官吧。”

教官?表面重用,这实际上就是发配!

从那之后,孙立人就一直生活在台湾省了,直到去世也没有再回来。

(老年孙立人)

三、来自杜聿明的恶意

最喜欢“洋气”生活的国民党反动派,在军中最讨厌的就是“留洋士官派”。这些人接受了最先进的知识是真的,被美国当时先进的“自由”观念灌输,也是真的。

而比起作战能力,在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更喜欢一个“听话的好孩子”。孙立人,正好不是那个人

从他和杜聿明产生矛盾的时候,就注定他终将会被蒋介石雪藏。哪怕是蒋介石亲自交涉,在某些尖锐问题上,孙立人都是据理力争毫不退缩的。

(孙立人)

上一个这么对待蒋介石的人,是张学良。

有了张学良这么一个前车之鉴,蒋介石对手底下军官的“思政工作”更加谨慎,孙立人不服管,那就发配。

杜聿明本身就不太喜欢孙立人,在他心中,大有对孙立人“留洋有什么了不起”的概述。这貌似成为一种“歧视”。

(张学良)

在腐朽的旧观念之下,杜聿明确实难以接受孙立人的性格,和他中美结合的军事打法。

早在抗战时期,杜聿明就已经恨透了孙立人。只因为他不服自己的管理,像国民党军队里的清流一样。

杜聿明在晚年的时候,就对孙立人在缅甸现场的行为,做出了相当尖锐的评价:“说他是英雄?只不过就是一个卖国求荣的汉奸而已。”

(杜聿明)

也说这话原因,自然是杜聿明不喜欢孙立人,而所谓佐证就是孙立人在缅甸战场,用许多中国军人的命,救下很多外国人,尤其是英国人和美国人。

在杜聿明“破罐子破摔”的形容下,孙立人当然不管做什么都是错的。

既然黄埔“大老爷”之一的杜聿明都不喜欢孙立人,其他的军官,或为黄埔出身,或尽忠老梁,都自然不再喜欢他。

(杜聿明)

然而,孙立人的故事却远远没有结束。

四、“策划刺杀蒋介石”

反动派兵败台湾省之后,孙立人重新被启用,这时候蒋介石为不害怕他和共产党有什么关系了。

1955年6月,孙立人在美国的策划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为“策划刺杀蒋介石”的头号嫌疑人。

(孙立人)

蒋介石抓了包括孙立人在内的400多人。其中有一个叫郭廷亮的军官,是孙立人被“定罪”的源头

郭廷亮被抓之后,国民党保密局就对他进行严刑逼供,屈打成招。保密局也直说了,就是要他承认自己就是策划刺杀蒋介石的头号罪人,还要他承认自己就是“共党谍报”。

欲加之罪,郭廷亮硬抗打刑死不配合,直到保密局用老上司孙立人的命威胁他,他这才答应:“这个‘共谍’我当了,但你们要放过孙立人他们。”

(孙立人)

最后孙立人仍然被蒋介石软禁了33年。可见当时的国民党,简直腐败到了顶点。

蒋介石说他“以下犯上”,这从某种角度来说是对的。孙立人的性格注定不会做任何人的“奴隶”,也让他成为异类。而这令他的人生失去了很多有意义的东西,失去了很多他想要的东西。

(孙立人)

参考资料

杨天石.孙立人对蒋政权的不满及其“兵变”冤案[J].探索与争鸣,2017(02):82-103.

吴淞.忆孙立人将军[J].档案时空,2012(07):29-31.

周渝.孙立人与他的新三十八师(远征篇)[J].贵阳文史,2012(06):43-45.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保密局   解放战争   卖主求荣   缅甸   远征军   民族英雄   作战   美国   军官   蒋介石   晚年   国民党   小人   公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