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皇宫秘史》第二讲:​(四)李渊逊位

李渊不想看到的,且一直在设法制止的兄弟相残事实终于发生了。这对李渊来说,是极为震惊而伤心至极的。当全副武装的尉迟敬德来到太极宫,道出这一事实时,李渊一时不知所措,顾不得自己皇上的威严,惊问近臣肖瑀和裴寂等人:“这便如何是好?”

在场的肖瑀、陈叔达和裴寂等近臣也是惊诧不已。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元吉与秦王李世民之间的明争暗斗,裴寂等近臣早有所知,只是一边是太子,一边是秦王,不得不持中立。事已至此,也只好顺水推舟了。因此,肖瑀、陈叔达、裴寂此时异口同声地向皇上进言:“太子、齐王元吉功劳甚微,两人相谋为好,欲害秦王,秦王因而将之诛灭,此乃国家社稷为重之举。”

“秦王功盖宇宙,万民莫不衷心敬仰,臣以为,立秦王为太子,使之担纲国事,才是上策。”裴寂进一步分析说。

“尔等均退下,朕要一人静一下。”李渊明知一山不能容二虎,但他绝不想看到兄弟相残的事实发生,更没有想到这一天来得这么快。

近臣们均已退下,但尉迟敬德却仍未离去。他是奉秦王之命前来护驾的。说是护驾,实际上还另有目的。临来时,房玄龄已另授密计,他必须得到皇上的明确旨意。于是说:“请恕卑职提醒皇上一事,两宫(指太子和齐王宫)手下之人,随时可能执戈而起,引发战乱。请皇上立即下旨,令所有军队置于秦王统帅之下。”

李渊望着眼前这位威风凛凛的勇将,可以想象到他在战场上的勇猛,也想象到如果自己再犹豫之后果,自己被禁是小,引起更大战乱则社稷危矣。于是只得下旨,令秦王李世民统帅三军。

派遣尉迟敬德作为使者前往太极宫,也是经过精心谋划的。这时绝不能是房玄龄和杜如晦。看到智谋之士,说不定皇上会发现此事背后有阴谋,因而起戒心。此时让大老粗尉迟敬德以全副武装之姿态出现,果然收到了应有的效果。

诏书终于下发了。这是皇帝的亲笔御书。天策府司马宇文士及登上东大门,以此手勅出示宫中众人,并大声宣读。宰相裴寂则奉旨前往东宫,传达解散东宫军队的圣旨……

一场动乱终于平息,但李渊的心情并没有平静。建成、世民、元吉兄弟三人的往事交替地浮现在眼前,他还想起了他们的母亲窦后。

建成、世民、元霸、元吉都是窦后所生。窦后是北周上柱国窦毅和北周武帝的姐姐襄阳公主生的女儿。据说窦后出生时就发垂过颈,三岁时头发就长得与身体一样长。这是中国古人的理解,伟大的人物从出生的时候开始就显出和凡人不同。果然,在她尚未出阁前,就显示出了非凡的胆识和魄力,被窦毅夫妇视为掌上明珠。

李渊为何能娶到这么一位奇女子为妻?历史上流传着“雀屏中目”的故事。当年窦毅夫妇为了给女儿寻求贤夫,采取了比箭招亲的办法。他们在门口的画屏上画两只孔雀,凡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约定只有射中孔雀眼睛者,方可配之。当时应召前来求亲的都是自诩不凡的王公子弟,前后不下百人,可无人能中。李渊姗姗来迟,到了窦府,开弓箭出,两发各中一目,因此娶得一代名门闺秀。

窦后不是男儿,但却赛过男儿气概。有这样一位高参做夫人,还有什么事情不能解决?所以,李渊的政治谋略中,是少不了窦氏智慧的。

据史料记载,李渊的长相“高额而皱”,大概就是额头很高,皱纹也多,典型的西北老汉模样。因为李渊和隋炀帝系姨表兄弟,杨广做了皇帝后,在退朝时经常拿他开玩笑,戏谑李渊为“阿婆面”。李渊又气又恼,但又不便表露出来。回到家中,只好叹气流泪。他怀疑自己的命相很苦,因而对夫人窦氏说:“我李某人身世可悲啊。皇上当众称我为‘阿婆面’,看来你和儿孙都会跟着我受苦。”窦氏听完,当即欢呼雀跃表示祝贺。她说:“阿婆就是堂主,堂者唐也,也就是你唐国公要当家作主了,这可是全家之福啊!”李渊听了夫人这么一说,顿时愁容全无。后来,窦氏这句话真的应验了。也许窦氏的这句话在李渊的脑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是他起兵的原因之一。可惜窦氏未能看到大唐的建立,早在李渊起兵前已去世,留下建成、世民、元霸、元吉四个儿子。

现在四个儿子只有李世民一人了,这也许是天意的安排。李渊又想起了李世民的出生和李世民四岁时,一位不速道人的话……

李世民于隋文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十二月戊日出生于武功别馆。史书上说,世民出生时,有二龙戏于馆门之外,前后三日才离去。四年后,有一道士来到此地,自称善于察人面相,见到李渊,惊道“公乃贵人也,且有贵子。”随后入馆见到四岁的世民,更为惊奇地说:“此儿有龙风之姿,天日之表,只需年近弱冠,必能济世安民。”这句话非同小可,当时惊倒了一向持重的李渊。道士也料想李渊会起杀心,言罢便神密消失。李渊事后将此事告知夫人,依夫人之愿,以“济世安民”之意,为二子取名“世民”。

李世民也确实不负其名,自幼便显出聪睿之姿,思虑深远,遇事能果断处之。雁门关以不足数千之兵,虚张声势,令十万围城的突厥大军撤围而去,救了隋炀帝杨广,当时李世民年仅十七岁。而在太原起兵的过程中,其立下的功勋,确实无人可比。正因如此,李渊也曾动过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念头,他深知,只有世民才真正能济世安民。而礼制又必须遵循。因此,李渊处于两难之中,一方面依礼制立建成为太子,另一方面为了安抚世民,又封为天策上将,并试图让他到洛阳同时竖立天子之旗。他试图一碗水端平,以维系兄弟间的和睦。

关于李渊是否曾经有过立世民为太子的事实,后史家有争议。按照两《唐书》和司马光主编的《资治通鉴》记载,李渊不但有过立世民为太子的念头,且准备立其为太子,只是世民拒不受。如《资治通鉴》卷190记有:“上之起兵晋阳也,皆秦王世民之谋,上谓世民曰‘事若成,则天下皆汝所致,当以汝为太子’。世民拜且辞。及为唐王,将佐亦请以世民为世子,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后人对史书这些记载持疑问,认为李渊从未动过立世民为太子的念头,史书上这些说法大多数是为了论证李世民武装夺权的合理性而编造的。但本人认为,“上将立之,世民固辞而止”确实不可信。因为李世民自小志向远大,李渊要立他为太子,他不可能“固辞”,而会当仁不让。但既然多部史书均有记载,李渊一度产生过改立李世民为太子的念头是可信的,这与李渊当时之矛盾心理是相吻合的。

想到此,李渊已身心疲惫,坐在尊位上,充斥脑海的,是无奈的平静。

李渊思前想后,既然事已至此,乃属天意安排,世人不可逆也。但他相信,李世民定能成为自己的好继承人,将大唐交与他,也就放心了,同时自己也确实疲惫不堪,需要静养。于是在“玄武门之变”七日后,颁下了立李世民为太子的诏书,两个月后,又颁了退位于李世民的诏书。

八月初九日,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正式即位为帝,是为太宗。

自此以后,李世民君临天下,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大唐盛世自此正式拉开了序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大唐   秦王   近臣   诏书   东宫   史书   秘史   皇上   皇宫   太子   夫人   兄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